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再增十萬
截止2009年10月26日18:00,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資格審查工作宣告結束。就報名結束時的統計結果來看,經統計總報考人數達到146萬余人,較2009年增加了40余萬,再創歷史新高。平均報考比例達到了93:1。通過2008-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及資格審查等數據分析,報考比例持續走高。
一、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整體報考情況分析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整體報考情況表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各系統競爭比例圖
從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整體報考情況來看,中央黨群機關毫無疑問是競爭最激烈的系統。值得注意的是,與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各系統的競爭比例數據相比較可以發現: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各系統的最高競爭比例和最低競爭比例的差距縮小了。這表明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招考政策起到了明顯的導向作用。報名截止時招考機構發布的簡報顯示:“根據從已通過資格審查人員的情況看,報考中央機關及其省級以上直屬機構的共有23萬人,其中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達14萬人,占61 %。報考縣級以下職位的共有80萬人,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61 %。報考人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共有 124萬人。”
二、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過程彰顯兩大變化
(一)考生更加理智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報名時間上,70%的考生集中在后四天報名。二是在報名系統的冷熱分布上,冷熱差距縮小,無人報考職位減少。
1、報名時間上的變動
在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的初期階段,日報名人數保持了一個比較平穩的增長,除15日只有10218人通過資格審查外,16-19日期間的日報名人數維持在8萬左右。從這一階段略高于30萬人的總報名數可以看出,相當多的考生并沒有急于選擇第一時間報考,而是比較冷靜的選擇了偏后的時間。但盡管如此,報考部門、職位的冷熱程度在此時已經比較明朗。國稅、海關兩大部門吸引了眾多報考者,火熱程度非比一般,而地震局、氣象局等部門再度成為冷門,報考者寥寥無幾。
20日一天的報名人數出現了下降,當天只有5萬余人通過資格審查,這也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因為處在報名時間中段這樣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上。報名經驗不足的考生,在前期基本已經都選擇好了職位并通過了資格審查,而等待最佳報考時間的“老油條”們還沒有開始發力,因此出現了20日當天“青黃不接”的局面。
而從21日開始爆發的報名“井噴”一直持續到了報考結束,21、22、23三天每天的新增報名合格人數均在20萬左右,報名的最后一天更是達到了30多萬,有70%的考生集中在后四天進行報名。說明大部分考生更加理智,趨向于觀望后報名。這樣想要簡單地“趨冷避熱”就更難。這也要求明后年有志于報考公務員的考生盡早進行職業規劃,及早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職位,提升多方面的綜合素質,避免“臨時抱佛腳”。再次提醒各位考生:報考人數的多少只是選擇職位的參考,不應將其作為影響職業生涯的首要因素。
現在資格審查已經完畢,提醒各位考生,職位“冷”“熱”只能作為參照,不能因為所報的職位競爭者相對較少就掉以輕心,放松備考。須知一方面公務員招考有最低分數線的限制,另一方面報考人數較少的職位一般要求較高、專業性較強,能通過資格審查的基本上都是同一水平上的競爭者,競爭激烈程度未必弱于“千里挑一”。同樣,也不要因為自己報的職位競爭者特別多就妄自菲薄、失去信心,認真備考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2、冷熱差距縮小,無人報考職位減少。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的冷熱程度有所縮小,截止報名結束時,最高競爭比例為4224:1,與去年的4723:1相比,削弱不少。而相比于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截止時尚有近百職位無人報考的狀況,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結束時有62職位無人報考,較2009年縮減了1/4,無人報考職位在各招錄系統中的分布與去年相比也較為均衡。可見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招考工作中招錄機關更注重引導平衡,考生也更趨于理智。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各系統的招錄人數和報考人數所占比例基本吻合。而從各系統的招報比例來看,各系統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二)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政策導向明顯
1、平衡競爭態勢。
一方面向基層工作人員傾斜的政策降低了中央機關的招報比例,將更多的應屆畢業生導向了基層崗位。改善了往年招錄中中央地方嚴重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招錄機關的溫馨提示對平衡報考情況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傾向于基層工作人員。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招錄政策根據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加大從基層和生產一線考錄公務員的力度,招考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和艱苦邊遠職位傾斜。
