免费看欧美黑人毛片-免费看毛片网站-免费看毛片的网站-免费看久久-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

外貿會計題庫
  網友社區控制面板: 免費注冊| 社區幫助| 控制面板| 安全退出
搜索:
  
社區短信| 個人信息| 社區設置| 更改頭像| 添加QQ| 語音聊天| 文件上傳| 轉貼工具| 我的專集| 我的訂閱| 我的好友| 發貼排行| 在線記賬| 賽馬賺分| 獲贈金幣| 社區銀行| 社區主頁
考試培訓論壇 > 其它熱點考試論壇 > 其它熱點考試 > 外經貿類考試 > 外貿會計考試 > 國際貿易理論基礎 > 外貿會計考試指導:《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第一章國際貿易概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作者
正文 如何發帖?更多幫助 發表新主題    回復主題
如何發帖?更多幫助 發表新主題    回復主題

zgkspx2

社區級別: VIP會員
注冊日期: 2012-07-11
發貼數量: 325
【字體:
第1樓 2013年外貿會計考試指導:《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第一章國際貿易概述

第一章、國際貿易概述



第一節、國際貿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了解:



◇ 對外貿易和國際貿易、總貿易體系和專門貿易體系、對外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量、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復出口與復進口、過境貿易與轉口貿易等概念的及其互相區別。



◇ 國際貿易貨物結構、國際貿易地理、對外貿易條件、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差額的基本概念。



一、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同別的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和勞務交換活動的總稱。



出口與進口是對外貿易的兩個組成部分。對運進商品和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是進口;對運出商品和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



二、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



總貿易體系以貨物通過國境作為統計進出口的標準。專門貿易體系以貨物通過關境(結關)為統計進出口標準。總貿易和專門貿易說明了不同的問題,前者說明一國在國際貨物流通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后者說明一國作為生產和消費者在國際貨物貿易中的具有的意義。我國當前采用的是總貿易體系。



三、對外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量



對外貿易額是指以金額表示的一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等于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個國家的廣義的對外貿易總額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貨物和服務的進口額和出口額之和;狹義的僅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貨物的進口額和出口額之和。



四、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是指在一定時期里將某種商品的出口數量與進口數量相比較,如果出口量大于進口量,叫做凈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進口量,叫做凈進口。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如一年)內,出口額與進口額的相差數,叫做“貿易差額”。



當出口額與進口額相等時,叫做“貿易平衡”;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叫做“貿易順差”或“貿易盈余”,亦稱“出超”;如果出口額小于進口額,叫做“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亦稱“入超”。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應該基本保持平衡。



五、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



貨物貿易就是以有形的貨物為標的物進行的貿易。



服務貿易是以無形的服務作為標的物進行的貿易,它主要包括運輸、裝卸、保險、金融、郵政、通訊、國際旅游、工程承包、勞務合作、技術轉讓等等。



六、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



商品生產國(出口國)與商品消費國(進口國)之間直接進行的商品買賣行為叫做直接貿易,對生產國來講是直接出口,對消費國來講是直接進口。



商品生產國(出口國)與商品消費國(進口國)之間不是直接進行商品買賣,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而間接進行的貿易叫做間接貿易,對商品生產國來講是間接出口,對商品消費國來講是間接進口,而對第三國來進是轉口貿易。



七、復出口與復進口



復出口又稱再出口,是指國外商品輸入后,未經加工,又輸往國外。



復進口又稱再進口,是指本國商品輸往國外未經加工又重新運回國內。



八、過境貿易與轉口貿易



商品從甲國經過乙國向丙國運送,對乙國來說是過境貿易,過境貿易是商品運輸過程的第三地,過境國除了對過境商品征收很低的過境稅或印花稅以外,與商品交易雙方并無發生任何關系。



轉口貿易是間接貿易中交易雙方的第三者(國),商品從生產國轉移到消費國的整個交易過程中,轉口貿易因起到轉手的作用,它參于交易的整個過程,并且通過一買一賣,賺取貿易利潤。



