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欧美黑人毛片-免费看毛片网站-免费看毛片的网站-免费看久久-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財會類 > 經濟師 >

經濟師復習資料之農村財政與金融


  第一節 財政支農與支農政策

  考試內容:財政支農政策發展的歷史沿革,財政支農政策的含義、原則、財政支農政策的種類和主要內容、財政支農政策發展的基本趨勢。

  一、農業與財政支農的含義

  財政支農指的是以>政府為主體,利用國家財政收入,為了達到促進農業發展的目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實現農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經濟、法律、行政的手段、措施。它本身不帶有歧視性,并不排斥外來的競爭,是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例題。單選題】財政支農本身不帶有歧視性,( )外來的競爭。

  A.結合

  B.不需要

  C.排斥

  D.不排斥

  [答案]D

  二、財政支農政策遵循的三個原則

  財政支農政策需要按照“明確目標、統籌兼顧、整合資金、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的思路穩步推進。財政支農有三個原則:

  第一,統籌發展原則。統籌考慮城鄉的財政資源合理配置,統籌考慮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統籌考慮政策的著力點和政策力度。

  第二,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調節作用。經濟師論壇

  第三,公共財政原則。按照公共財政支出的范圍確定每一個時期財政支農的重點。

  【例題。多選題】財政支農必須堅持( )的原則。

  A.統籌發展

  B.市場化

  C.公共財政

  D.商業化

  [答案]ABC

  三、財政支農政策的種類和主要內容

  (一)財政支農政策的主要種類

  1.依據農業與財政支農的內涵,財政支農可以分為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支持。公共政策對農業產中的支持是重點,主要是加大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2.依據政策內容,財政支持“三農”政策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資、補助、補貼等,中央財政直接支持三農的資金包括15類,包括基本建設投資、農業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用等等。

  二是稅收政策,主要方式是輕稅、減免、退稅、免稅等。2004年中央政府出臺了取消農業特產稅和農業稅減免試點,2006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廢止。

  (二)財政支農政策的主要內容

  第一,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的財政支農資金包括農業基本建設投資、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支出、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資金、扶貧資金等。

  第二,支持農業科技進步。這方面的財政支農資金包括農業科研支出、科技三項費用、農業科技推廣支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農民科技培訓資金等。

  第三,支持糧食生產和農業結構調整。這方面的財政支農資金包括良種補貼、農業產業化資金、農民就業技能培訓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資金、農產品政策補貼資金等。

  第四,支持生態建設。這方面的財政支農資金包括退耕還林資金、天然林保護資金、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草原生態治理資金、水土保持資金等。

  第五,支持抗災救災。這方面的財政支農資金包括特大防汛抗旱資金、動植物病蟲害防治資金、森林草原防火資金、農村救濟費、農業稅災歉減免補助資金等。

  第六,支持扶貧開發。這方面的資金包括財政扶貧資金、國債資金(以工代賑)等。

  第七,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這方面的財政資金包括教育支出、醫療衛生支出、文化支出等。

  第八,支持農村改革。財政用于這方面的資金包括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農產品政策補貼等。

  (三)幾項重點財政支農政策

  包括支持糧食生產政策、促進農民增收政策、支持農村社會發展政策。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除了免征農業稅以外,還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對糧食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實行良種補貼,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糧食主產區集中,對一部分糧食主產區實行大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土地出讓金集中一部分用于農業土地開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與財政有關的糧食政策,還有優質糧產業振興工程、糧食的最低收購價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例題1.單選題】財政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主要包括( )。

  A.水稻生產實行良種補貼

  B.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

  C.大型農業機械購置補貼

  D.優質糧產業振興工程

  [答案]ABCD

  【例題2.單選題】公共財政對農業的( )是重點。

  A.產前

  B.產中

  C.產后

  D.生產過程

  [答案]B

  四、財政支農政策的歷史沿革、基本經驗和基本發展趨勢

  (一)財政支農政策的歷史演變

  第一階段(1949-1958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安排少量的資金支持恢復農業生產,從農業上取得的財政收入要遠遠大于財政對農業的投入。

  第二階段(1958-1978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制度的確立。農產品統購統銷制度、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使國家從農業中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資金用于工業化。此時,財政對農業的投入份額非常小。

  第三階段(1978-1994年),家庭聯產承包制等改革時期。實行了大規模的農業綜合開發,是現行財政支農政策的形成時期,資金渠道多,政策覆蓋范圍廣。

  第四階段(1994-200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并付諸實施的重要歷史階段。財政支農投入逐步增加,在繼續已有政策的同時,加大了對生態建設的支持,加大了對農村改革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的支持。

  第五階段(2003-今),經濟發展階段進入新階段,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階段。中國財政支持“三農”政策開始實現戰略性轉變。確立了“公共財政陽光要逐步照耀農村”的指導思想,財政支持三農的支出結構的調整、支出方式的轉變、財政支持范圍的拓寬體現了“五個統籌發展”的要求。傳統的運用農業積累支持工業的政策開始向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轉變。經濟師考試

