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薪酬怪相頻出 真實工資到底多少
盡管央企高管薪酬方面的政策一直在與時俱進,并始終強調效益優先,兼顧公平,但目前央企高管薪酬依舊存在著諸多“盲點”:央企負責人亦官亦商的身份導致激勵含混不清,“真實”薪酬成謎;企業業績下降,高管薪酬反增“怪相”頻出;80多歲獨董也拿高薪的現象間或出現……
同時,央企上市公司的薪酬還因行業、區域不同,也顯現出巨大“貧富差異”,如2012年,中海集運(02866-HK)和中工國際(002051)的員工平均年薪分別高達41.5萬元和40.18萬元,而位于南京的高淳陶瓷(600562)的員工平均年薪只有3.54萬,且這一薪酬水平也落后于當地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平均工資。
作為國企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內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本質原因又是什么?在世界范圍內,有無可參照效仿的先例?央企高管薪酬制度究竟該怎樣改?
(一)央企負責人“真實”工資:120萬年薪實際月薪才1萬多
央企上市公司財報顯示,2012年,中集集團(000039)總經理麥伯良以年薪998萬位居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第一位,被尊為央企最貴“打工皇帝”;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下屬上市公司長城開發(000021)的董事長譚文鋕年薪600.79萬,以及其總經理鄭國榮年薪485.91萬分列二、三。
一直以來,為管窺央企負責人的薪酬狀況,媒體多以央企上市公司財報公布的數據為依據,那么,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呢?上市公司披露的“工資”是否是央企負責人的真實工資呢?央企負責人的薪酬又是如何評定?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網采訪時表示,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是由國資委核定,由其監管的中央企業集團公司發放。如果該負責人同時也在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兼職,那么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薪酬,按照規定,他是不能拿的。
據最新修訂并于2013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股權代表出任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等都包括在國資委核定的范圍之內。
此外,許保利還指出,央企負責人薪酬考核分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三年一個任期考核,一年一個年度考核。年初,央企負責人要跟國資委簽訂業績考核責任書,這個責任書里面會規定一些考核的指標,年末根據完成情況,確定績效薪酬,具體分為ABCDE等5個等級。
另據最新《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當考核結果為E級時,績效薪金為0。
此外,績效薪金的70%在年度考核結束后當期兌現;其余30%根據任期考核結果等因素,延期到任期考核結束后兌現。
那么,國資委如何核定央企負責人的薪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網采訪時表示,央企負責人的工資一般包括基礎年薪、效益年薪、獎勵年薪等三部分。基礎年薪的標準是以其所屬行業平均狀況為參考依據,效益年薪則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業績,可能好,可能壞,也可能都沒有。獎勵年薪,一般是指做出重大貢獻或是有特別成就的,比如神舟九號成功飛天,還比如整個市場行業不景氣,你卻能讓企業扭虧為盈等等。
據中國石化(600028)財報,2011年4月,傅成玉先生出任中國石油(601857)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董事長2012年在中國石化集團領取的報酬包括2012年度基薪和2012年兌現的2011年在中國石化集團任職期間的績效獎金為86.27萬。
那么,這個“工資”是傅成玉董事長的真實工資嗎?央企負責人“真實”薪酬與其上市公司財報公布的薪酬一致嗎?
國務院國資委知情人士表示,傅成玉86.27萬的工資應該是他的真實工資。一般來說,央企負責人“真實”薪酬與上市公司披露的薪酬應該是差不多的,比如央企集團的主要業務或是百分之六七十的資產都已注入上市公司,其在上市公司的表現是能體現出他的業績的,這可以說是國資委核定薪酬時的重要參考數據。
此外,有的央企負責人會出現在數個單位兼職的情況,但他只能拿一份職位工資,國資委會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確定其薪酬。不過,有時也會出現“兩張皮”的特殊情況。
該知情人士指出,比如2000年左右的香港華潤集團公司,當時該集團的董事長既是上市公司董事長又是集團公司董事長,財報披露的年薪大概是120萬,但當時部長或是副部長的工資也就6、7千塊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只能拿內地工資加香港區域補貼,最終月薪也就一萬多塊錢,也就是說“他這一年連20萬,也就是說120萬的零頭都沒有拿到。”
(二)業績下降央企高管薪酬反增?