九、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貨物結構



對外貿易貨物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類貨物的構成,即各大類或各種貨物進出口貿易額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國際貿易貨物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貨物或各種貨物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構成,即各大類貨物或各種貨物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之比,用比重表示。



十、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它用來表明世界各個地區或各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們的出口貿易額或進口貿易額占世界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相對于某一個國家來說,就是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商品的來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從而反映該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聯系程度。



十一、對外貿易條件與對外貿易的依存度



1.對外貿易條件



對外貿易條件表示一國每進口一單位商品需用多少單位出口商品進行交換(或每出口一單位商品,可以換回多少單位的進口商品)的比率。



2.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叫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具體是用一國對外貿易額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來反映的。



第二節、國際分工、世界市場與國際貿易



了解:



◇ 國際分工的含義和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 當代世界市場運行機制的基本特征。



◇ 對外貿易在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一、國際分工



1.國際分工的含義



國際分工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即各個國家(地區)對具有某種優勢的物質生產部門實行專業化生產。國際分工是一國內部社會分工向國外的延伸、擴大和繼續。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國民經濟內部分工超越國家界限向縱深和廣闊方面發展時就形成國際分工。影響國際分工產生與發展因素有生產力因素、生產關系因素、自然條件因素。



2.國際分工的發展階段



(1)萌芽階段(18世紀中葉)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地理大發現、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過渡,分工形式主要是宗主國和殖民地。



(2)形成階段(18世紀60年代~19世紀60年代)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現代工廠制度,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確立。



(3)發展階段(19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第二次產業革命(電器、運輸、通訊);壟斷代替競爭,資本輸出,亞非拉被卷入國際分工領域。



(4)深化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新興產業出現、非殖民化過程開始、跨國公司發展,資本輸出發生變化、社會主義國家出現。



3.國際分工的類型



按照參加分工的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國際分工可分為三種類型:



1、垂直型國際分工。



2、水平型國際分工。



3、混合型國際分工。



4.影響國際分工發展的因素



1、社會生產力是國際分工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自然條件是國際分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3、人口、勞動規模和市場制約著國際分工的發展。



4、資本國際化是國際分工深入發展的重要條件。



5、國際生產關系決定了國際分工的發展。



6、上層建筑可以推進和延緩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展。



5.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國際貿易與國際分工密切聯系在一起。從最一般的意義上來說,兩者的關系是分工與交換的相互關系、沒有分工,就沒有交換的基礎和必要性;反過來,沒有交換,分工也就不能存在和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國際分工是更具有決定性的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從根本上說要受到國際分工的制約和影響。



(1)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



(2)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地區分布。



(3)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



(4)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



(5)國際分工影響各個國家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



(6)國際分工影響對外貿易依存度。



二、世界市場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進行商品、勞務交換,并進行資源配置的場所。



1.世界市場形成的標志



(1)多邊貿易多邊支付體系的形成。



(2)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與世界貨幣的形成。



(3)資本主義的各種經濟規律制約著世界市場的發展。



(4)形成了比較健全、固定的銷售渠道。



(5)價值規律作用加強,形成了國際價值規律。



2.當代世界市場的基本特征



(1)世界市場容量迅速擴大。



(2)世界市場的壟斷性不斷加強。



(3)世界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



(4)世界市場的國際協調與管理逐步發展。



(5)世界市場的投機日益加劇



(6)世界市場上存在著復雜性和風險性。



3.當代世界市場運行機制的基本特征



(1)世界市場在動蕩中不斷擴大。



(2)世界市場在全方位開放的同時,集團化趨勢在發展。



(3)世界市場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國際協調已開始介入。



(4)世界市場上激烈的競爭與很強的壟斷性并存。



(5)世界市場上的替代性與相關性并存。



三、國際貿易



1.國際價值與國際價格



(1)國際價值的定義



國際價值是世界范圍內的商品價值,它是由“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即在世界經濟現有的條件下,在各國勞動者的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下,生產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價值由世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由于“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或世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世界勞動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國際價值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2)國際價格的定義



