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考生們發現了沒有,在國家公務員面試試題中,有這么一類題目,題目本身看起來沒有什么特點,但其實出題者設置了一定的陷阱,這類題目由于不是作為一個單獨類型的題目出現,而是以計劃組織、溝通協調和綜合分析類題目的形式出現,考生很難辨別出“鋪著鮮花的陷阱”,而容易造成答題的失誤。本文分析歷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真題,總結出此類題型的特征并提出備考方略。以供考生參考。
這種題目我們暫且將其稱之為“陷阱類題目”,題目具有如下特征:
1.題干本身具有壓力性。
這種題目本身設置了一種其實根本不存在的情況,比如問考生“我們認為你在本次考試中存在找關系,走后門的現象,請問你對此怎樣解釋?”很多考生一看這類題目就慌了,腦子里不斷出現出備考的經歷,我那次跟某某談到了我要報考哪里哪里的公務員,這算是走后門嗎等等。結果題目回答時底氣不足,掉入考官設置的陷阱。
2.回答的兩難性。
在回答陷阱類的題目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兩難的境地,即在你按照常規答題思路思考下去的時候會發現,不管往哪個方向思考最后都會得出一個明顯錯誤的答案。比如這樣一道題目:有兩位領導,一個官大,一個有恩于你,兩位領導在同一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析,請問你該怎么辦?這種題目不太好答,很多考生會想,我不管傾向于哪一位領導,都會把另一位給得罪了,都是不好的,那我該怎么辦呢?很明顯,已經掉入了題目設置的陷阱中。
3.題目類型交叉
有的題目看起來像溝通協調,又像計劃組織,像自我認知,又像綜合分析,考生特別是一些應試考生被一些所謂的條條框框束縛住腦筋,很難下手。比如這樣一道題目:領導安排你和一位性格古怪的老同志去搞一場關于城鄉貧富差距的調研,請問你怎么辦?這就是溝通協調和計劃組織交叉類的題目。
根據以上幾個特征我們可以方便地識別陷阱類題目。而在面試中只有首先對陷阱類題目進行識別才能拿做出針對性的回答,從而避免面試作答中掉進陷阱,在面試中得到高分。
根據陷阱的設置方式,我們分別簡要介紹其解答方法。
1.壓力類
例如這么一道題目:我們有個問題想和你核實一下,在面試前我們接到了一個舉報,說你面試前到處找人,希望在面試中給予關照。請你說說這是怎么回事?我們可喜想一想,我們結構化面試既然又稱標準化面試,那么肯定每位考生的題目都是一樣的。難道美味考生都面試前找人,被考官覺察到了嗎?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將其轉化為一道常規的自我認知與崗位匹配性題目,可以從自身和這次招錄工作的公平性上去答題,即我本人的修養、實力以及本次招考工作的公開透明決定了我不可能托關系,我會憑自己的真才實學進入到這只隊伍中去。
2.兩難類
答兩難類面試題時,會有一種左右為難的感覺。例如這么一道題目:副科長讓你到外地出差,在你準備就緒就要出發時,科長找到你,讓你并準備好匯報材料到他那里匯報工作。你找到副科長說明情況,副科長說,“你必須馬上出差,出了問題我負責。”此時,你是馬上出差,還是與科長匯報工作??
這是一道“多”難題,似乎無解題之路可走。此題的題意已限定作為科員的你,那么在協調此事時首先考慮的是,不能在語言及行為方面傷及正、副科長。其次,任務又要很好的完成。同時我們又發現此題并沒有說明,科長讓你向他匯報工作的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這樣,我們就可抓緊這一突破口不松口,巧妙假設做答:如果科長讓我與他匯報工作,與我出差在時間上并不沖突,我可先出差,與此同時積極準備匯報材料,出差回來,再與科長一同匯報工作;如果與科長匯報工作在時間上與出差是同一時間,無法協調,只能選擇在科長和副科長都在場的情況下,委婉地有分寸地說明情況,而后聽其指派即可。
3.交叉類
這種交叉類題目在公務員面試中越來越多的出現,比如這么一道題目:領導安排你與一位老同志去考察,老同志性格古怪,不好合作,怎么辦?這是一道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的題目。“一個帽子,三個環節”之間再加上一個協調環節。除了按照常規思路,再加上在制定計劃之前,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做到情真意切,我相信,只要我尊重老同志,一定會得到老同志的支持。在充分聽取老同志意見的基礎上,制定詳盡的方案。同時在考察過程中,要多體貼老同志,關心老同志身體,要做到“想得多一點,手腳勤一點,工作積極一點”。力爭圓滿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這道題目就回答得很周到了。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考生有所啟發和幫助。最后祝大家順利通過國家公務員面試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