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國地稅深耕基層合作試驗田
組建個體稅收聯合征管所
10月1日起,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再升級。在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金盛花木家庭農場業主顧建榮第一時間便見到了上門宣傳的濮院國地稅個體稅收聯合征管所的稅務干部。一會兒工夫,增值稅和營業稅兩方面的政策顧建榮便都知曉了。
2009年10月,浙江省國稅局、浙江省地稅局在桐鄉濮院開展個體稅收聯合征管試點,組建國地稅個體稅收聯合征管所,形成了“人員機構統一、稅費征管統一、征管軟件統一、表證單書統一、業務流程統一、監管考核統一”的個體稅收征管新模式。6年的基層實踐,實現了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共享,為像顧建榮這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納稅人:“1+1>2”
在桐鄉濮院個體稅收聯合征管所辦稅廳,羊毛衫個體商戶李成清只用10分鐘就辦好了代開發票業務。他說:“別看我的業務簡單,但是既有國稅業務又有地稅業務。以前國地稅隔三條路,現在國地稅在一個屋,過去至少一個小時才能辦好的事,現在最多20分鐘就能辦結。”
6年前,桐鄉稅務干部常常聽到的是納稅人的抱怨:“我們連國稅地稅都分不清,怎么知道哪些業務要去國稅哪些要去地稅辦?”“國稅辦完還要去地稅,國地稅就不能在一起辦公?”……
2009年10月,桐鄉市國稅局、地稅局選擇濮院這一個體工商戶集中的市場大鎮為試點地區,組建個體稅收聯合征管所,按照統一的業務流程、軟件、規范、制度、辦法開展個體稅收聯合征管,內容包括稅務登記管理、發票管理、定額管理、申報征收管理、減免稅管理、退(抵)稅管理、日常檢查等,并決定以點帶面,在全市其他區域分批推廣。
聯合征管所所長包全榮介紹說:“聯合征管所實現了國地稅辦稅空間集中、流程融合和業務聯辦,使納稅人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的納稅服務。特別是‘營改增’之后,一些納稅人往往分不清到底是去國稅還是地稅繳稅,納稅人兩頭跑、多頭問、多次重復排隊,聯合征管所的辦稅服務廳最大限度整合了國地稅服務資源,取得了1+1>2的效果。”
據統計,濮院個體稅收聯合征管所自成立以來,僅新開戶稅務登記事項就辦理了近2萬件,納稅人跑辦稅服務廳的總次數減少1/3,報送的資料減少50%,排隊等候時間縮短40%以上。
稅務機關:“1+1=1”
“以前我總是不懂,為什么國稅不用繳稅,地稅卻需要繳稅。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國地稅給我定的定額不一樣。增值稅定在起征點以下,營業稅卻定在起征點以上。”定額問題讓桐鄉市濮院潤滋日用品店的老板張崗煩惱了很久。
國地稅聯合征管所成立后,國地稅統一信息采集、統一定額核定,統一催報催繳、統一扣稅協議、統一文書發放、統一注銷辦理、統一日常檢查,系統內國地稅狀態、定額、申報數據等基礎信息達到了一致,執法行為更加規范,個體稅收征管由各自分工走向了人機結合的“一條龍”管理,徹底解決了張崗所說的個體定額“十里不同天”的問題。
征管質效的提高帶來的是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目前,個體聯合征管所共有稅務人員15名,承擔著濮院近14500戶國地稅共管戶和800多戶純地稅管戶的稅收征管工作,幾年來人均節約費用近30萬元。
地方政府:“1+1=3”
近年來,隨著羊毛衫、皮鞋等產業的發展,桐鄉市誕生了大量的個體工商戶。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規范稅收秩序,促進個私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成了擺在地方政府的難題。
2009年,桐鄉市在濮院鎮進行“個轉企”試點,引導那些已完成原始積累具備企業規模的個體經營戶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濮院國地稅個體聯合征管所充分發揮優勢,開展國地稅聯合審核,在稅務登記、申報、咨詢等方面專門開辟綠色通道;對個體大戶、融資大戶開展信息摸排,分層級、分類別實施一般納稅人認定、輔導查賬征收、定額調整提高、納稅評估等后續管理和監控措施;對轉型企業開展稅收政策、財務制度、發票管理等上門輔導,通過組織實地參觀考察、舉辦經驗交流會、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多方宣傳“個轉企”工作及優惠政策,使個體大戶堅定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為地方經濟發展培育了穩定增長的稅源基礎。
國地稅步調一致、處理一致,規范了行業管理,促進了市場公平,遏制了地方稅源流失,實現了納稅人、地方政府和國地稅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