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Linux高效構建無線網關/防火墻(5)
用不用Linux?
B大廈的網絡雖然包含多種多樣的操作系統平臺,但在整體上是采用了微軟的解決方案。網絡中各種服務和應用都能很好地協同工作,并可享受充分的技術支持。出于個人喜好,我們曾經試著安裝Linux系統(通過Samba)作為文件服務器,結果卻差強人意,Linux的設置管理要比Windows復雜的多,妨礙了我們對各服務器進行統一的管理。而且,Linux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對Linux的使用取決于網管人員的技術水平,一旦發生網管人員不能解決的事故就可能造成重大損失,這對于一個企業網絡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而為單獨的Linux服務器和發生可能性非常小的故障去購買Linux服務又顯然是得不償失的。事實證明,在一個充斥著Windows的網絡中,使用基于任何其他平臺的服務器都必須考慮到和已有網絡(不僅包括服務器,還包括工作站)的集成,否則沒有實際意義。Linux同樣如此。在服務器領域,Linux更適用于較為單一的應用場合,比如網站的Web/Mail/FTP服務器等。
相比之下,Linux的路由功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Linux誕生于Internet并和多數Unix在源代碼級兼容,其路由部分是天生的強項,在業界具有良好的口碑。使用Windows NT/2000也能構建無線網關。當時Windows 2000 已經發布了Beta 2測試版本,我們發現Windows 2000在路由方面比Windows NT 4.0有了質的提高,但當時Windows 2000尚不支持我們選擇的無線網設備。更重要的是,Windows 2000不具備Linux的高度可定制性,使用Linux,我們將內核經過精簡定制,編譯為300KB。在一臺Pentium MMX 166、32MB內存的機器上仍能保證有大量資源空閑,而同樣的配置遠不能Windows 2000的需求。而且,雖然Windows 2000的路由組件在易用性方面較Linux具有優勢,但在功能上不及Linux豐富完整,對于在安全方面要求頗高的路由設備,網絡管理人員應該進行盡量縝密的設置,易用性的考慮變得次要了。因此,我們使用開放、可控制的Linux。
如果從穩定性和安全性考慮,使用FreeBSD或OpenBSD可能要比Linux略勝一籌。但它們當時尚不支持我們的無線網卡,因此也就無從比較了。
無線網的缺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無線網發送的是微波信號,易被物體阻擋,可能受到地形(樹木、高層建筑等)、天氣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曾經有一個例子,某公司和總部的無線連接在工作時間每隔15分鐘中斷一次,下班后卻正常。系統管理員進行了大量檢查,排除了設備故障、人為、電壓等各方面的因素,仍然沒有找到原因,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在和總部的直線方向上有一個工地,本來工地是擋不住連接的,但在施工過程中,塔吊需要調轉裝貨,正好每隔15分鐘一次。而裝貨時塔吊的位置正好處于連線上,阻擋住了連接。因此,使用無線接入,不僅在安裝時要確保兩端可視無障礙,還要考慮到日后的發展變化,比如樹木長高、建筑施工等。因此應盡量向市政建設等方面多加咨詢。另外,雖然2.4GHz屬于民用頻段,但在使用時必須遵守當地的有關規定。最后,要特別注意微波束攜帶大量能量、穿透能力強,事實上2.4GHz的頻段和微波爐的頻段相近,因此一定要盡量避免人員在無線收發設備(指室外的高增益天線,室內的無線網設備是安全的)附近長期逗留,至于人體擋住微波束不僅會造成無線網絡中斷,還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為中型網絡選擇路由協議
通常有3種選擇: 靜態路由、RIP和OSPF。RIP的使用最簡單,幾乎不需要設置,只要在所有的網絡設備中打開RIP選項,整個網絡就能自動學習路由,填充路由表。但在升級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兩個問題。首先,任何一臺聯網計算機或網絡設備只要啟動RIP并廣播聲稱自己是Internet出口,就會給整個網絡帶來混亂。其直接的結果就是使內部網無法訪問Internet。其次,RIP不能禁止用戶在內部網中建立非授權的子網,假如有員工盜用任何正式的Internet IP建立了子網,就可以越過900EF的包過濾訪問教育網以外的收費站點,并且不被記錄(我們的制度允許內部網訪問教育網的"免費"IP,對于非"免費"IP則必須經過代理服務器),這雖然可以通過在包過濾路由器上進行一定的配置來防止,但從根本來說這是由RIP的缺陷造成的。此外,這種情況還會導致和Internet上被盜用的地址產生沖突。三者之中,靜態路由是最原始的方法。OSPF是為大型網絡設計的,功能最為強大。OSPF沒有了RIP的缺點,但要比RIP難配置。對于我們的網絡來說,還是靜態路由更加簡明。因此,在網絡升級的過程中,我們把所有的路由/交換設備都改為使用靜態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