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資格考試輔導教材《財務管理》科目答疑(二)
2012年度中級會計資格考試輔導教材《財務管理》科目答疑(二)
問題 1 :《財務管理》教材第 108 頁,調整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調整所得稅 = 息稅前利潤×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而第 114 頁,運營期某年所得稅后凈現 金流量=該年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該年息稅前利潤-利息)× 所得稅稅率,前面沒有考慮利息費用,而后面考慮利息費用,為什么?
解答: 《財務管理》教材 第 108 頁中的“調整所得稅 = 息稅前利潤×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工程造價計算中的規定公式;第 114 頁中計算現金流量的公式,是財務管理中的正確公式。本教材編寫中,前一部分主要參照了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中的計算方法,后一部分遵照的是財務管理中的計算方法,這是導致二者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中的調整所得稅計算公式不是一個常識的公式,但由于在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中得到了廣泛使用,所以本教材予以引用,本教材第 108 頁前面的敘述中提到不考慮財務費用。
問題 2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17 頁,總投資收益率 = 年均 息 稅前利潤 / 項目總投資,為什么分子用息稅前利潤不含利息,而分母含利息呢?
解答: 不太清楚問題的原意。實際上分子“年均息稅前利潤”是含利息的,而不是不含利息。這個問題與第一個問題相似,可能還是對為什么用息稅前不理解,其理論背景也與第一個問題類似。
問題 3 :《財務管理》教材第 69 頁, [ 例 3-2] 中第三, 12+1.5 × 2 = 15 元, 20 × 8 年: 15/20 = 0.75 元,為什么這樣列式計算?
解答: 因為到期時只有股票價格超過行權價,認股權證持有人才會行權購買股票,由于行權價為 12 元 / 股,而且認股權證為 1.5 元 / 份、兩份認股權證才能購買 1 股,意味著每行權購買一股,購買者需要付出 15 元的成本(“ 12+1.5 × 2 = 15 元”就是這么計算得到的);又由于公司市盈率維持在 20 倍的水平,根據公司“市盈率 = 市價 / 每股盈余”,可以得到“每股盈余 = 市價 / 市盈率”,那么要使行權時股價達到 15 元 / 股,那么“每股盈余 = 市價 / 市盈率 =15/20=0.75 ”,整個計算過程和思路就是這樣的。
問題 4 : Y=a+bX 中, a 和 b 可用回歸直線法方程求出的計算過程是什么? 第 75 頁,提到運用線性回歸法的具體解釋?
解答: 關于回歸直線的計算過程,請考生學習統計學中相關知識。由于本教材的性質和篇幅的限制,對該基礎知識未予詳細闡述。
系數計算采用統計方法,其計算公式是:

問題 5 : 《財務管理》教材第 78 頁, [ 例 3-7] 考慮時間價值,該項長期借款的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中各字母的解釋及整個代入過程及利用插值法解得 Kb = 8.05% ,全過程的是怎么計算的? [ 例 3-8] 按插值法計算得 Kb = 4.09% 的計算過程? [ 例 3-9] 求 Kb = 10% 的計算方程?
解答: 該計算中,首先需要用估計的 Kb 去試誤,比如:第一次估計 Kb 為 8% ,查年金現值系數表得到( P/A , 8% , 5 )的值和復利現值系數表( P/F, 8%,5 )的值,代入書中公式,得到一個大于 200* ( 1-0.2% )的值;然后再假設 Kb 為 9% ,用同樣的方法查利率為 9% 時的年金現值系數和復利現值系數,代入該公式,得到一個小于 200* ( 1-0.2% ),那么實際的資本成本率必定在 8% 和 9% 之間。然后用初中數學中比例尺的原理,插值計算實際的 Kb , Kb=8.05% 就是這么計算得來的, 請考生學習相關基礎知識,并結合《財務管理學》中“內含報酬率”的計算方法,掌握這部分知識。詳細計算過程可參考《財務管理》教材第 124 頁的 [ 例 4-31] 。
( 1 )首先要學會直觀的觀察到隨著測試 Kb 的增大,目標回報值是減少的,所以是向下的短直線,如圖所示,( 2 )再按幾何原理中的相似形等比方法。

后者在求 IRR 時經常變換著用。
[ 例 3-8] 和 [ 例 3-9] 中插值法計算 Kb 的過程,與前述 [ 例 3-7] 相同。
問題 6 : 《財務管理》教材第 79 頁,普通股資本成本公式中 Ks=Rs=Rf+... 的 RS 代表什么?
