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中級工商管理》輔導:現代物流發展趨勢(5)
(二)采購決策
1.采購決策的內容
主要包括:市場資源調查、市場信息的采集和反饋、供貨方選擇和決定進貨批量、進貨時間間隔。
采購批量在采購決策中是一個重要問題。一般情況下,每次采購的數量越大,優惠越多,同時因采購次數減少,采購費用也會相應減少。但是單次進貨數量過大,容易造成積壓,倉儲管理費用增加。如果每次采購的數量過小,在價格上得不到優惠,并且要承擔因供應不及時而造成停產待料的風險。因此,如何控制進貨的批量和進貨時間間隔,是采購決策應解決的問題。
2.經濟訂購批量
經濟訂購批量,實際上就是兩次進貨間隔的合理庫存量,即經常庫存定額。根據經常庫存定額和安全庫存量,就可確定最高庫存量和最低庫存量這兩個數量的界限。經濟訂購批量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簡稱EOQ模型)是由確定性存儲模型推出的,進貨時間間隔和進貨數量是兩個最主要的變量。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取得存儲費用與進貨費用之間的平衡,確定最佳進貨數量和進貨時間。
庫存物資的成本包含了物資價格、采購費用和保管費用,采購費用與采購次數成正比,與一次采購量無關。而保管費用會隨采購量的增加而增加。物資庫存發生的費用與訂購批量的關系由P150頁圖5-3表示。
在確定經濟訂購批量時,必須考慮采購批量與材料購儲成本之間的關系,尋求總費用最低,才能獲得最佳經濟效果。庫存物資的總費用公式如下:
Ct=C1× Q/2+C2×(U/Q) +C3×U
其中,C1――每單位貨物儲量的保管費用;
C2――每次采購費用;
C3―一某種貨物的單價;
U―一該種貨物的年需要量;
Q――該種貨物的每次采購量;
Ct――該種貨物購儲成本(總費用)
將上式對Q求一階導數,求得使Ct最小的經濟訂貨批量Q*= 例見書P151例1。
接例1:若工廠按批量300噸定貨,則全年儲存費用為( )。
解:4000×12%×(300/2)=72000元
相關文章
江蘇省經濟師考試準考證打印 (2010-10-30 10:16:55) |
經濟師《初級金融》輔導: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6)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金融》輔導: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5)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金融》輔導: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7)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輔導:計劃職能(1)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輔導:計劃職能(2)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輔導:計劃職能(3)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輔導:計劃職能(4)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輔導:計劃職能(5) (2010-06-10 00:00:00) |
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輔導:計劃職能(6) (2010-06-10 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