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經濟師考試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輔導25
2014年高級經濟師考試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輔導25
3. 決策
(1)決策的類型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4. 決策按其性質分類
(1)結構化決策,是指對某一決策過程的環境及規則,能用確定的模型或語言描述,以適當的算法產生決策方案,并能從多種方案中選擇最優解的決策;
(2)非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過程復雜,不可能用確定的模型和語言來描述其決策過程,更無所謂最優解的決策;
(3)半結構化決策,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間的決策,這類決策可以建立適當的算法產生決策方案,使決策方案中得到較優的解。
(2)決策的過程
1)確定決策目標。決策目標是指在一定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條件下,在市場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所預測達到的結果。決策目標是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來確定的,因此,必須把握住所要解決問題的要害。只有明確了決策目標,才能避免決策的失誤。
2)擬定備選方案。決策目標確定以后,就應擬定達到目標的各種備選方案。擬定備選方案,第一步是分析和研究目標實現的外部因素和內部條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以及決策事物未來的運動趨勢和發展狀況;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將外部環境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內部業務活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等,同決策事物未來趨勢和發展狀況的各種估計進行排列組合,擬定出實現目標的方案;第三步是將這些方案同目標要求進行粗略的分析對比,權衡利弊,從中選擇出若干個利多弊少的可行方案,供進一步評估和抉擇。
3)評價備選方案。備選方案擬定以后,隨之便是對備選方案進行評價,評價標準是看
哪一個方案最有利于達到決策目標。評價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即經驗判斷法、數學分析法和試驗法。
4)選擇方案。選擇方案就是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總體權衡后,由決策者挑選一個最好的方案。
(3)決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