商品的國際價格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在世界市場上形成的市場價格,它是國際價值及國際使用價值的貨幣表現,亦即以貨幣表現的商品的國際價值及國際使用價值。



(3)影響國際價格的因素



1、國際價值是世界市場價格變動的基礎和中心。



2、國際供求關系及其變動。



3、世界市場上的競爭。



4、世界市場的壟斷力量。



5、資本主義的經濟周期。



6、國際通用貨幣幣值的變動。



7、商品品質及包裝。



8、商品銷售中的各種因素。



9、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所采取的有關政策措施。



10、非經濟因素,自然災害、政治動亂和投機等。



(4)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又稱為貿易比價或交換比價,是指一國在對外貿易中,出口一單位商品(價格、購買力、要素)所能換回的進口商品(價格、購買力、要素)數量之間的比率。在基期確定后,如比較期的比率大于1,則該時期的貿易條件與基期相比有利;反之,如比較期的比率小于1,則比較期的貿易條件不利,故貿易條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貿易條件能反映出該國的價格優勢和競爭能力的變化趨勢。



2.國際貿易商品價格根據競爭狀況的分類



國際貿易商品價格可根據商品交易中的競爭狀況劃分:



(1)世界“自由市場”價格



世界“自由市場”價格是指在國際間不受壟斷或國家壟斷力量干擾條件下,由獨立經營的買者和賣者之間進行交易的價格。國際供求關系是這種價格形成的客觀基礎。



(2)世界“封閉市場”價格



“封閉市場”價格是買賣雙方在一定的約束關系下形成的價格。商品在國際間的供求狀況一般不會對“封閉市場”價格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3.對外貿易在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1)通過對外貿易可以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協調國民經濟的發展。



(2)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擴大社會積累,為經濟的升級奠定基礎。



(4)進口國內市場需要的商品,提高產品的升級換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5)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



(6)帶動部門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7)推動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



4.國際貿易的主要風險



(1)信用風險。



(2)商業風險。



(3)運輸風險。



(4)價格風險。



(5)外匯風險。



(6)政治風險。



5.國際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國家之間相互交換的作為勞動活動服務的特殊使用價值。就如商品貿易一樣,服務貿易也由出口和進口構成。服務的出口主要是指一國服務提供者向另一國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過程;相對于服務出口,一國消費者購買他國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各項服務就是服務的進口,各國服務交易之和便構成了國際服務貿易。這里指的是廣義的國際服務貿易,它既包括有形的勞務的輸出輸入,也包括無形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實體接觸的情況下的交易活動。



(1)國際服務貿易的四種形式



世界貿易組織負責實施、管理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列出了國際服務貿易的四種形式:



1、過境交付: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



2、境外消費: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商業存在提供服務。



4、自然人流動: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



(2)國際服務貿易的特點



1、貿易標的一般具有無形性。



2、交易過程與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國際性。



3、貿易主體地位的多重性。



4、服務貿易市場具有高度的壟斷性。



5、貿易保護方式更具有剛性和隱蔽性。



6、營銷管理具有更大的難度和復雜性。



7、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復雜。



(3)服務貿易壁壘



所謂服務貿易壁壘,一般是指一國政府對外國服務生產者(提供者)的服務提供或銷售所設置的有障礙作用的政策措施,即凡直接或間接地使用外國服務生產者或提供者增加生產或銷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國服務廠商認為屬于服務貿易壁壘。此外服務貿易壁壘還包括出口限制。設置服務貿易壁壘的目的是一方面在于保護本國服務業的市場、扶持本國服務部門,增強其競爭力;另一方面旨在抵御外國服務業的進入,消弱外國服務業的競爭。



(4)《服務貿易總協定》



1、《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產生。



2、《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構成與主要內容。



(5)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1、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2、國際分工的深化與發展。



3、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的迅速發展。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5、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6、旅游業的發展加速了世界服務貿易的擴大。



7、發展中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8、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催化劑。