從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情況來看,傾向于基層工作者的招錄政策作用十分明顯,中央機關的招報比例有明顯降低,更多的應屆畢業生報考了基層崗位。這也為將來的公務員招錄儲備了大量高素質的基層工作人員。
三、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最多的十大職位
從報名情況看,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海關系統仍然是頂級火熱的職位,達到了“沸點”位置,報考人數最多的前十大職位全部為海關系統。其中以廣州海關和深圳海關報考人數最多。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排名前十的職位,全部都屬于海關系統,前三名為天津海關、深圳海關、廈門海關。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生報考海關的熱度不減2009年。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最多的十大職位具有以下特點:無特殊專業限制;學歷要求本科以上,學位要求學士學位;無政治面貌要求;無基層工作年限以及相關工作經歷要求;無專業考試;英語要求四級以上水平。總體來看,職位要求較低,限制少,非常適合大學應屆或畢業生報考,而且工作地區多為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工作環境良好,也是造成報考人數眾多的主要原因。
四、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最激烈的十大職位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最多的職位仍然是,限制條件較少的的職位。盡管每年的最熱職位都會發生變化,但其中一個共同點是,報考資格條件限制少、門檻低、待遇好。比如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最熱職位――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在專業、政治面貌、基層工作年限、相關工作經歷等方面都沒有作出限制,僅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學位和大學英語六級合格。
國稅系統和海關系統仍然是傳統的熱門系統,競爭最激烈的十大職位中,海關占三席,國稅占兩席。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十大熱門職位中,中央機關地方各占一半,而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則為中央六席地方四席,可見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政策中對有基層工作經驗人才的政策傾斜起了明顯的作用。
五、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遇冷職位分析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無人報考的62職位在各系統中的分布如下: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無人報考職位主要集中在氣象局、民航系統,氣象部門。此外,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還有298個職位報考人數較少,報考比例低于3:1。主要分布于鐵路公安局、民航、地方審計署等系統。
通過分析發現,個別職位出現無人報考和報名通過人數未達到計劃人數的主要原因為以下三點:
(一)工作經驗、資歷要求高,專業性強的職位。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一些職位要求考生須具備基層工作經驗五年以上,有5年以上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經歷,并持有民航管制員執照,專業素質的高要求也是民航系統一直在無人報考的職位中占據1/3以上比例的直接原因。鐵道部科學技術司要求考生須具備五年基層工作經歷,其中2年及以上鐵路隧道專業技術工作經歷并有鐵路科技工作經歷,專業考試內容為:鐵路隧道基本知識、《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在參加考試的考生中,符合這樣條件的人數必在少數,這無疑會將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和工作經驗不豐富的考生拒之門外。
(二)基層工作經歷限制較大。在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無人報考的部門中出現了一貫熱門的海關系統的職位,而仔細分析南京海關淮安海關緝私分局的這一偵查調查職位,其要求包括:“審計類專業,本科及以上,政治面貌不限,一年工作經歷,無專業考試,報到時大學英語四(六)級合格或成績在425分及以上。符合人民警察錄用條件。有審計工作經歷。”無論是專業、政治面貌、學歷、英語水平、專業考試等要求都不高,但是“人民警察錄用條件、一年審計工作經歷”卻使得這一職位無人報考。在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前的一些政策性公告中,已經了解到這次公務員考試對總體上傾斜于有基層工作經歷的人群。而在具體職位的招錄中,工作經歷的類型限制導致招錄身份的特殊性過強而此類人群的數量不多,給招錄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麻煩。
(三)職位屬于一線,工作較為艱苦。海事局、檢驗檢疫局、鐵路公安局的一些職位需要在一線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工作地點也比較偏遠,離家人親屬比較遠,這些職位無人報考,也是考生對上崗之后擔心自己無法適應或者無法照顧親人而做出的“冷處理”的選擇。
相關文章
無錫市黨政機關從基層公開選調公務員人選名單公示 (2011-02-11 10:29:27) |
宿遷市二級建造師證書領取通知 (2011-01-20 15:26:35) |
今日起國家公務員考試可以查分 (2011-01-17 10:16:59) |
揚州市黨政機關從基層公開選調公務員面試成績公布 (2011-01-12 11:30:46) |
南通市人事考試人次再創新高,首超11萬人次 (2011-01-12 11:17:51) |
無錫市從基層公開選調公務員面試成績公告及有關通知 (2011-01-12 10:49:00) |
南京市黨政機關從基層公開選調公務員考試總成績 (2011-01-12 10:40:28) |
江蘇省造價工程師資格考試成績查詢 (2011-01-07 11:08:00) |
南京市黨政機關從基層公開選調公務員面試人員名單 (2011-01-07 10:27:37) |
江蘇省基層公務員選調考試成績查詢 (2011-01-05 10:3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