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曬地方債可控問題較集中
【導讀】繼23日廣東省、寧夏自治區、吉林省等省率先公布各省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后,1月24日,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多個省市自治區密集公布各省數據與解讀報告。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1月24日晚9點,除港澳臺地區,全國已至少有19個省級政府的審計廳(局)公布了本省數據,剩余12個省份將于明日公布。屆時,我國各省地方債的首度“集體亮相”完成。
上一輪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公布后,約十余個省份自主選擇曬“地方債”。不同的是,此輪各省曬出債務數據已成為“必選動作”。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3年6月底,江蘇省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到7635.72億元,超過廣東的6931.64億元。同期北京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506.07億元,上海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5194.30億元。天津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263.78億元。
一名分析人士認為:“2013年12月30日,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中,就已經包含了中央和地方兩級的總數。從上次所公布的數據分析看,這次我國各省集中公布本省政府性債務整體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就目前已經公布的各省份審計報告均顯示,從政府性債務與政府資產的比例,借助債務率和逾期債務率等主要的債務風險指標分析顯示,“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
就目前存在的政府性債務管理問題,匯總多各省份官方解讀,多聚集在還債靠賣地、政府債務增長過快、部分行業和基層債務增長過快、違規操作等。
就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審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擁軍談到,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部分地方和行業債務負擔較重;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較大;個別區縣和單位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資金是其目前在政府性債務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總體風險可控,但隨著地方債償債高峰的來臨和目前存在的管理問題,部分地方政府將面臨巨大的償付壓力。
為此,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組部印發通知規定要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而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將防控債務風險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這也是中央首次將防控債務風險列為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
而在近日,化解債務風險和加強債務管理也不約而同成為多地地方“兩會”上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