6.國際技術貿易



(1)國際技術貿易的定義



國際技術轉讓是技術供應方將某種內容的技術,通過一定的形式越出國界轉讓給技術的接受方使用的一種行為。



國際技術轉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非商業性的國際技術轉讓,它是不同國家政府機構間以技術援助方式進行的無償的技術轉讓;另一種是商業性的國際技術轉讓,是指政府機構或企業之間按照商業條件簽訂技術協議或合同進行有償的技術轉讓。后一種技術轉讓是屬盈利性的,這種商業性的國際技術轉讓被稱為國際技術貿易。



(2)從技術引進的角度看國際技術貿易的作用



1、國際技術貿易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夠縮短技術引進國與技術輸出國之間的技術差距。



2、以技術引進為基礎,創造出更加先進的技術。



3、以技術引進帶動投資的流入和產品出口的增加,加速國內產業重組。



(3)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的異同



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都屬于國際貿易的一種方式,這是他們的相同點,但是他們之間更多體現了諸多的不同。



1、貿易標的物內容的不同。



2、貿易標的物的使用權與所有權不同。



3、貿易雙方當事人關系存在差異。



4、貿易標的物作價原則存在差異。



5、貿易所涉及的法律存在差異。



6、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存在差異。

Old Post 2014-06-06 14:25:54
zgkspx2現在離線 查看zgkspx2的資料 查找更多zgkspx2的帖子 添加zgkspx2至你的好友列表 編輯/刪除信息 回復/引用 至頂部
zgkspx2
Old Post 2014-06-06 14:25:54
【字體: 第1樓
 

第一章、國際貿易概述



第一節、國際貿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了解:



◇ 對外貿易和國際貿易、總貿易體系和專門貿易體系、對外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量、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復出口與復進口、過境貿易與轉口貿易等概念的及其互相區別。



◇ 國際貿易貨物結構、國際貿易地理、對外貿易條件、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差額的基本概念。



一、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同別的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和勞務交換活動的總稱。



出口與進口是對外貿易的兩個組成部分。對運進商品和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是進口;對運出商品和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



二、總貿易體系與專門貿易體系



總貿易體系以貨物通過國境作為統計進出口的標準。專門貿易體系以貨物通過關境(結關)為統計進出口標準。總貿易和專門貿易說明了不同的問題,前者說明一國在國際貨物流通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后者說明一國作為生產和消費者在國際貨物貿易中的具有的意義。我國當前采用的是總貿易體系。



三、對外貿易額和對外貿易量



對外貿易額是指以金額表示的一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等于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個國家的廣義的對外貿易總額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貨物和服務的進口額和出口額之和;狹義的僅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貨物的進口額和出口額之和。



四、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是指在一定時期里將某種商品的出口數量與進口數量相比較,如果出口量大于進口量,叫做凈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進口量,叫做凈進口。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如一年)內,出口額與進口額的相差數,叫做“貿易差額”。



當出口額與進口額相等時,叫做“貿易平衡”;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叫做“貿易順差”或“貿易盈余”,亦稱“出超”;如果出口額小于進口額,叫做“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亦稱“入超”。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應該基本保持平衡。



五、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



貨物貿易就是以有形的貨物為標的物進行的貿易。



服務貿易是以無形的服務作為標的物進行的貿易,它主要包括運輸、裝卸、保險、金融、郵政、通訊、國際旅游、工程承包、勞務合作、技術轉讓等等。



六、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



商品生產國(出口國)與商品消費國(進口國)之間直接進行的商品買賣行為叫做直接貿易,對生產國來講是直接出口,對消費國來講是直接進口。



商品生產國(出口國)與商品消費國(進口國)之間不是直接進行商品買賣,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而間接進行的貿易叫做間接貿易,對商品生產國來講是間接出口,對商品消費國來講是間接進口,而對第三國來進是轉口貿易。



七、復出口與復進口



復出口又稱再出口,是指國外商品輸入后,未經加工,又輸往國外。



復進口又稱再進口,是指本國商品輸往國外未經加工又重新運回國內。



八、過境貿易與轉口貿易



商品從甲國經過乙國向丙國運送,對乙國來說是過境貿易,過境貿易是商品運輸過程的第三地,過境國除了對過境商品征收很低的過境稅或印花稅以外,與商品交易雙方并無發生任何關系。