  2003年開始,中國農業財政政策出臺的重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取消農業稅、增加轉移支付、為農民減負。新時期的農業財政政策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投入領域由過去注重農業生產環節為主轉向現在的農業生產、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并重,不斷擴大了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徹底取消農業稅,加大“三農”投入,國家與農民的分配關系已由“多予、少取、放活”轉變為“基本不取、多予與放活并重”;不斷出臺和強化農業各項投入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反哺農業的投入機制。

  (二)財政支農政策運用的基本經驗

  農業財政政策的經驗可以歸納為四個“必須堅持”:

  第一,必須堅持將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切實有效地完善財政支持、保護農業的政策措施;

  第二,必須堅持適應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要求,調整和改變國家與農民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必須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

  第四,必須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更好地發揮財政支農政策的作用。

  (三)財政支農政策發展的基本趨勢

  第一,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初顯雛形。財政用于農業的總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農村。開辟新的支農資金渠道,國有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比重不得少于15%.

  第二,市場化取向逐步增強,公共財政性質凸現。財政支農開始由過去直接支持農產品生產經營為主向支持農產品生產經營和農業市場體系完善并重轉變,支持重點主要放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進步等體現公共財政性質方面。

  第三,體現統籌發展明確,支出“二元”結構開始打破。2003年開始,財政支出安排中的“統籌發展”傾向逐步顯現。

  【例題。多選題】財政支農政策表現出的市場化取向,是指財政支持“三農”開始由過去直接支持農產品生產經營為主向支持( )轉變。

  A.農產品生產經營

  B.農產品價格

  C.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

  D.農業市場體系完善

  [答案]AD

  第二節 農村金融

  考試內容:農村金融體系的構成、農村信貸機構信貸資金來源的運用與構成、小額信貸、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和特點、政府農村地區銀行業準入政策的把握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

  一、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及農村金融體系

  (一)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動因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最初動因是1978年以來中國的農村經濟改革,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商品化和貨幣化,產生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主體多元化的要求,并由此演繹了一場以金融機構多樣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金融體系變革。

  (二)改革過程的簡要回顧

  在1994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后,中國農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并由此形成了以合作金融為基礎,商業金融機構、政策金融機構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體系。

  (三)主要的農村金融機構

  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實際上由三類金融組織機構構成:(1)國家金融機構,包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2)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信用社。(3)民間融資組織、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在中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是中國農村的三大正規金融組織,也是中國農村最大的農村金融機構。

  1.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傳統的業務領域是農業產業和農村地區,但是自商業化改革以來,中國農業銀行正努力改變這種市場定位,力求向綜合化、城市化方向發展。并撤并了一些鄉鎮及其以下的分支機構,同時也上收了部分原本屬于基層分支機構的信貸發放權限。

  2.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范圍:

  (1)辦理由國務院確定、中國人民銀行安排資金并由財政予以貼息的糧食、棉花、油料、豬肉、食糖主要農副產品的國家專項儲備貸款;

  (2)辦理糧、棉、油、肉等農副產品的收購貸款及糧油調購、批發貸款;

  (3)辦理承擔國家糧、油等產品政策性加工任務的企業的貸款和棉麻系統棉花初加工企業的貸款;

  (4)辦理國家確定的小型農、林、牧、水利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

  (5)各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代理撥付;

  (6)為各級政府設立的糧食風險基金開立專戶并代理撥付;

  (7)辦理業務范圍內的開戶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和結算;

  (8)發行金融債券,在境內外籌資;

  (9)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貸款、貧困縣縣辦工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以及其他財政貼息的農業方面貸款。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特點:是國有糧棉企業的“法定、唯一的”資金供應者,單純的糧棉收購貸款銀行,將資金投向了那些周期長、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還款能力差的“軟資產”,結果是不良資產負擔沉重,難以實現自求資金平衡。

  3.農村信用社

  農村信用社是在農村居民和企業自愿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其主要業務在于吸收農村儲蓄存款,辦理集體農業企業、鄉鎮企業、農村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貸款業務。農村信用社有三個特點: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業務經營上的靈活性。

  農村信用社是唯一的一家擁有完整鄉村網絡的金融機構,實際上由政府嚴格監管。21世紀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推動下,農村信用社領域進行了三種模式的試點:

  (1)原有農村信用社框架內的重組模式,即2000-2001年進行的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組建省聯社為標志的江蘇模

  (2)股份制模式,即2001年在信用社基礎上改組成立的常熟、張家港、江陰三市農村商業銀行模式;

  (3)農村合作銀行模式,即2003年4月在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組的浙江鄞州農村合作銀行試點模式。

  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四項原則:

  一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則,明細產權關系,促進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轉換,使信用社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

  ;二是按照為“三農”服務的經營方向,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

  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積極探索和分類實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種產權制度,建立與各地經濟發展、管理水平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四是按照權責利相結合原則,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明確信用社監督管理體制,落實對信用社的風險防范和處置責任。

  深化信用社改革,要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信用社產權制度,明確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區別各類情況,確定不同的產權形式,構建新的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體制,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四)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社

  1.村鎮銀行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村鎮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村鎮銀行不得發放異地貸款。村鎮銀行在繳足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已滿足當地農村資金需求的,其富余資金可投放當地其他產業、購買涉農債券或向其他金融機構融資。

  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提高貸款覆蓋面,防止貸款過度集中。村鎮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對單一集團企業客戶的授信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0%.村鎮銀行要確保資本充足率在任何時點不低于8%,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不低于100%.

