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公共基礎知識精髓要點總結(7)
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公共基礎知識精髓要點總結(7)
121. 頒發營業執照屬于義務性行政處理決定。
122. 行政復議是特定行政的活動。
123. 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質本原問題的哲學派別是辯證唯物主義
124.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了的物質的東西。”這個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125. 把“否定之否定”稱作“仿佛回到原來出發點”的運動是循環論的觀點
126.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實踐和理論的關系
127. 把感覺、經驗當成第一性的觀點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128.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階段
129. 國家公務員必須遵守的紀律按性質可以分為四類,即政治紀律、工作紀律、廉政紀律、社會公德
130. 行政反饋是行政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協調機制
131. 憲法對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現在確立和維護國家政治制度、改革國家的政治體制
132.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光榮義務是依法納稅、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參加民兵組織
133. 申請復議的條件包括有明確的被申請人,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屬于申請復議范圍、屬于受理復議機關管轄、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相對人。
134. 行政執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銷、廢止、變更
135. 行政訴訟具有不同于其他訴訟活動的特殊原則,這些原則是不適用調解原則、司法變更權有限原則、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則
136. 審判監督程序與二審的區別有審理對象不同、期限不同、審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137. 行政復議參加人包括申請人、被申請人、復議中的第三人
138.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如下證明意見:被告人無罪、被告人罪輕、被告人應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
139. 法作為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體體現為引導作用、引導作用、保障作用、制約作用
140. 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選舉權和被選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