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領軍人才培養工作啟動
9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宋蘭在召開的全國稅務領軍人才培養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按照高起點、準選人、嚴培訓、狠使用的要求,明確了稅務領軍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選拔條件和培養方式等內容。稅務領軍人才的基本定位是,具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德才兼備、精通業務、善于管理,并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復合型、國際化、現代化高端人才。
現狀:稅務人才總體不容樂觀
近年來,稅務總局提出了“依法治稅、信息管稅、服務興稅、人才強稅”的稅收發展新理念。此次《規劃》重點培育全國稅務領軍人才更是稅務系統“人才強稅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
江蘇省南通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劉志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稅務系統多年來已經對稅務干部業務素質的提高做了很多工作,但人才現狀總體不容樂觀,如高素質人才不多、理論脫離實際、知識面不全等問題較為突出。”
劉志耕認為,導致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主要因素在兩個“教條”上。一是稅收政策制定的教條主義。一些政策朝令夕改,一些政策不切實際,不僅嚴重影響了稅法的嚴肅性,而且也嚴重影響到對稅法及時和有效的執行;二是對稅收政策執行的教條主義。這一方面可歸因于稅法執行的剛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同時也為一些稅務人員執行稅法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間,很容易滋生腐敗。
劉志耕認為,知識面不全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國稅、地稅分設所致。由于國稅、地稅部門有各自的工作重點,各方的稅務人員自然對稅法的理解和要求出現側重和差異,造成稅務人員的知識面不全;二是稅法本身的剛性使得稅務人員脫離會計、脫離實際,很多稅務人員缺乏基本的會計知識,缺乏對其業務范圍內所必須掌握的生產經營知識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知識面嚴重不全。
規劃:打造“頭雁工程”
稅務領軍人才好比雁陣中頭雁的功能,識別方向、擔當指揮、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當一只領頭雁竭盡所能后,其他強壯的大雁就會頂上去,使雁陣以較快的速度作長距離飛行。頭雁如此輪換不已,始終保持充沛的體力飛在最前面。
稅總此次培養目標:到2022年,稅務系統將基本形成覆蓋主要稅收工作領域,1000名左右的稅務領軍人才隊伍。領軍人才的培養方向分為綜合管理類、稅收業務和稅收信息化管理3類。
《規劃》指出,稅務領軍人才的培養對象,主要面向各級稅務機關具有較高政治素質、突出工作業績和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對象要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和相當于大學英語六級以上水平的人才。稅務領軍人才培養的一大特色亮點是,除稅務系統外,還將吸納部分大型企業主管稅務的負責人、涉稅中介機構的高級職業管理人員和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從事稅收教學科研的中堅骨干人員參加稅務領軍人才培養。
“由于培養的是領軍人才,對培訓人才高起點的選拔很有必要。從稅務領軍人才應該達到標準來看,起點不高的人確實很難達到那樣的高標準,很難滿足對領軍人才培養的嚴要求,所以高起點很有必要。”對于此次高起點的人才選拔,劉志耕如是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宋蘭也強調,稅務領軍人才是特殊優秀人才,創新培訓思路、理念和方式,增強培訓實效十分重要。稅務領軍人才培養周期為4年。培養領軍人才,要特別注重綜合培養、專業深化、潛能開發、團隊依托、項目帶動。在課程設計上,堅持科學規劃、整體設計,因材施教、“道”、“術”結合,以“道”為主,突出針對性、實踐性、前瞻性和前沿性,既注重團隊提升,也鼓勵個性化發展。在培訓方法上,做到集中培訓與在職學習相結合、理論提升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系統內培養與系統外培養相結合、境內培訓與國際拓展相結合。在培訓步驟上,采取循序漸進、分段遞進的方式。同時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和淘汰機制,實行逐段淘汰,4年內總淘汰率不低于10%。