  銀監會應根據村鎮銀行的資本充足狀況和資產質量狀況,適時采取下列監管措施:對資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資產率在5%以下的,監管機構可適當減少對其現場檢查的頻率或范圍,支持其穩健發展。對資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4%的,要督促其制訂切實可行的資本補充計劃,限期提高資本充足率,適時采取限制資產增長速度、固定資產購置、分配紅利和其他收入、增設分支機構、開辦新業務以及要求其降低風險資產規模等措施,督促其限期進行整改。對限期達不到整改要求、資本充足率下降至4%、不良資產率高于15%的,可適時采取責令其調整高級管理人員、停辦所有業務、限期重組等措施。在限期內仍不能有效實現減負重組、資本充足率降至2%以下的,應適時接管、撤銷或破產。

  2.農村資金互助社

  農村資金互助社是指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由鄉(鎮)、行政村農民和農村小企業自愿入股組成,為社員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業務的社區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農村資金互助社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以服務社員為宗旨,謀求社員共同利益。

  農民向農村資金互助社入股應滿足以下條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戶口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本地有固定住所且居住滿3年)在入股農村資金互助社所在鄉(鎮)或行政村內;入股資金為自有資金且來源合法,達到章程規定的入股金額起點;誠實守信,聲譽良好;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農村小企業向農村資金互助社入股應符合以下條件:注冊地或主要營業場所在入股農村資金互助社所在鄉(鎮)或行政村內;具有良好的信用記錄;上一年度盈利;年終分配后凈資產達到全部資產的10%以上;入股資金為自由資金且來源合法,達到章程規定的入股金額起點;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單個農民或單個農村小企業向農村資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資金互助社股金總額的10%,超過5%的應經銀監會批準。社員入股必須以貨幣出資,不得以實物、貸款或其他方式入股。

  農村資金互助社應向入股社員頒發記名股金證,作為社員的入股憑證。

  農村資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員存款、接受社會捐贈資金和向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作為資金來源。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資金應主要用于發放社員貸款,滿足社員貸款需求后確有富余的可存放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可購買國債和金融債券。

  農村資金互助社應審慎經營,嚴格進行風險管理: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對單一社員的貸款總額不超過資本凈額的15%;對單一農村小企業社員及其關聯企業社員、單一農民社員及其在同一戶口薄上的其他社員貸款總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20%;對前十大戶貸款總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不得低于100%.

  對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差別監管措施:資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資產率在5%以下的,可向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屬地銀監機構提出限制性措施,適當降低對其現場檢查頻率;資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2%的,銀監機構應禁止其向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限制其發放貸款,并加大非現場監管及現場檢查的力度;資本充足率低于2%的,銀監會應責令其限期增擴股金、清收不良貸款、降低資產規模、限期內未達到規定的,要求其自行解散或予以撤銷;農村資金互助社違法本規定其他審慎性要求的,銀監會應責令其限期整改,并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五)商業銀行貸款子公司與小額貸款公司

  1.商業銀行貸款子公司

  貸款公司是指經銀監會批準,由境內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的專門為縣域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貸款服務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是由境內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全額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貸款公司可經營下列業務:辦理各項貸款、辦理票據貼現、辦理資產轉讓、辦理貸款項下的結算,經批準的其他資產業務。貸款公司貸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貸款公司不得吸收存款、信貸額度較高,貸款方式靈活。

  貸款公司發放貸款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提高貸款覆蓋面,防止貸款過度集中。貸款公司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0%;對單一集團企業客戶的授信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5%.

  2.小額貸款公司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小額貸款公司的名稱應由行政區劃、字號、行業、組織形式依次組成,其中行政區劃是指縣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來源應真實合法,全部為實收貨幣資本,由出資人或發起人一次足額繳納。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5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0萬元。單一自然人、企業法人、其他社會組織及其關聯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10%.