中國遠洋(601919)2012年年報顯示,2012年中國遠洋虧損95.6億元,較上一年虧損的104.5億元減少了8.51%。但由于連續第二年出現巨額虧損,中國遠洋被戴上了ST帽子。
在如此艱難背景下,其掌舵人魏家福主動降薪:上年還能從公司領取120萬的報酬,去年薪酬則變為60萬,主動放棄2012年下半年度在本公司應領取的薪酬。
但與此相反的是,“業績下降,央企高管薪酬反增”的怪相依然在2012年央企上市公司財報中顯現。如最近媒體報道的典型“S上石化(600688)”。
2011年,S上石化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為9.44億元,比2010年的27.03億元下滑65.07%。根據S上石化2012年的年報披露,去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由盈利轉為虧損15.284億元,其中煉油業務的營業虧損比上年增加人民幣5.396億元;化工業務的營業利潤比上年減少人民幣23.259億元,為虧損8.640億元;此外,應占聯營及合營公司利潤也出現減少。
但是,業績的急劇下滑似乎并未影響這家公司高管“漲薪”。數據顯示,S上石化董事長戎光道2012年領取的應付報酬總額為68.8萬元,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治卿68.8萬,其他幾位執行董事在該公司或者相關股東公司領取的薪酬也都在60萬左右。
而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戎光道領取的薪酬總額為66.0萬元,王治卿為60.1萬元,其他幾位董事的薪水皆在60萬以下。
對此“怪相”,國資委知情人士解釋稱,企業業績下滑,高管薪酬卻上漲,這種現象是存在的,而且產生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國資委。比如年初,央企負責人同國資委簽訂業績考核責任書時,規定他只要完成100萬就行了,但他卻完成了105萬,而上年的業績是110萬,也就是說,盡管效益下滑了,但是他依舊超額完成了國資委核定的業績指標,那么他的薪酬也是有可能上漲的。“前提是國資委讓他拿的薪酬,責任不在高管。”該知情人士說。
而且,此種情況多源于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等不可控因素。最新修訂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也明確指出,當利潤總額為負或經濟增加值為負且沒有改善的企業,考核結果原則上不得進入A級,但是處于行業周期性下降階段但仍處于國際同行業領先水平的企業除外。
與之相應,S上石化財報給出的理由是2012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受其影響,石化行業需求低迷,集團除煉油業務受政策性因素影響虧損外,化工業務效益也大幅下滑。
對此,財經評論人葉檀[微博]指出,業績下滑,高管薪酬增加,肯定是有問題的。如果按國資委的解釋,我們還有必要認為央企的掌門人是企業家嗎?因為我們必須要去跟國際上比較好的公司去比較。比如中遠,業績下滑確實有整個遠洋運輸行業周期下行的原因,但它最大的失誤就是2007、2008年的時候,它在高位吸納,實際上是對整個周期的判斷是失誤的。“如果說對一個重大周期判斷失誤的話,我們很難說他是一個好的企業家。”
(三)80多歲也當獨董也拿高薪?
梳理2012年央企上市公司年報,“80多歲獨董”怪相也著實讓人不解。
據中國石油2012年年報,年齡最大的獨董為劉鴻儒,82歲,現任中國石油獨立非執行董事,任期是2011.05-2014.05,其中2012年年薪是22.2萬。據悉,劉于1959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經濟系,獲得副博士學位。曾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此前,2011年《京華時報》也報道稱,央企多擁有七八十歲的獨董,而且多是前高官或其他央企領導。如年齡最大的是中國神華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黃毅誠,這位獨董已經84歲高齡,從中國神華領走的2010年1-6月報酬為22.5萬元。黃毅誠曾是能源部部長、前國家計劃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四)員工“薪酬”:行業、區域差異大
小A(女)是某央企下屬證券類上市企業員工,說起自己的工資狀況,可謂“優越感”十足。盡管研究生畢業工作僅一年,只是從事該單位非核心類工種,搞行政,但其現在工資狀況著實讓人“垂涎欲滴”:基本工資每個月稅后6千多,績效工資為基本工資的30%左右(大概1700),午餐補助每月550,話費每月200,車補每月150,合計大概8600,另外年底雙薪+獎金,所以,總共算下來,正常年景,除獎金外,一年實發16.6個月的工資。“去年投行部門的小姑娘僅獎金就有50萬。”小A說。另外,小A的單位每兩年漲一次工資,一般員工是10%,如果表現好的話是20%。
相比之下,在某知名通信類央企工作近5年,已當上項目經理的小B(男),狀況則相應有些“不上不下”:年薪為16-17萬,年終將2萬。“我剛開始工作時,月薪才3000多,此后大概每年漲1000。”小B頗傷感地表示,“額外福利基本上沒有,連在單位食堂吃飯都是自己攤,而且也不比外邊便宜。”(備注:應被采訪者要求,小A、小B均為化名)
除卻個體的差異外,如果再算一算上市央企員工的平均薪酬差異,就更讓人有點眼花繚亂了。據媒體報道的公開資料,統計發現,2012年平均職工薪酬最高的是中海集運和中工國際,分別高達41.5萬元和40.18萬元,高出第三位中海油服(29.4萬)近50%。
此外,在這208家央企里,有190家的員工平均年薪超過了5萬元,其中平均年薪超過20萬的有18家,在10萬與20萬之間的有75家。而201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42452元和24556元。
當然,上市央企也并非一定意味著高薪。據媒體統計,人均薪酬最低的三家上市央企分別為高淳陶瓷、江南紅箭、國投中魯,總體特點是其公司地址要么在三線城市及經濟更落后的地區,要么是大部分子公司分布在上述地區。
其中,高淳陶瓷的員工平均年薪為3.54萬,該公司主營業務是日用陶瓷等,所在地是南京市高淳縣,這一薪酬水平也落后于當地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注:2009年-2011年,職工平均工資為4.53萬元。);江南紅箭為3.77萬,江南紅箭的辦公地址在成都龍橋鎮。國投中魯為3.98萬,國投中魯的注冊地和辦公地均在北京,但是其子公司大多分布在山東、山西、河北等三線城市及經濟更加落后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