轉口貿易是間接貿易中交易雙方的第三者(國),商品從生產國轉移到消費國的整個交易過程中,轉口貿易因起到轉手的作用,它參于交易的整個過程,并且通過一買一賣,賺取貿易利潤。



九、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貨物結構



對外貿易貨物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類貨物的構成,即各大類或各種貨物進出口貿易額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國際貿易貨物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貨物或各種貨物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構成,即各大類貨物或各種貨物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之比,用比重表示。



十、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國際貿易地區分布,它用來表明世界各個地區或各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們的出口貿易額或進口貿易額占世界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相對于某一個國家來說,就是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商品的來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從而反映該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聯系程度。



十一、對外貿易條件與對外貿易的依存度



1.對外貿易條件



對外貿易條件表示一國每進口一單位商品需用多少單位出口商品進行交換(或每出口一單位商品,可以換回多少單位的進口商品)的比率。



2.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叫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具體是用一國對外貿易額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來反映的。



第二節、國際分工、世界市場與國際貿易



了解:



◇ 國際分工的含義和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 當代世界市場運行機制的基本特征。



◇ 對外貿易在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一、國際分工



1.國際分工的含義



國際分工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即各個國家(地區)對具有某種優勢的物質生產部門實行專業化生產。國際分工是一國內部社會分工向國外的延伸、擴大和繼續。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國民經濟內部分工超越國家界限向縱深和廣闊方面發展時就形成國際分工。影響國際分工產生與發展因素有生產力因素、生產關系因素、自然條件因素。



2.國際分工的發展階段



(1)萌芽階段(18世紀中葉)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地理大發現、手工業向工場手工業過渡,分工形式主要是宗主國和殖民地。



(2)形成階段(18世紀60年代~19世紀60年代)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現代工廠制度,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確立。



(3)發展階段(19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第二次產業革命(電器、運輸、通訊);壟斷代替競爭,資本輸出,亞非拉被卷入國際分工領域。



(4)深化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造成這一階段分工產生的主要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新興產業出現、非殖民化過程開始、跨國公司發展,資本輸出發生變化、社會主義國家出現。



3.國際分工的類型



按照參加分工的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國際分工可分為三種類型:



1、垂直型國際分工。



2、水平型國際分工。



3、混合型國際分工。



4.影響國際分工發展的因素



1、社會生產力是國際分工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自然條件是國際分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3、人口、勞動規模和市場制約著國際分工的發展。



4、資本國際化是國際分工深入發展的重要條件。



5、國際生產關系決定了國際分工的發展。



6、上層建筑可以推進和延緩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展。



5.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國際貿易與國際分工密切聯系在一起。從最一般的意義上來說,兩者的關系是分工與交換的相互關系、沒有分工,就沒有交換的基礎和必要性;反過來,沒有交換,分工也就不能存在和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國際分工是更具有決定性的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從根本上說要受到國際分工的制約和影響。



(1)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



(2)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地區分布。



(3)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



(4)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



(5)國際分工影響各個國家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



(6)國際分工影響對外貿易依存度。



二、世界市場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進行商品、勞務交換,并進行資源配置的場所。



1.世界市場形成的標志



(1)多邊貿易多邊支付體系的形成。



(2)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與世界貨幣的形成。



(3)資本主義的各種經濟規律制約著世界市場的發展。



(4)形成了比較健全、固定的銷售渠道。



(5)價值規律作用加強,形成了國際價值規律。



2.當代世界市場的基本特征



(1)世界市場容量迅速擴大。



(2)世界市場的壟斷性不斷加強。



(3)世界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



(4)世界市場的國際協調與管理逐步發展。



(5)世界市場的投機日益加劇



(6)世界市場上存在著復雜性和風險性。



3.當代世界市場運行機制的基本特征



(1)世界市場在動蕩中不斷擴大。



(2)世界市場在全方位開放的同時,集團化趨勢在發展。



(3)世界市場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國際協調已開始介入。



(4)世界市場上激烈的競爭與很強的壟斷性并存。



(5)世界市場上的替代性與相關性并存。



三、國際貿易



1.國際價值與國際價格



(1)國際價值的定義



國際價值是世界范圍內的商品價值,它是由“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即在世界經濟現有的條件下,在各國勞動者的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下,生產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價值由世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由于“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或世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世界勞動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國際價值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2)國際價格的定義