  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貸款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鼓勵面向農戶和微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資本凈額的5%.在此標準內,可制定最高貸款額度限制。

  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但不得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上限,下限為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

  【例題1.多選題】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實際上由( )類金融組織機構構成。

  A.國家金融機構

  B.非銀行金融機構

  C.民間融資組織

  D.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

  [答案]ABCD

  【例題2.多選題】農業銀行是屬于( )。

  A.合作金融機構

  B.商業金融機構

  C.國有銀行

  D.政策性銀行

  [答案]BC

  【例題3.多選題】農業發展銀行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 )。

  A.主要農副產品的國家專項儲備貸款

  B.主要農副產品的收購貸款及糧油調銷、批發貸款

  C.承擔國家糧、油等產品政策性加工任務的企業的貸款

  D.棉麻系統棉花初加工企業的貸款

  [答案]ABCD

  【例題4.多選題】農村信用社具有( )特點。

  A.組織上的群眾性

  B.管理上的民主性

  C.業務上的靈活性

  D.經營上的商業性

  [答案]ABC

  【例題5.單選題】在縣(市)設立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 )萬元。

  A.300

  B.100

  C.500

  D.50

  [答案]A

  【例題6.單選題】下列關于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入股農民可以是互助社所在鄉鎮以外的農戶

  B.單個農村小企業可以向農村資金互助社入股

  C.社員入股必須以貨幣出資,不得以實物入股

  D.單個農民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資金互助社股金總額的10%

  [答案]A

  【例題7.單選題】下列關于商業銀行貸款子公司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堅持為三農服務

  B.堅持小額、分散的放貸原則經濟師報名時間

  C.對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10%

  D.經營業務包括辦理各項貸款、吸收各種存款

  [答案]D

  【例題8.單選題】下列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不吸收公眾存款

  B.享有法人財產權

  C.同一借款人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資本凈額的10%

  D.貸款利率下限為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的0.9倍

  [答案]C

  二、農村金融機構信貸資金來源與運用

  資金來源是農村金融機構的負債。中國農業銀行的最重要資金來源渠道是農村工商企業存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渠道是發行金融債券和中央銀行借款,而農村居民存款是農村信用社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

資金來源  資金運用  
一、各項存款  一、各項貸款  
二、自有資金  二、庫存現金  
三、發行金融債券  三、同業拆放  
四、同業拆借  四、同業存款  
五、中央銀行借款  五、聯行占用資金  
六、占用聯行資金  六、持有的有價證券  
七、當年結益  七、在人民銀行的存款  
八、其他資金來源  八、其他資金運用  

  資金運用形成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中國農業銀行的最重要資金運用方式是農村工商貸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方式是糧食收購與加工企業貸款,而農戶貸款是農村信用社最重要的資金運用方式。

  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實際上體現著三個方面的信用關系:一是農村金融機構與中央銀行的信用關系;二是農村金融機構與客戶的信用關系;三是農村金融機構與同業之間的信用關系。

  【例題1.多選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渠道是( )。

  A.吸收存款

  B.中央銀行借款

  C.發行金融債券

  D.吸引外資

  [答案]BC

  【例題2.單選題】吸收存款屬于農村金融機構的( )項目。

  A.資金來源

  B.資金運用

  C.中間業務

  D.資產

  [答案]A

  三、小額信貸

  (一)小額信貸的含義

  小額信貸是指通過融資中介,按照組織化、制度化、商業經營原則,為具有一定潛在負債能力的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無須抵押擔保的小額、短期、連續、簡便的信貸服務。

  按照經營目標不同,小額信貸機構分為商業性和福利性兩大類。商業性機構信貸業務遵循商業原則,以營利為目的;福利性機構多以扶貧為主要目標,但其利息收入必須能覆蓋交易成本和風險成本。各種模式的小額信貸包括兩個基本層次的含義:一是為大量中低收入(包括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二是保證小額信貸機構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如果沒有相對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小額信貸機構風險比商業銀行更高,其原因有三:第一,小額信貸機構資產組合的穩定性較傳統銀行差,短期內資產質量可能出現明顯惡化。第二,小額信貸機構單位貸款成本較傳統銀行高,如出現同樣金額的貸款損失,小額信貸機構的資本水平下降得更快。第三,小額信貸的發展歷史較短,經營者和監管當局缺乏控制小額信貸風險的經驗。

  小額信貸和傳統金融的比較

 小額信貸  傳統金融  
借貸方法  給予個人品行發放貸款  給予抵押發放貸款  
較少的書面證明  更多的書面證明  
較多的勞動集中  較少的勞動集中  
貸款構成  貸款筆數多  貸款筆數少  
每筆金額很小  每筆數額巨大  
無抵押  有抵押  
期限相對短  期限相對長  
逾期貸款數額不穩定  逾期貸款數量較穩定  
機構管理  主要由非贏利性的機構作持股人  利潤最大化的管理方法和個人持股者  
很多由非政府組織出資建立  由已有的受到監管的機構的外圍組織建立  
分散成小單元,多設立在基礎設施薄弱的邊緣地區  組織集中,分支機構設在城市中  

  (二)小額信貸與商業銀行的普通商業貸款的區別

  普通商業貸款更多地是強調貸款的回收安全,因而對發放貸款時的信用保障要求較為嚴格,貧困農戶、一般農戶和農村小型企業由于難以提供銀行要求的信用保障,而難以取得貸款。發放小額貸款時,放貸者雖然也強調貸款的償還,但主要不是通過要求提供信用保障形式實現的,而是通過采取措施激勵償還的方式實現的。

  (三)小額信貸的提供者

  小額信貸的提供者,除了所有正規金融機構以外,還包括NGO、以成員為基礎的合作組織(如資助團體、金融服務協會、合作金融組織等)、非正規金融組織和行為(如放貸者、積累性儲貸協會、輪轉儲蓄貸款協會等)。各種小額信貸的提供者,在小額信貸發放過程中具有不同的優劣勢,見教材表3-3.

