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中級公路運輸預習講義(1)
經濟師考試中級公路運輸專業知識預習講義(1)
第一章 運輸與運輸業
第一節 運輸及其生產特點
一、運輸的概念與運輸效用
(一)運輸的概念
1.概念:指勞動者使用運輸工具和設備,在運輸線路上實現人與物空間場所變動的有目的的活動
2.交通與運輸兩個概念的比較
(二)運輸效用
1.運輸的目的:實現旅客和貨物在空間上的移動
2.運輸的效用:克服產品的生產與需求之間存在的空間和時間上的差異,產生時間效用和空間效用
(1)空間效用:通過空間位置的移動,實現增值
(2)時間效用:及時的運輸產生時間成本節約和由產品時效性帶來的效率
二、運輸的分類(4種分類方式)
(一)按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
1.生產過程運輸
2.流通過程運輸
(二)按運輸經營活動性質分
1. 營業性運輸
2. 非營業性運輸
(三)按運輸對象分
1.旅客運輸
2.貨物運輸
(四)按運輸方式分
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管道運輸
例題:運輸按其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可分為( )
A.生產過程運輸和流通過程運輸 B.營業性運輸和非營業性運輸
C.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 D.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運輸
正確答案:A
三、運輸生產特點(6個特點)
(一)運輸生產的派生性:運輸生產不是為了生產而生產,是為了滿足其他的生產和生活需要。運輸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是為了實現生產、生活中的本源性需求。
(二)運輸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的同一性:運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兩種行為是合而為一的,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結合在一起的
(三)運輸生產的開放性:運輸生產活動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并且具有生產的外部性,運輸生產與外部環境不斷發生物質、信息、能量交換
(四)運輸生產的增值性:可以創造“場所效應”,提高產品的使用價值
(五)運輸產品的無形性:運輸服務時無形的,無法用肉眼或觸摸感知它的存在
(六)運輸產品的同一性:人和貨物在空間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