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總:營改增試點擴大到金融保險等領域
本屆論壇由上海財經大學、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等聯合舉辦。譚珩在該論壇上就全球城市發展和稅收之間關系的話題進行了闡述。他表示,城市轉型發展過程當中,稅收工作也需要做出改變,表現在:
第一,著眼于近來結構的優化調整,來調整稅制結構。他認為,解決中國經濟結構,城市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形成強有力的引導機制。就財稅政策來講,就要通過進一步優化稅制,解決制度性重復征稅這個問題,消除產業分工面臨的稅收制度障礙。
第二,要通過獎懲,有獎有懲的稅收政策安排,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促進企業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綠色發展道路。
第三,要通過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變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低水平、重復建設,發展全能型產業這樣一些利益沖動。當前,優化稅制結構的重點任務就是要推進營改增的試點,將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由貨物領域向勞務領域延伸,逐步取消營業稅。
譚珩指出,營改增從試點以來,步步為營,層層拓寬,年年遞進。下一步營改增還將涉及電信業、生活服務業、建筑業、不動產、金融保險、以及其他的一些營業稅領域。“這些行業的納稅人,不論是從數量還是從收入規模上,都遠遠大于目前的2+7這些行業。”
譚珩認為,中國還需要著眼于促進城市體制增效來創新稅收制度。“城市經濟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投入產出效率比較低,經濟效益比較差。中國城市多數都處在追求物理式的發展。靠空間擴大來發展,而不是那種化學式的發展,內涵式的發展。”譚珩指出,未來中國城市的出路在于如何在現有土地基礎上,提高質量和效益,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這需要政府采取更多的措施,其中,從稅收上考慮,需要加強企業所得稅的制度創新,改革完善資源稅制度,以及完善消費稅。
譚珩呼吁,當下應該更好的運用企業所得稅這樣一個政策工具,引導初次分配。同時需要加快推進綜合性分類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還要健全完善以房地產稅為主的財產稅制度。在加大個人所得稅對公民流量收入調節的同時,要加大運用財產稅對個人存量財富的調節力度,更好的促進分配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