  (四)孟加拉鄉村銀行小額信貸模式

  孟加拉鄉村銀行(GB)和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I)被認為是國際標準化的小額信貸模式。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模式是福利主義小額信貸的代表,強調項目的社會功能,即幫助貧困者解決基本生存問題并建立持續發展的能力。而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代表的是制度主義小額信貸模式,強調機構本身在財務上的可持續性。

  兩種小額信貸模式的比較:

  (1)性質上,GB基本上是社會服務組織,BRI是純粹的金融機構。

  (2)管理系統,GB依靠專家進行管理,工作隊伍以技術人員為主,BRI是以金融系統的運行方式來管理,工作人員是銀行雇員。

  (3)利差,GB的利率比較適合貧困者需求,BRI更多考慮金融機構在財務上的可持續性。

  (4)吸收儲蓄。GB不吸收存款,但是要求貸款者每周繳納小組基金,BRI把吸收儲蓄作為重要的本金來源,是銀行借以生存的條件。

  (5)組織機構約束,GB是依靠貧困者的自己組織,利用貧困者自己管理自己,BRI是外部組織,是獨立的金融系統。

  (6)還貸率。兩種小額信貸都保持著高還貸率的記錄,但是,GB主要建立在貧困者項目成功的基礎上,BRI的高還貸率主要依靠金融制度的強制。

  (7)可持續性,BRI把機構的可持續性放在第一位,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小額信貸的第一個目標即幫助貧困者,它的服務對象是農村中的次貧階層。GB模式運作成本高,至今沒有解決收益覆蓋成本的問題。

  (五)中國小額信貸模式

  中國開展的小額信貸項目,根據項目資金來源及其組織形式的不同可以歸納為四大類。

  第一,國際組織獨立援助的小額信貸項目,包括聯合國計劃開發署、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的小額信貸項目。

  第二,利用國內扶貧資金開展的扶貧小額信貸,包括政府主導推動模式(以陜西商洛地區為代表)、政府推動、部門充分參與模式(以云南省為代表)、政府推動、社團指導經營模式(以四川省為代表)、政府推動、扶貧社經營模式(以河北省為代表)。

  第三,國際資金與國內資金相結合的小額信貸項目,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福特基金會、孟加拉GB銀行共同組織的河南虞城項目,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世界銀行合作組織的四川閬中和陜西安康項目,均屬于這一類型。

  第四,正規金融機構開展的小額信貸,比如,中國農業銀行小額貸款扶貧到戶貸款、農村信用社農戶聯保貸款、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六)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村信用社以農戶為貸款對象,基于農戶的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農戶發放的一種不需要抵押、擔保的貸款。

  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基本做法:

  (1)在對農戶經濟調查的基礎上,建立農戶的貸款檔案。

  (2)對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授予信用貸款額度,并根據農戶的信用等級對農戶發放不同信用等級的貸款證

  (3)取得貸款證的農戶,在需要向農村信用社貸款時,可持貸款證和身份證直接到信用社的營業網點辦理貸款證限額以內的貸款。

  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除具有一般小額貸款具有的貸款額度小、手續簡便、以信用形式發放等特點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貸款機構是農村信用社,資金來源于依法吸收的存款和中央銀行再貸款,貸款用途主要是支持農戶小規模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貸款方式是以農戶信譽為保證,貸款對象是農戶,貸款目標是促進農戶種養殖業的發展,以此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農村信用社在對農戶信用進行評定后,根據評定標準劃定信用等級,信用等級通常分為優秀、較好、一般三個檔次。“優秀”等級的標準是:①三年內在信用社貸款并按時償還本息,無不良記錄;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2000元以上;③自有資金占生產所需資金的50% 以上。“較好”等級的標準是:①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基本不欠貸款;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一般”等級的標準是:①家庭有基本勞動力;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500元以上。

  申請小額信用貸款的農戶需要具備的一些條件:

  (1)居住在信用社的營業區域之內;

  (2)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資信良好;

  (3)從事土地耕作或者其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生產經營活動,并有合法、可靠的經濟來源;

  (4)具備清償貸款本息的能力。由第一個條件可知,農戶是不能從其他行政區域范圍內的農村信用社得到小額信用貸款的,只能向農戶所在的行政區域內的農村信用社申請小額信用貸款。

  (七)小額信貸的運作機制及其成功的基本要素

  小額信貸的運作機制:

