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開閘審計師提示關注內控質量
其中,在一場名為“企業上市過程中常見的財務問題”的研討會中,普華永道一位審計合伙人結合證監會IPO的相關指引,從專業財務角度對企業IPO過程中可能引發高度關注甚至“折戟”的領域進行了解說。值得注意的是,在證監會日益強調信息披露的監管方向下,企業的內控質量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據該合伙人介紹,上市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通常包括獨立經營原則及同業競爭、法律架構重組、稅務及會計、關聯交易,以及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五類。其中,內部控制問題由于與稅收、財務、關聯交易、獨立經營等問題高度相關,已成為監管機構在審核中愈發重視的領域。
據其介紹,上市前的公司,特別是小規模私營企業,其內部控制體系可能達不到上市公司的水平。目前,監管機構對內部控制的審核日趨嚴格。分析引發監管機構質疑的事件可以發現,內部控制很難自圓其說等問題難脫其咎,最終導致有些公司上市申請被駁回或推遲。所以,有必要吸取前車之鑒,有針對性地整改和提高。
“例如稅收問題,最早的時候如果你往年欠稅的話上市前補繳妥善了還可以勉強過關,不過現在不行了,因為從監管角度來看,這是企業在以前年度與稅務相關的內控質量不過關,因此就很可能因為內控問題上市被否。”該合伙人在演講中表示。
事實上,此類問題已不乏案例。2012年4月,廣東通宇通訊IPO申請被否,在證監會出具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公司于2010年5月分別補繳2007年度企業所得稅2073.24萬元、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502.81萬元,并繳納滯納金共836.43萬元。公司未在申報材料和現場聆訊中對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作出充分合理的說明。”
今年12月6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財務報告審計截止日后主要財務信息及經營狀況信息披露指引》、《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中與盈利能力相關的信息披露指引》兩文件,旨在落實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要求,進一步促進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分析人士表示,企業內控質量與信息披露質量息息相關,近期已有數家上市公司因為信息披露問題受到證件會的立案稽查,其背后反映出公司內控的嚴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