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商業專業講義:薪酬與薪酬管理
第十章 商品流通企業薪酬管理
10.1 薪酬與薪酬管理
一、薪酬概述
(一)薪酬的構成
1.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指員工因向其所在單位提供勞動或勞務而獲得的各種酬勞的總和。它包括直接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可以轉化為貨幣形式的勞動報酬;工作本身帶給員工個人的機會和滿足感;以及工作環境帶給員工的滿意、方便、舒適和愉悅。前兩項稱為經濟報酬;后兩項稱為非經濟報酬。
2.薪酬的本質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薪酬關系是雙方勞動關系的基本構成部分。其實質是一種公平的交易或交換關系,是員工在向單位讓渡其勞動或勞務使用權后獲得的報償。在這個交換關系中,單位承擔的是勞動或勞務的購買者的角色,員工承擔的勞動或勞務出賣者的角色。所以說,薪酬從本質上說是勞動或勞務的價格表現。
薪酬的本質具有以下特征:①薪酬以勞動關系為前提,只有當企業與員工之間存在勞動關系時才能產生這種交換。②薪酬是企業以法定貨幣和法定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③薪酬是勞動市場上勞動力供求關系變化的具體反映。④薪酬數額以國家現行的勞動法規、勞動政策和勞動合同為依據。
3.薪酬的構成
薪酬主要由基本薪酬、輔助薪酬和福利構成,其中,基本薪酬和輔助薪酬組成直接薪酬(經濟報酬);福利是間接薪酬(包括經濟報酬和非經濟報酬)。
(1)基本薪酬。基本薪酬是企業員工勞動收入的主體部分,也是確定其他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的基礎,通常由 基本工資、年功工資、職位工資、技能工資等幾個部分組成。
(2)輔助薪酬。具體分為獎金、津貼、補貼以及分紅等形式,其中,獎金和津貼是主要形式。
獎金是根據員工超額完成任務或以優異的工作績效而計付的薪酬,鼓勵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可稱為效率薪酬。
津貼是為了補償和鼓勵員工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勞動而計付的薪酬,有利于吸引勞動者到臟、苦、險、累的崗位上工作。
(3)福利。福利是指組織為了吸引或維持骨干人員而支付的作為基本薪酬補充的若干項目,給予員工的各種形式的待遇,如住房、用車、帶薪休假、節假日工資、工作午餐、醫院保健等等。
(二)薪酬的表現形式
薪酬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工資、獎金、福利、津貼與補貼、股權等。其中:工資是企業支付給員工的較為穩定的金錢,是報酬系統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工資主要可以分為:固定工資、職務工資、績效工資等三種。
獎金是指單位對員工超額勞動部分或勞動績效突出部分所支付的獎勵性報酬,是單位為了鼓勵員工提高勞動效率和工作質量給員工的貨幣獎勵。獎金是貨幣獎勵而非實物獎勵;獎金的表現形式包括紅利、利潤分享及通常所說的獎金。
福利指企業為員工提供的除金錢之外的一切物質待遇。
津貼與補貼是指對工資和薪水等難以全面、準確反映的勞動條件、勞動環境、社會評價等對員工心身造成某種不利影響或者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而支付給職工的一種補償。
股權是將企業的一部分股權作為薪酬授予員工,使員工成為企業的股東。股權激勵與以上四種薪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工作支付形式上,既不是貨幣,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實物或服務,而是一種權利的授予。
(三)薪酬對企業的功能
1.保值增值功能
2.改善經營績效
3.控制經營成本
4.配置功能
二、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的概念
商品流通企業的薪酬管理就是商品流通企業對本企業員工報酬的支付標準、發放水平、要素結構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過程。
傳統的薪酬管理僅具有物質報酬分配的性質,而對被管理者的行為特征考慮較少,其著眼點是物質報酬。現代企業薪酬管理的著眼點轉移到人。現代企業薪酬管理將物質報酬的管理過程與員工激勵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薪酬管理的內容
1.確定薪酬管理目標
具體包括:①建立穩定的員工隊伍,吸引高素質的人才;②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高績效;③努力實現組織目標和員工個人發展目標的協調。
2.選擇薪酬政策
所謂的薪酬政策,就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薪酬管理運行的目標、任務、手段的選擇,是企業對員工在薪酬上所采用的方針政策。企業的薪酬政策主要包括:
(1)企業薪酬成本投入政策。
(2)根據企業的自身情況選擇企業合理的工資制度。
(3)確定企業的工資結構以及工資水平。
3.制定薪酬計劃
所謂的薪酬計劃,就是企業預計要實現的員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結構及薪酬管理重點等。
(1)與企業目標管理相協調的原則。
(2)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原則。
4.調整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是企業員工之間的各種薪酬比例及其構成。主要包括:企業工資成本在不同員工之間的分配;職務和崗位工資率的確定;員工基本、輔助和浮動工資比例以及基本工資和獎勵工資的調整,等等。
(三)薪酬管理的影響因素
1.外在環境因素
(1)地區與行業差異;(2)地區生活指數;(3)勞動力市場;(4)社會經濟環境;(5)與薪酬相關的法律規定。
2.企業內在因素
(1)企業的經營狀況;(2)企業遠景;(3)薪酬政策;(4)企業文化。
3.個人因素
(1)工作表現;(2)資歷水平;(3)工作技能;(4)工作年限;(5)工作量;(6)崗位及職務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