  (1)小組聯保,也稱小組貸款,即由貸款者自愿組成一個小組,向小組發放貸款,小組中成員要對其他成員的違約承擔一定的擔保責任。這是一種對抵押的替代形式。

  (2)檢驗性貸款和后續放款承諾。檢驗性貸款是指在放款過程中,從提供小額度貸款開始,在及時歸還小規模貸款的前提下,才開始發放數額較大的貸款。在通過“檢驗”后,可以進一步建立更大規模的信用關系,才會有后續放款。

  小額信貸運作的主要創新:

  (1)靈活的抵押擔保方式,不需要抵押或采取組成聯保小組等靈活多樣的抵押擔保方式。

  (2)簡化貸款申請程序和形式,無須提交各種書面材料,但要了解文化程度低的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

  (3)貸款和還款方法。貸款周期和還款頻率都有固定和靈活的兩種情況。

  (4)儲蓄服務。強制性儲蓄出現在小組聯保模式中,自愿性儲蓄是小額信貸機構最有潛力、最大和最直接可得的資金來源。但要注意,吸收自愿儲蓄是有條件的,機構必須獲得金融管理部門的許可。

  小額信貸成功的基本要素,從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構成要素角度分析:在微觀層面上,要構建能夠在競爭的基礎上為中低收入群體和微小型企業提供微型金融服務的小額信貸組織機構體系;在中觀層次上,要構建保障小額信貸機構競爭性運轉的制度基礎;從宏觀層次分析,要有健全的小額信貸法律框架、規章制度。這三方面,是小額信貸成功的體制和組織基礎。經濟師報名時間

  小額信貸成功還有八個方面的商業金融市場的業務運作機制:

  (1)建立一種客戶主動還款的激勵機制。

  (2)設計一種有利于減輕客戶還款壓力的機制,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實行分期還款制度。

  (3)小額、短期、分期多次償還的高時間成本,自動淘汰了非中低收入群體和大中型企業客戶群體,保證其基本客戶群體是中低收入群體和微小型企業。

  (4)創造一種有利于接近客戶、利于信息對稱的業務拓展機制。

  (5)參與式,是小額信貸業務拓展的重要支點。

  (6)采用市場經濟的一般運作原則,商業利率,使為中低收入群體和微小企業服務的金融組織在財務上可持續。

  (7)吸收民間互助組織和合作組織的特點,外在化操作成本,利用社會壓力替代抵押擔保。

  (8)促進小額信貸信用文化建設。

  【例題1.多選題】小額信貸與傳統金融相比較,( )。

  A.貸款筆數較多

  B.每筆金額很小

  C.無須抵押

  D.期限相對較短

  [答案]ABCD

  【例題2.單選題】( )開創了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從事扶貧工作的先河。

  A.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

  B.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模式

  C.中國四川儀隴縣扶貧項目

  D.積累性儲貸協會扶貧項目

  [答案]A

  【例題3.單選題】在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信用等級評定時,有農戶具備條件:①家庭有基本勞動力;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500元以上。該農戶信用等級為( )。

  A.優秀

  B.較好

  C.一般

  D.差

  [答案]C

  【例題4.多選題】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貸款,農戶( )。

  A.不能從其他行政區域范圍內的農村信用社得到小額信用貸款

  B.只能向農戶所在的行政區域內的農村信用社申請小額信用貸款

  C.可以從其他行政區域范圍內的農村信用社得到小額信用貸款

  D.可以從所在區域內外的農村信用社得到小額信用貸款

  [答案]AB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

  (一)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的政策框架

  2009年2月中旬,中國銀監會和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經濟增長的內生要素,以其為中心的農村金融服務的制度優勢明顯。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離農村金融需求最近,適合農村金融需求小額、分散所要求的近距離服務提供方式的特點,可以克服正規金融機構難以克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克服進入商業信貸市場的障礙,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資產的產生,提高農戶信貸的可獲得性。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村金融服務具有明顯的制度優勢。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運作模式

  1.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戶、微小型企業信貸融資中發揮作用的三種模式:

  (1)輔助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

  (2)在抵押品不足的社員向金融機構申請商業貸款時,那些規范運作的,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向社員提供擔保,以幫助社員獲得貸款。

  (3)那些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生產型、加工型、流通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如果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申請貸款,然后再通過向農戶提供生產資料等關聯交易方式,將資金現實地轉移給農戶使用,或者是轉貸給農戶使用。

  2.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組建,為社員提供更多的獲得信貸服務的機會。

  (1)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入股村鎮銀行。

  (2)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參與“只貸不存”小額貸款公司的組建。

  (3)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組織成員間的資金互助。

  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可以分為正規、準正規和非正規三大類。正規農村資金互助組織是指中央政府統一的運作規范和管理、監督辦法框架內產生和運作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屬于社區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準正規農村資金互助社是在中央政府統一的運作規范和管理、監督辦法框架之外產生和運作的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由地方政府推動的資金互助社,或是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推動的扶貧意境下的資金互助組織。非正規農村資金互助組織,是在中央政府管理框架之外,由農戶自發組建的農村資金互助社,由農戶和當地微小型企業自愿出資入股組建的資金互助社。

