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機構就財稅改革建言
目前,除了國研中心提交的“383方案”的財稅改革方案,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部財科所均向三中全會提交了報告。
10月30日,財政部財科所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報告已提交至決策層,“至于大會采納多少不便猜測,但最終方案會很快公布”。據記者了解,在已公開的財稅改革方案中,上收部分事權、穩地地方財源是核心問題。
財稅改革方向
近日,國研中心公布的“383方案”改革路線圖備受矚目。該方案的制定由國研中心主任李偉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鶴擔綱領銜,后者被認為是中國新一輪經濟改革方案的起草者,其提出的包括“財稅”在內八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受到業界普遍關注。
“383方案”將當前財政體制問題歸為政府事權不清、收支結構不合理、地方債風險突出,強調以優先調整事權、帶動財力重新配置為重點,啟動新一輪財稅改革。方案提出,以事權合理劃分重新確定財力配置。將基礎養老金、司法體系、食品藥品安全、邊防、海域、跨地區流域管理等劃為中央事權。這或意味著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上,準備走中央繼續收權道路。
分稅制實施以來,尤其是近年,中央與地方財力和支出責任不匹配現象加劇。雖然我國財稅體制也進行過調整,但未能解決財權與事權的矛盾。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目前財力與支出責任不相匹配的矛盾很突出,中央應該上收部分公共服務的職責,“不能讓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一味地去抓工業、抓發展,對地方政府而言,財政體制應該要營造更公平的環境”。
此前,關于分稅制的走向,中央的文件表述從“財權與事權相匹配”,逐漸演變成現在通行的“財力與支出責任相匹配”。記者從財稅界了解到,未來財稅改革的方向是,在分稅制大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地方政府在部分共享稅中的分成比重,增加中央財政支出項目范圍。
財政部長樓繼偉曾公開表示,財稅改革需要調整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劃分,尤其要上收部分地方的事權,其中包括養老、社保等事項。有接近決策層人士評述,這跟樓繼偉的主張有頗多相似之處,樓繼偉擔任此了次財稅改革小組組長。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科學首席教授李煒光對記者表示,財稅改革是未來重頭戲,營改增實際上進一步上收了財權,但有些事權還是留給地方,造成財稅體制的嚴重不匹配。“目前中央和地方承擔的公共責任還沒有明確,待厘清后,才好解決財權和事權的匹配問題,這還涉及到政府職能的改革!
“383方案”也提到,優化收支結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增強中長期財政穩定性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