解答: Rs 是指某風險資產的預期報酬率,此處就是指普通股的預期收益率 , 資本市場中一方的資本成本就是另一方的報酬率。
問題 7 : 《財務管理》教材第 81 頁,提到的息稅前利潤 EBIT 的具體解釋?
解答: EBIT 就是支付利息和上交所得稅前的利息:
EBIT=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包括營業稅金及附加)
= 營業收入 - 可變成本 – 固定成本
= S – V – F
= P*Q – Vc*Q – F
=(P – Vc)Q – F
= M – F
問題 8 : 《財務管理》教材第 82 頁, [ 例 3-14] 中 M 為什么 =5000 × 30% ?【例 3-15 】中 DOL 是根據哪個公式求得?
解答: M 是邊際貢獻, M = 銷售收入 - 銷售收入 * 變動成本率 = 銷售收入 * ( 1- 變動成本率) =5000* ( 1-70% ) = 5000*30% 。
[ 例 3-15] 中的 DOL 是根據公式“ DOL=M/(M-F) 求得的。其中的分子即 M ,分母即 M-F 。
問題 9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12 , [ 例 4-17] 中建設期的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或叫投資額必須用負數表示嗎?
解答: 不是必須用負數表示。該處用負數表示的意思是,建設期的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是現金凈流出量,是計算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現金凈流量時的減項,僅此而已。
問題 10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20 頁, [ 例 4-25] 中是否 29 應為 Rn ? NPV=NCF+... 中的 Rn 是否代表最后一年的意思?
解答: Rn 是一種數學上的習慣表示法,它表示按自然數列遞增,一直延伸到可以延伸的最后一年。在 [ 例 4-25] 中,它就表示項目的最后一年,即第 10 年。
問題 11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21 頁, [ 例 4-27] 中請給出 NPV=... 各數值列式的解釋。
解答: 該公式中,從前往后各數值分別表示:
-50 ——第 0 — 1 年的現金凈流量;
50* ( P/F,10%,1 )——第一年的現金凈流量;
20*[ ( P/A,10%,11 ) - ( P/A,10%,1 ) ] ——第 2-11 年的現金凈流量,它是兩筆年金。
問題 12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24 頁, [ 例 4-31] 中 14% ﹤ IRR ﹤ 16% 14% 的數值大,而 16% 的數值小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請給出應用內插法及計算全過程。
解答: 不太清楚考生所提問題的意思。《財務管理》教材第 124 頁上已詳細地列示了運用內插法計算內部收益率的方法,請考生補習一下數學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學習。
請注意 IRR 測試的大小變化與 NPV 的變化方向關系,學會畫圖理解,該圖是過橫軸的短直線。
問題 13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27 頁, [ 例 4-34] 中 PI 代表什么? PI=1.1704 代表什么? 基準總投資利潤率 i 代表什么?其數值是怎么來的?
解答: PI 就是現值指數,是《財務管理學》中投資決策分析時運用的一個常用指標,基準總投資收益率 i 代表項目投資要求的最低(即基準)收益率,是事先給定的,在 p.126 倒數第 5 行有專門說明。
問題 14 : 《財務管理》教材第 131 頁, [ 例 4-37] 中為何不計算 B 項目的內部收益率 IRR, 為什么 ……12%
解答: ( 1 ) [ 例 4-37] 采用的是差量法,就是先 A 方案與 B 方案現金凈流量的差量( A 方案現金凈流量大于 B 方案現金凈流量的部分 ),然后計算差量內部收益率(即 A 方案內部收益率與 B 方案內部收益率的差額),例題中的 12.74% ,就是 A 方案與 B 方案內部收益率的差額,說明 A 方案的內部收益率比 B 方案的內部收益率大 12.74% ,問題已經得解,沒有必要再去計算 B 方案的內部收益率。
( 2 )關于怎樣應用內插法的具體解釋與計算過程,請考生學習數學相關知識,并結合參考《財務管理》教材第 124 頁 [ 例 4-31] 中有關內插法計算內部收益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