  3.實力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專業合作社擔保公司,為成員提供信用擔保。

  4.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村信用社改革,在農村信用社轉變為一級法人、轉型為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過程中,作為發起人。

  (四)創新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的服務

  進一步放寬農村微型金融市場準入政策;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的監管方式;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的配套服務;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產品;建立和完善多種形式的貸款擔保;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的培訓。

  【例題。多選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組建的方式有( )。

  A.入股村鎮銀行

  B.參與小額貸款公司的組建,以自有資金向社員提供貸款

  C.組織成員間的資金互助

  D.改制成農村商業銀行

  [答案]ABC

  第三節 保險原理與農業保險

  考試內容:保險的含義、風險的概念及風險的屬性、風險分類及其風險管理的步驟、保險原則、保險種類、保險資金的運用、保險的四個要素、保險合同及其內容、農業保險的概念及其主要險種、農業風險的分類、農業保險的作用、農業保險發展難點、農業保險的主要種類、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主要模式。

  一、保險原理

  (一)風險

  風險是指某種隨機事件發生導致損失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含義有三:第一,是指未來將要發生的損失可能性;第二,風險是與人們的利益相聯系的概念,可能性一旦變成現實,就會造成利益的損失;第三,風險不是指導致損失的隨機事件本身,而是指損失的不確定性。

  風險的屬性:

  (1)風險的客觀性。

  (2)風險的不確定性。

  (3)風險的可測性。可測性是保險人能夠經營保險的基礎。

  風險分類:按風險損害對象來分,可分為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和信用風險。其中,責任風險是指由于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在法律上負有經濟賠償責任的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經濟交往中權利人與義務人之間由于一方違約或犯罪而使對方受損的風險。

  按風險性質來分,有純粹風險(靜態風險)和道德風險(投機風險)。純粹風險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可能的風險。道德風險指既有損失的機會又有獲利的可能性的風險,如期貨風險,股票風險。

  按風險產生原因,可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和經濟風險。

  按風險涉及范圍,可分為特定風險和基本風險。特定風險是指由于特定的個人引起的僅涉及個人的風險;基本風險是指由團體引起的波及整個團體的風險,常常與經濟失調、政治變動等相聯系。

  (二)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的步驟:

  (1)風險識別。

  (2)風險評估,包括評估風險發生概率和評估風險發生的損害程度。

  (3)風險控制,分為風險回避、風險預防與抑制、風險自擔、風險集合、風險轉移這五個步驟。

  (4)檢查和評估經濟師考試

  (三)可保風險

  可保風險是指那些在現有條件下可以利用保險的方法分散、減輕和轉移的風險。有四個基本條件:

  (1)風險必須是偶然的。

  (2)風險必須是意外的。

  (3)風險是非投機行為風險。可保風險是純粹風險,投機風險是不可保的。

  (4)使大量標的均有遭受損失并有重大損失可能性的風險才具有可保性。

  (四)保險

  保險是以合同的形式,在集合眾多受同樣風險威脅的被保險人的基礎上,由保險人按損失分攤原則預收保費,組織保險基金以貨幣形式補償被保險人損失的經濟補償制度。

  保險的兩個前提:第一,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存在;第二,剩余產品的出現和增多為保險提供了可能。

  保險的四個要素:

  (1)風險。

  (2)保險標的物。

  (3)保險基金,是指通過立法或合同方式,由各經濟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在確定的條件下,交付規定數量的保險費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貨幣資金。只限于保險機構用于補償按保險條件規定的因各種原因所致的經濟損失。

  (4)保險合同。

  保險原則:

  (1)誠信原則。

  (2)可保利益原則。投保人對投保的標的物具有一定的經濟利益、經濟權益或責任關系。

  (3)近因原則。風險發生不因時空來判斷而是以最直接的因果關系來衡量。

  (4)比例分攤原則。投保標的物的損失由所有承保標的物的保險人共同承擔,分攤方式有比例責任、限額責任和順序責任。

  保險的職能:經濟保障職能、分配職能、融資職能。

  保險種類:按保險的實施形式,有強制保險和自愿保險;按保險標的和保障范圍,有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責任保險和保證保險;按風險轉嫁形式,可分為原保險、再保險、共同保險和重復保險。

  (五)保險合同

  保險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的協議。保險關系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主體,包括保險合同當事人(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和關系人(受益人:指有權領取保險金的人;保險代理人和經紀人);二是客體,不是保險標的物本身,而是指保險標的物的可保利益;三是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保險標的及其價值、保險費、保險責任、保險期限。

  (六)保險資金的運用

  保險人籌集的保險資金,除了支付各項費用、各種賠款、繳納稅收和用于各種未到期責任準備外,還可以進行各種直接投資,如不動產投資、工商業貸款、發放以房產、股票、債券等為抵押品的抵押貸款,還可以進行各種間接投資,如認購公債、公司債券、股票等長期性有價證券。另外,也可存入銀行或委托銀行貸款。

