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情況
2014年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舉行的“因應亞洲的新未來”分論壇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作為特邀嘉賓,應詢介紹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籌建情況,并回答了聽眾的提問。
樓繼偉表示,目前不僅亞洲,而且全球都存在很大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開始退出,許多國家的財政政策因各種原因也逐步收緊。同時,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仍很脆弱。怎樣才能支持未來的經濟增長?在前不久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提出要將各成員經濟增長速度額外提高2%,這一方面要靠動員投資,另一方面要加快創新。從投資方面看,基礎設施投資在當前經濟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美國如果維持現在的基礎設施能力,估計需要2萬億美元的投資,歐洲也類似。亞洲的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目前不是如何維持的問題,而是怎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從全球和亞洲角度來說,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可以擴大需求,推動經濟增長。目前,亞洲和全球不缺資金,缺乏的是動員能力。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在先后出訪東南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投行的倡議。許多國家反響積極。隨后中國與有興趣的以亞洲為主的許多國家進行了溝通。2014年1月和3月,中國與十多個有興趣的亞洲國家舉行了兩次籌建亞投行多邊磋商會議,就籌建亞投行的框架方案交換了意見。會上,各方對中國倡建亞投行表示贊賞,一些與會國家明確表示愿作為創始成員參與亞投行籌建多邊磋商。同時,與一些國家的雙邊磋商也在進行之中。近期,中方已經成立了由前財政部副部長金立群任組長的亞投行籌建工作組,加快推進籌建工作。中國歡迎更多有意愿的國家盡快決定作為創始成員參與亞投行籌建磋商,并計劃于今年秋季簽署籌建亞投行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成員國隨后還將通過進一步磋商談判簽署亞投行的章程等有關法律文件,并推動亞投行及早投入運作。
在全球經濟依然低迷、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的情況下,成立亞投行非常必要,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是多贏選擇。對于本地區發展中國家而言,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持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就本地區整體而言可加快互聯互通,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則能夠擴大投資品需求,拉動其經濟復蘇;同時,也有利于擴大全球總需求,促進世界經濟復蘇。
樓繼偉介紹,亞投行將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的模式和原則運作。其基本宗旨是通過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地區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合作。如果將來條件具備,亞投行也將探索適當開展域外業務。
關于亞投行的成員構成問題,樓繼偉指出,目前,中國正會同有意愿的亞洲國家進行亞投行籌建磋商。中方倡導亞投行遵循開放的區域主義,歡迎有意愿的亞洲國家參與籌建,并按照先域內后域外的原則逐步向域外國家開放,將亞投行建設成為各國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
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亞投行資本金規模問題,樓繼偉說,亞投行的注冊資本金規模初步考慮為500億美元,實繳資本比例20%,由成員國分期繳納,未來可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增資擴股。具體資本金規模和各方出資比例將由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磋商后最終確定。中方將認繳比較多的股份,并不是說一定要控股,而是表示我們的決心。如果各國認購得比較多的話,中方也可以把認繳股份比例降低。同時,亞投行也將考慮設立信托基金,針對不能提供主權信用擔保的項目,引入公私合作伙伴關系模式(PPP),實現私營部門的參與,更好地支持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也將與目前APEC財長會機制下相關成員經濟體建立的PPP中心進行合作,共同支持本區域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有關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問題,樓繼偉指出,亞投行作為新的區域多邊開發銀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業務領域各有側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機構側重于減貧,亞投行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在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的情況下,由于定位和重點業務不同,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系。中國將推動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合作,相互補充,共同促進亞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樓繼偉表示,在各創始成員國的共同努力下,亞投行將成為一個專業、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一個能夠充分展現本區域各國合作意愿、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并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多邊開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