問題:《規劃》還遠不能解決系統外人才培養問題
如何在稅務系統外培養稅務專業人才,這是一個既古老又嶄新的話題。針對近日啟動的首批全國稅務領軍人才稅務系統外培養對象的選拔,劉志耕直言不諱指出,目前的《規劃》還遠不能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稅務部門不僅應該做進一步思考,而且還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
“由于《規劃》明確:系統外學員相關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所以,稅務系統外參加培訓人員的工資、福利等來源如何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這是個問題。”劉志耕說。
按照目前的《規劃》,在培訓的四年中,需要集中九次,約七個月時間,但這還不包括各種參加考核、考試和論文答辯的時間。另外,培訓人員還要占用很多自學的時間,由于各類企事業單位單位的體制和機制獨立于稅務部門之外,稅務系統外參加培訓的人員要耗用如此多的時間,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各企事業單位領導對此事的認識和態度問題(如很可能不同意參加培訓),而且還涉及到長時間和經常參加培訓需告假能否同意,及需要大量培訓費用的問題。
劉志耕認為,上述問題能否妥善解決是搞好稅務系統外人員稅務領軍人才培訓的基本前提。同時,劉志耕也不禁問道,“由于稅務系統外的人員所在工作單位受其工作接觸面的局限性,有必要培養具有全面和高端知識的稅務領軍人才嗎?”對此,他曾詢問一位相關單位的領導是否愿意派員參加此類培訓。對方直接了當回答不愿意。仔細追問,對方才松口說如果為了稅務部門和單位的關系,愿意派員參加。劉志耕不解,“你不為你們單位有這樣的人才感到驕傲嗎?”對方一語道破,“就怕驕傲時間不長,人才就跑掉了。”
“領軍人才的培養雖然重要,但從目前的《規劃》來看,有點形式重于實質,有點理論脫離實際。但愿稅務部門對稅務領軍人才的培養能夠吸取注冊會計師行業對領軍人才培養的經驗和教訓。”劉志耕如是表述。
建議:對稅收領軍人才的培養需要長遠眼光
“人才強稅”是一項任重道遠、意義重大的的工程,如何讓稅務系統避免誤區,真正成為引的來人才、留得住人才、人才有所為的搖籃,劉志耕認為,關鍵是稅務主管部門和基層兩方面都要全面思考、理解相關問題。
對于稅務主管部門,不要只做面子工程,要從“真正做好人才培養”和“真正培養出人才”這個共同的目標出發,要讓整個稅務部門上下都看到、看清楚這一點。同時,稅務主管部門更應該從實際出發,對稅務人才的培訓一定要扎根于實際,稅務本身就是為國家、為經濟服務的,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能改善實際現狀的人才培訓都是多余的,領軍人才培養的盡管是極少數人,但怎樣真正充分發揮極少數領軍人才的作用,怎樣建立長效培訓機制,怎樣真正通過領軍人才的培養提高全民納稅意識,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稅收知識,這些都值得上層認真思考和研究。
作為基層,不僅要全面領會、理解上層對人才培養的目的、要求和良苦用心,而且還要積極參與,為上層獻計獻策。作為基層工作人員,不能因為自己未能列入人才培養對象而事不關己,也不能認為人才培養僅是極少數人的事,要知道這是事關全局的大事,要知道對領軍人才的培訓本身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全國范圍內對稅務知識的重視和培訓,同時,領軍人才是“火種”,也會帶動和培訓更多的稅務人才。
有著九年基層稅務工作經驗的劉志耕,還談及了如何借此契機改善我國稅企的征納關系。他表示,“對待領軍人才的培訓要有長遠眼光,我們可以將對領軍人才的培養理解為對稅法知識培訓的一個起點,這將對全面提高我國稅企的稅法知識起到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當我國稅、企對稅法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都達到一定層次后,這對完善我國稅收法律、促進依法治稅、提高和改善我國稅企征納關系將很有裨益,屆時,我國真正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也就建立了。
本報短評
筆者認為,要做好稅務領軍人才培養,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基礎要扎實。要突出業務基礎教育,把稅務業務知識的基礎打牢,使稅務專業人才發展有后勁;要因人而宜,突出個性化,做到缺什么,學什么。
其次,人才培養要有前瞻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需著力培訓懂外語、懂法律、懂國際稅收、懂國際商法等諸多方面知識的高級人才。
最后,多途徑多方法培養稅務專業人才。需要建立系統的人才機制,除了領軍人才培養外,還要組織多種培訓方式,比如開辟專題講座班、開展技術比武、知識競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