  【例題1.多選題】保險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 )的協議。

  A.權利

  B.義務

  C.責任

  D.利益

  [答案]AB

  【例題2.單選題】保險是以合同的形式,在集合眾多受同樣風險威脅的被保險人的基礎上,由保險人按損失分攤原則預收保費,組織保險基金以( )形式補償被保險人損失的經濟補償制度。

  A.實物

  B.無償

  C.多種

  D.貨幣

  [答案]D

  【例題3.多選題】屬于可保風險條件的有( )。

  A.風險必須是預料之中的

  B.必須是偶然的

  C.風險必須是意外的

  D.使大量標的均有遭受重大損失可能性的

  E.風險是非投機的

  [答案]BCDE

  二、農業保險的主要險種

  (一)農業風險的分類

  農業風險分類:(1)自然風險。(2)市場風險。(3)意外事故。

  (二)農業保險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農業保險是指保險人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農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風險或市場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提供經濟補償的各種保險保障。

  農業保險的難點:(1)保險金額難于確定。(2)保險費率難于厘定。(3)損失難于評估。(4)理賠工作難度大。

  農業保險的特點:(1)農業保險涉及的范圍大。(2)農業保險受多重風險制約。(3)保險經營投入大、賠付率高。(4)農業保險展業難度大。

  農業保險的作用:(1)有利于災后恢復生產能力。(2)有利于提高農業防災能力。(3)鼓勵農業生產,增加科技及資金等要素投入。(4)保障農民經濟利益。

  (三)農業保險的主要種類

  農業保險的主要種類:(1)種植業保險。分為農作物保險(以林木以外的人工栽培的植物為標的物的保險)和林木保險(以各種用材林或經濟林等為標的物的保險)。(2)養殖業保險,分為牲畜保險、家禽保險、水產養殖保險和其他養殖保險。

  【例題1.多選題】農業保險的難點在于( )。

  A.發生風險的可能性無法預計

  B.保險金額難于確定

  C.保險費率難于厘定

  D.理賠工作難度大

  [答案]BCD

  【例題2.單選題】農業保險是由保險企業集合眾多農業生產單位或個人,合理計收( ),建立共同基金,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遭受到的意外損失提供資金補償。

  A.損失分攤金

  B.損失賠償款

  C.保險收入

  D.委托代理款

  [答案]A

  三、中國農業保險試點的基本模式

  從2004年開始,各地積極探索新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主要形成了五種模式:(1)安信模式。2004年9月,中國第一家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開業,該公司走的是“政府財政補貼推動、商業化運作”的模式。(2)安華模式。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2005年7月12日保監會正式批準設立的東北地區首家農險公司,該公司是商業化運作、綜合性經營、專業化管理的全國性農險公司。(3)互助制模式。2005年1月11日,在黑龍江墾區投入經營的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是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互助共濟、風險共擔”是農業互助制保險的原則和宗旨。(4)共保體模式。浙江省經過2年多的試點,決定成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共保體”,而不設立專門的農業保險公司,其主要特點是“市場運作,政府兜底”。(5)安盟模式。法國安盟保險公司是首家進入中國農險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其運作特點是險種全面、價格低廉、銷售網和技術支持網這兩條線運行。

  【例題。多選題】我國積極探索新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形成了( )模式。

  A.安信

  B.安華

  C.互助制

  D.共保體

  E.安盟

  [答案]ABCDE

更新時間2022-03-13 11:02:32【至頂部↑】
聯系我們 | 郵件: | 客服熱線電話:4008816886(QQ同號)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訴中心網站糾錯二維碼手機版

客服電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沉默的羔羊1| 小丑回魂1| 嗯啊主人| 最后的武士| 麦德罗| 黑帮大佬和我的三百六十五日| 张艺馨个人资料| 光明力量2古代封印攻略| 三夫 电影| 牛牛电影| 林莉娴| 等着我主持人| 泰迪熊 美剧| 最火图片| 尹馨演过的三部电影| 不速之客美国恐怖电影2014| 我们的日子电视剧演员表| 艳妇乳肉豪妇荡乳xxx| 松岛菜菜子| 尸家重地演员表| 埃尔南电影| 2024年援疆职称评审最新政策| 电影《遇见你》免费观看| 红电视剧演员表| 《致青春》电影| 苏州标志性建筑大裤衩| 巴霍巴利王:开端 2015 帕拉巴斯| 茶啊二中王强| 包公决战潘金莲在线观看| 奇奇颗颗说恐龙| 重庆新闻频道| 女生摸女生的胸| 布丽特妮·罗伯森| 我要逃亡1988国语版免费观看| 胡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单招| 底线演员表全部演员介绍| 范根| 爱欲1990未删减版播放| 欧美变态sososo另类| 爽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