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縣審計局護航精準扶貧,推動民生政策落到實處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械社會的根本需要,是一項重大政治責任、重要發(fā)展機遇和第一民生工程。
近年來,沅陵縣審計局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戰(zhàn)略部署及湖南省脫貧攻堅政策精神,立足本職加大扶貧審計力度,推動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到位,促進扶貧資金高效使用,為扶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兩年來挽回損失1100多萬元,提出審計建議十二條,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肯定,并出臺了相應的扶貧管理制度。
1、掌握政策,摸清家底。當前國家民生政策越來越好,項目越來越多,總量越來越大,為全面掌握全縣涉農惠民情況,便于對涉農資金進行清理,一方面審計局積極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出臺涉農惠民項目備案制度,規(guī)定凡屬涉農資金及涉農項目均須到審計局備案,審計局按年度對涉農部門及扶貧部門實施的項目建檔立卡,為下一步審計涉農扶貧項目明確了方向和內容。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對涉農惠民政策的學習,熟悉和掌握每一項涉農政策法律,了解各項涉農補助標準,整理成冊,組織審計人員學習,為此專門開通審計微信平臺,定期發(fā)布政策法律,力求做到人人心中有數心中有尺心中有度,為下一步實施審計節(jié)約時間,提高審計效率。
2、形式多樣,多面監(jiān)督。擴大審計監(jiān)督的覆蓋面,審計局不僅組織開展扶貧資金專項審計,還將扶貧責任落實情況列為各鄉(xiāng)鎮(zhèn)及各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關注事項,而且在年初制定審計項目計劃時,將上一年度相關單位涉農項目審計備案情況作為一項專門內容分配到審計項目中,作為單項審計調查項目進行考核,嚴防“中央政策雖好,一到基層走樣”的現象發(fā)生。為加大案件查處力度,今年,沅陵縣審計局成立監(jiān)察室,積極協(xié)助紀檢監(jiān)察部門開展落實惠民資金縮水走樣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嚴肅查處了一批“雁過撥毛”式腐敗案件。同時針對部分扶貧項目工程資金量小,未達到送審要求的情況,專門安排審計投審計中心對部分項目工程采取抽樣審計的方法,對工程進行跟蹤審計,努力實現審計監(jiān)督不留死角,確保國家民生政策落到實處,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在推進精準扶貧中的服務和保障作用。
3、抓鐵留痕,落實整改。民生工程是聯(lián)系黨和百姓魚水工程,即使出現一點差錯,也會影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特別是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審計局為了確保扶貧政策不走樣,首先建立聽取和審議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機制,縣委縣政府將審計整改納入督查督辦事項,把督促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與審查部門預算決算及年終考核工作結合起來,對審計反映的問題,縣督查組要求被審計單位主管部門定期整改到位。其次是嚴查嚴辦,大力鼓勵和獎勵審計移送案件,凡是審計發(fā)現有騙取套取、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重大損失等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堅決依法查處,向紀檢監(jiān)察和司法機關移送。再次是建立整改檢查跟蹤機制,審計整改不走過場,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措施,由審計局監(jiān)察室專門提請相關部門協(xié)助落實整改意見,并要求被審計單位公告整改結果,做到審計一次,問題就少一些,管理水平就提高一些,對政策法規(guī)把握更深一些。
4、深思熟謀,精準建議。審計局在審計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與時發(fā)展的原則,按照劉家義審計長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做到不以新的制度規(guī)定去衡量老問題、也不用原有的制度規(guī)定來衡量當前的創(chuàng)新事項,重點關注影響制約沅陵縣扶貧政策落地生根的體制機制問題,審計發(fā)現不利于精準扶貧的體制制度問題,通過分析,找出深層次原因,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建言獻策,開出整改藥方,針對審計發(fā)現扶貧工作中部門不協(xié)調的問題及資金分散使用扶貧效果不佳的問題,提出審計建議整合資金使用,2016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沅陵縣整合涉農資金用于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案》,對推動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