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效應”告訴我們什么
【導讀】。“會計效應”告訴我們:實際上,因為醫院管理粗放而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低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鎮江市康復醫院為19個科室病區全部配備會計。病人入院后,會計每日下午將當天費用清單送到病人床頭。出院前一天,會計將費用總清單送給病人,核實清楚后由病人或家屬直接在病區會計結算點結賬。此舉取得良好效應:不僅免除了病人或家屬滿院跑的苦惱,還消除了他們對費用的疑慮,減少了醫患矛盾。
眼下,對看病難看病貴,輿論多歸因于政府投入不足和衛生資源分布不合理等。“會計效應”告訴我們:實際上,因為醫院管理粗放而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低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百姓不滿的過度醫療等固然有人文因素,同樣也有管理不精細的因素。
國外大醫院多配有精算師,對醫療成本、使用、效益、折耗等精打細算負總責。比如,要算患者平均住院日。如果各種檢查結果當天能出來,相當一部分患者就不需要住院等候。我國三甲醫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管理粗放也是原因之一。印度民營的“阿拉文眼科”把白內障手術“流水線化”,在每一道環節上都精算,保證療效和控制成本,在60%的貧困患者沒有付費,只有40%的患者按最高300美元支付手術費的情況下,仍能贏利和發展。
我國目前醫療衛生的投入確實不足,但越是這樣,越要設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而怎樣確保少花錢多辦事,醫院配備精算師,并借助現代科技實現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的轉變,也是一項重要措施。例如,采用大數據技術,有助于從海量醫療數據中尋找隱藏其間的關系,為醫院管理者的科學決策提供快速和準確的信息。
時間:2014-04-29 責任編輯:zgkspx1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