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華池縣審計局“精準扶貧”貴在“精準識別”
“精準扶貧”是建立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可以說,“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前提與保證。如果說不能“精準識別”,就談不上“精準扶貧”。因些,各級組織應每年對貧困戶進行一次“精準識別”,并實行第三方評估,對貧困人口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tài)管理。做到陽光操作、透明運行、公平濟困。
首先,應明確“貧”的具體標準,進行廣泛宣傳。應結合當?shù)亟洕l(fā)展的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家庭的人口數(shù)量、年齡結構、勞動力現(xiàn)狀及全年的收支需求等具體因素,科學合理地制定“貧”的標準和評選政策,并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通過會議、廣播、墻報、公開欄等形式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讓每一戶家庭都能“對號入座”,讓干部對“扶貧對象”心中有數(shù),并對評定“扶貧對象”工作進行民主監(jiān)督。讓真正的貧困戶享受黨的好政策。
其次,應摸準“貧”的基礎數(shù)量,分別建卡立檔。摸清貧困戶底子,把真正的貧困人口挑出來,是“精準識別”的關鍵所在。所以需要工作人員細心、認真的進行摸排。通過入戶調查、群眾評議、公告公示、抽查檢驗等多種手段和環(huán)節(jié),把貧困人口識別出來,并分別建卡立檔,確保不落下一戶貧困家庭、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員,確保程序透明、評定公開。
再次,應建立選“貧”的動態(tài)機制,做到精準管理。“貧困”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當一些家庭或個人致“貧”的因素消失后,通過相關的幫扶,可能就能脫了“貧”;而有些家庭或個人因意料不到的原因,很可能又成為了新的“扶貧對象”,所以,“貧困”是動態(tài)的,這就需要建立扶貧對象的動態(tài)機制,提高扶貧的精準管理水平。有關部門也應建立起貧困戶信息網絡系統(tǒng),將扶貧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tài)情況錄入系統(tǒng),并根據(jù)相關標準定期對扶貧對象進行考核,根據(jù)扶貧對象發(fā)展實際加以調整,使穩(wěn)定脫貧的家庭或個人及時退出,使應該扶持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
總之,實施“精準扶貧”貴在“精準識別”。而要“精準識別”,必須結合當?shù)貙嶋H,結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方法,確保全面準確地識別貧困對象,為實施精準扶貧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