商品的國際價格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在世界市場上形成的市場價格,它是國際價值及國際使用價值的貨幣表現,亦即以貨幣表現的商品的國際價值及國際使用價值。



(3)影響國際價格的因素



1、國際價值是世界市場價格變動的基礎和中心。



2、國際供求關系及其變動。



3、世界市場上的競爭。



4、世界市場的壟斷力量。



5、資本主義的經濟周期。



6、國際通用貨幣幣值的變動。



7、商品品質及包裝。



8、商品銷售中的各種因素。



9、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所采取的有關政策措施。



10、非經濟因素,自然災害、政治動亂和投機等。



(4)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又稱為貿易比價或交換比價,是指一國在對外貿易中,出口一單位商品(價格、購買力、要素)所能換回的進口商品(價格、購買力、要素)數量之間的比率。在基期確定后,如比較期的比率大于1,則該時期的貿易條件與基期相比有利;反之,如比較期的比率小于1,則比較期的貿易條件不利,故貿易條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貿易條件能反映出該國的價格優勢和競爭能力的變化趨勢。



2.國際貿易商品價格根據競爭狀況的分類



國際貿易商品價格可根據商品交易中的競爭狀況劃分:



(1)世界“自由市場”價格



世界“自由市場”價格是指在國際間不受壟斷或國家壟斷力量干擾條件下,由獨立經營的買者和賣者之間進行交易的價格。國際供求關系是這種價格形成的客觀基礎。



(2)世界“封閉市場”價格



“封閉市場”價格是買賣雙方在一定的約束關系下形成的價格。商品在國際間的供求狀況一般不會對“封閉市場”價格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3.對外貿易在經濟中所起的作用



(1)通過對外貿易可以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協調國民經濟的發展。



(2)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擴大社會積累,為經濟的升級奠定基礎。



(4)進口國內市場需要的商品,提高產品的升級換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5)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



(6)帶動部門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7)推動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



4.國際貿易的主要風險



(1)信用風險。



(2)商業風險。



(3)運輸風險。



(4)價格風險。



(5)外匯風險。



(6)政治風險。



5.國際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國家之間相互交換的作為勞動活動服務的特殊使用價值。就如商品貿易一樣,服務貿易也由出口和進口構成。服務的出口主要是指一國服務提供者向另一國消費者提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過程;相對于服務出口,一國消費者購買他國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各項服務就是服務的進口,各國服務交易之和便構成了國際服務貿易。這里指的是廣義的國際服務貿易,它既包括有形的勞務的輸出輸入,也包括無形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實體接觸的情況下的交易活動。



(1)國際服務貿易的四種形式



世界貿易組織負責實施、管理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列出了國際服務貿易的四種形式:



1、過境交付: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



2、境外消費: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商業存在提供服務。



4、自然人流動: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



(2)國際服務貿易的特點



1、貿易標的一般具有無形性。



2、交易過程與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國際性。



3、貿易主體地位的多重性。



4、服務貿易市場具有高度的壟斷性。



5、貿易保護方式更具有剛性和隱蔽性。



6、營銷管理具有更大的難度和復雜性。



7、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復雜。



(3)服務貿易壁壘



所謂服務貿易壁壘,一般是指一國政府對外國服務生產者(提供者)的服務提供或銷售所設置的有障礙作用的政策措施,即凡直接或間接地使用外國服務生產者或提供者增加生產或銷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國服務廠商認為屬于服務貿易壁壘。此外服務貿易壁壘還包括出口限制。設置服務貿易壁壘的目的是一方面在于保護本國服務業的市場、扶持本國服務部門,增強其競爭力;另一方面旨在抵御外國服務業的進入,消弱外國服務業的競爭。



