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擴圍能發揮驚天效果?
事實上,自2011年1月份在重慶、上海試點以來,公眾對房產稅的討論一直未曾降溫,只是試點“第三地”花落誰家一直沒有下文。國務院前不久發布的《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再次引發了公眾對“第三地”的無限遐想。
房產稅之所以會成為公眾熱議的持續焦點,筆者以為,原因大約有兩個。首先,房產稅涉及的利益群體非常之廣。其次,房產稅被很多人認為是一枚改變當前國內經濟局勢的“核武器”,一方面有助于摧毀“蹭蹭”上漲的高房價,打擊“炒房團”,解救為住房所困的廣大工薪階層;另一方面,全面推廣之后的房產稅有望成為“營改增”之后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緩解地方債務危機,同時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
在很多人眼里,房產稅擴圍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房產稅如果現在立馬擴圍,真的能發揮出“核武器”一般的驚天效果嗎?筆者對此持懷疑態度。
筆者認為,如果現在就擴圍房產稅,只能設置比較低的稅率,而且盡量將征稅范圍縮小。比如,上海主要針對新購房超過人均60平方米的部分,稅率為0.4%、0.6%兩檔,重慶則偏重對存量、增量獨棟別墅以及新購高檔商品房征收,稅率為0.5%~1.2%,這樣的征收范圍已經很小了。與此同時,我國多數城市的樓市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假如政府針對增量房征收房產稅,過低的稅率顯然無法遏制那些希望從房產交易中獲得利益的權貴階層。而如果只針對存量房征收房產稅,很多權貴階層的房產掩蔽在“陽光下”,照樣能逃過這一稅目,最終挫傷的只是一些中產階層。
若房產稅只能以“低稅率、小范圍”擴圍,顯然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貢獻也會極為有限。很多地方政府還會害怕房產稅挫傷購房者的購房熱情,影響其土地出讓金收入,從而“打折”執行這一稅收政策,就如很多政府都在“微調”限購令一樣。
可見,即使現在全面征收房產稅,其對抑制房價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也不會發揮太大作用。筆者以為,房產稅的作用不容盲目夸大,同時也無法立即擴容至全國。筆者以為,唯有在我國大部分樓市供求平衡、房產信息獲取技術完全成熟并且納稅人的稅費負擔明顯減小的情況下,房產稅才可著手擴圍。
責任編輯:蔚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