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財務自查收官 1/4擬上市企業黯然退場
上周主板中小板51家撤單
與3月底撤單“洪流”集中在創業板不同,本輪終止審查企業多聚集在主板、中小板。根據證監會公布的擬IPO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上周新增75家企業終止審查。其中,擬登陸主板、中小板的企業多達51家,占比將近七成。
根據證監會的安排,3月31日是中介機構對各自IPO企業的自查截止日。數據顯示,3月的最后一周,曾有多達76家企業集體撤單,不過當時仍有107家企業選擇延期提交自查報告,補交自查報告的最后期限是5月31日晚9點。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此前稱:“如果屆時遞交自查報告的IPO排隊企業不足10家,證監會將對其全部進行現場檢查,如果超過10家,將進行抽查。”證監會5月3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已有13家企業補交了自查報告。其中,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等5家企業在最后一周才補交報告。未補交報告的企業通通進入終止審查大名單,其間不乏中國建材和永煤集團等巨型擬IPO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IPO隊伍中唯一一家信托公司,中海信托也由于未提交自查報告,由初審環節,直接走向“終止審查”。
中海信托是時隔19年距離IPO最近的信托公司。繼1994年1月陜國投A和安信信托(600816)先后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掛牌上市以來,信托業IPO一直被視為“一塊堅冰”。2012年2月,IPO預披露新政正式實施,中海信托進入初審階段,卻就此止步不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海信托退出IPO主要還是受阻于行業原因,監管機構遲遲沒有放行信托公司上市,主要是顧慮作為資產管理類公司的信托公司,通過管理資產收取信托報酬的盈利模式是否可以保持持續增長。此外,信托公司上市募集資金投向并不明確。
農業、消費類企業占比最大
統計顯示,在上周撤回材料的51家主板、中小板企業中,農業和消費類企業出現大比例撤回。投行人士稱,涉農企業大比例撤回,與萬福生科(300268)、綠大地和新大地等涉農企業近期的頻頻出事不無關系。而不少消費類企業因為供應商、經銷商繁雜,導致自查時間較長,有問題的公司則都聚集到第二階段集中撤回。
據統計,上周撤回的涉農企業就有江西萬年鑫星農牧、上海奕方農業科技、湖北銀豐棉花、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福建連城蘭花和安徽皖墾種業6家。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申請終止審查的涉農企業將近30家。
而在撤回材料的消費類企業中,也不乏社會大眾熟知的品牌企業,包括富貴鳥、拉夏貝爾、江蘇云蝠、寧波凱信等服飾公司,千禧之星珠寶、藝華珠寶等珠寶首飾公司,順峰飲食酒店集團、北京嘉和一品企業管理等餐飲企業。
也有不少公司曾存在“前科”,千禧之星珠寶就曾在2011年11月上會被否。河北養元智匯飲品于2011年5月被“取消審核”,曲靖博浩生物科技2010年11月首次沖擊創業板,因“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而“臨陣脫逃”。而福建歸真堂藥業因為活熊取膽的爭議而一直處于審核停滯狀態,此番也終于退出IPO申請行列。更值得一提的是,神舟電腦第四次IPO闖關折戟,也因不能按時提交自查報告而遭終止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