(4)《服務貿易總協定》



1、《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產生。



2、《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構成與主要內容。



(5)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



1、服務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上升。



2、國際分工的深化與發展。



3、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和貿易自由化的迅速發展。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加強了服務的國際化。



5、國際服務合作的擴大促使服務貿易擴大。



6、旅游業的發展加速了世界服務貿易的擴大。



7、發展中國家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8、各國政府的支持是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催化劑。



6.國際技術貿易



(1)國際技術貿易的定義



國際技術轉讓是技術供應方將某種內容的技術,通過一定的形式越出國界轉讓給技術的接受方使用的一種行為。



國際技術轉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非商業性的國際技術轉讓,它是不同國家政府機構間以技術援助方式進行的無償的技術轉讓;另一種是商業性的國際技術轉讓,是指政府機構或企業之間按照商業條件簽訂技術協議或合同進行有償的技術轉讓。后一種技術轉讓是屬盈利性的,這種商業性的國際技術轉讓被稱為國際技術貿易。



(2)從技術引進的角度看國際技術貿易的作用



1、國際技術貿易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夠縮短技術引進國與技術輸出國之間的技術差距。



2、以技術引進為基礎,創造出更加先進的技術。



3、以技術引進帶動投資的流入和產品出口的增加,加速國內產業重組。



(3)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的異同



國際技術貿易與國際貨物貿易都屬于國際貿易的一種方式,這是他們的相同點,但是他們之間更多體現了諸多的不同。



1、貿易標的物內容的不同。



2、貿易標的物的使用權與所有權不同。



3、貿易雙方當事人關系存在差異。



4、貿易標的物作價原則存在差異。



5、貿易所涉及的法律存在差異。



6、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存在差異。


北京時間 20:34:04. 發表新主題    回復主題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快速回復主題
標題: (可選)
表情符號:(說明 笑 抿嘴笑 微笑 鼓掌 好 贊同 得意 酷 哭 大哭 臉紅 齜牙咧嘴 拳頭 難過 吻一個 色迷迷 豬頭 來火 一頭撞死 ⊙╊⊙b汗 迷惑
暈倒 羞羞 吐 獻花 心跳 握手 財富 咖啡 送禮 電話 發郵件 陽光明媚 勝利 抱拳 OK
選項:
自動分析URL地址
郵件回復通知
顯示簽名


快速回復
笑 抿嘴笑 微笑 鼓掌 好 贊同 得意 酷 哭 大哭 臉紅 齜牙咧嘴 拳頭 難過 吻一個 色迷迷 豬頭 來火 一頭撞死 ⊙╊⊙b汗 迷惑
暈倒 羞羞 吐 獻花 心跳 握手 財富 咖啡 送禮 電話 發郵件 陽光明媚 勝利 抱拳 OK


  顯示可打印版本 | 將本頁發送給朋友 | 訂閱該主題
給此主題評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头像图片| 梁美京| 冰之下| 八月照相馆| 秀场视频高清完整版| 四 电影| 落花流水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在线看色戒| 黑暗时刻| 妹妹扮演的角色| 色女孩影院| 新力量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一年又一年电视剧演员表| 国庆节安全公约| 视频爱爱| 燃烧电影| 毛骨悚然撞鬼经| 王渝萱最火的三部电影| 权志龙壁纸| 命运航班| 日本大片ppt免费ppt电影| 让我们一起摇太阳| 稻森泉| 变形金刚1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 同志父子第二部叫什么| 怀孕检查费用大概多少钱| 禁忌的恋爱关系凯帕克| 母亲电影完整版韩国| 奇米7777欧美日韩免费视频| 战犬出击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 卡通频道| 电影《19号海滩》在线播放国语版| 孕妇能吃杏仁吗| 电视剧《绿萝花》| bob hartman| 蜜蜂图片| 欲孽迷宫电影| 欧美一级黄色录像| 宇宙巨人希曼| stylistic device| 一年级歇后语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