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導游考試導游知識輔導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
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
一、中國傳統文化簡述
(一) 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
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四種形式的文化內容: 物質、行為、制度、精神
(四種文化形式的具體表現)
(二) 中國傳統文化六大特色
1、時間視角:歷史悠久、傳承連續而完整;
2 、空間視角:地域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 、主體: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
4、范圍和深度:內容廣泛、內涵精深;
5 、開放性:胸懷廣闊、海納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東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國古代思想流派
(一)簡述
夏以前:堯舜 “禪讓” 公天下
“ 三易”:夏代“連山易”、殷代“歸藏易”、 西周“周易”
“ 儒易”:春秋時儒家學派繼承的易學;
“ 道易”:道教產生后以太極八卦圖為其標記。
研究流派:“學理易” 探究易理
“ 術數易” 發展占筮(shi)之術
夏、商、西周“三代”產生的兩個極為重要的思想體系;
其一: 八卦易學體系
八 卦(傳伏羲創): 乾、坤、坎、離、艮、兌、震、巽
自然事物和現象: 天、地、水、火、山、澤、雷、風
其二:陰陽五行體系
一陰一陽謂之道,平衡則順,平衡打破則反常;
五行為: 金、木、水、火、土
相克:金→木→土→水→火→金
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墨家:春秋時 墨翟(di)創
“ 天志”觀基礎上的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攻等,代表了以手工業者為主的下層百姓利益。
兵家:春秋時 孫武; 戰國時 孫臏
孫武 “孫子兵法”十三篇
孫臏 “孫臏兵法”
法家:戰國中期形成,集大成者韓非子
法與國家治理的理論
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學術思想流派:農家、名家、縱橫家、陰陽家、雜家、楊朱學派等
(二) 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來傳統文化思想的主流)
1 、孔子學說(春秋末期)
(1)“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則;“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統治。
(2)“禮”是“仁”的外在表現,其功用是“整民”,“政之輿”。
(3)認知觀:“學而知之”,“學而時習之”;
教育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
修身觀:“修齊治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儒家流派的發展演變
(1)戰國 孟子
“仁政” 把孔子這一學說發展為系統的理論,“以德行仁”
“ 民本”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性善” 人之初,性本善;“仁、義、禮、智”
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苦勞餓空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漢代 董仲舒
“ 讖(chen)緯說” 今文經學與陰陽五行學說結合,天人感應;神化;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宋明理(心)學
兩宋 周敦頤、程頤與程顥、張載、朱熹(理或道學)
周、程、朱主張宇宙本原是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 認識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封建禮教。
張主張 氣為宇宙本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明代 王陽明(心學)
“ 心即理”、“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宋明理學融儒、釋、道為一體
(4)現代新儒學
20世紀20年代 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
以儒家學說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學, 尤其借助西方科學思想和方法所構建
(三)道家思想流派
道家:
春秋時期 創始人 老子
戰國時期 以莊子為代表
魏晉時期 “玄學”“貴無”派: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
“貴有”派:p22
(道教與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為《道德經》,把道家學術思想改變為宗教神學)
1、老子思想
核心存在于《老子》一書中,關鍵在于“道”。
p19:“道”的主要內容:“道”是宇宙本源,又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變化運行的規律。哲學上主靜、取弱、居柔,因條件改變而制動勝強而克剛,體現了正與反斗爭轉化的辨證思想。
治理國家應“無為而治”。
2、莊子思想
“自恣適己”,“無用之用”之道,“莊生夢蝶”
“超世”、“順世”、“游世”
(四)佛教思想流派
1、中原佛教的八大宗派
2、凈土宗和禪宗的要義
凈土宗:認為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可借助佛力與念佛所行之業力結合,往生凈土。
禪宗:主張以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主張“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見性成佛”的“頓悟”觀。
3、魏晉時儒、道、佛三家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格局p22
2011年中級導游考試導游知識輔導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
三、中國戲劇
(一)中國戲劇的產生、發展
●起源于上古原始社會的民間舞蹈
●奴隸社會:祭祀性歌舞,“優孟衣冠”
●封建社會:漢代“百戲”
盛唐:“參軍戲”、“歌舞戲”、訓練藝人的組織—梨園
宋金:多種形式歌舞雜戲融合產生“宋雜劇”,中國戲劇基本形成。
元代:戲劇史上的黃金時代,元雜劇也稱“元曲”。
明代:南戲發展成為傳奇。
清代:四大徽班進京,形成京劇。
(二)京劇(p29)
1、形成: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進京。徽班以唱徽調(以二黃調為主腔調)為主。
清嘉慶道光年間,以唱西皮腔為主的湖北漢調藝人進京,與徽班演員同臺演出,出現徽漢合流。
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黃腔即京劇形成。
2、虛擬性的程式化特點(p30) 規律性;規范性
3、流派、名家(p32)
●咸豐同治年間:“老三鼎甲”: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等
●光緒年間:“后三鼎甲”: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等
●民國初年:“四大須生”:余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
●海派:王鴻壽、蓋叫天、周信芳等
4、京劇的角色、臉譜等(p31)
(1)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
旦——表演女性人物的行當
凈——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男性人物(花臉)
丑——在鼻梁上抹以小塊白粉,扮演人物種類繁多
(2)臉譜
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主要用于凈角,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劇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為劇情服務。
(3)“四功五法”
四功——唱(唱功)、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五法——手(手勢)、眼(眼神)、身(身段)、步(臺步)、法(上述四種技藝的規格和方法)
(4)四大名旦
四)話劇
舶來的西方戲劇品種,“五四”之后,歐陽予倩等人將西方現代戲劇經驗引入國內,為中國話劇奠定基礎。
田漢: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獲虎之夜》、《名優之死》
曹禺:中國現代杰出戲劇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四、中國書法
(一)漢字書體及其演變(P42)
1、漢字的起源:圖畫與契刻
2、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蓋范圍:
(二)中國書法的特色p44
(三)中國書法流派、代表人物及書法作品 (p47-50)
五、中國繪畫
(一)中國繪畫的特點
1、中國繪畫的藝術形式: 一般以卷軸式展現,現存卷軸畫多為魏晉南北朝以后的作品。(P59)
(二)中國畫的藝術特征和基本技法
(1)藝術特征: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書畫同源,繪畫同書法、篆刻、詩文相互影響,使詩、書、畫、印相彰相益。
(2)基本技法
•運用線條點簇和墨色的變化等描繪對象,抒發情懷。
•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構圖方法。
•高度概括,突出主題的表現手法。
•不斷吸收外來藝術的精華,經過汲取、凈化豐富自己。
•中國繪畫與詩、書、印的有機結合。
(三) 中國繪畫的主要流派(p70)
(四)怎樣欣賞中國畫(P74)
1、如何評價中國繪畫
•評價繪畫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構圖、技法)
•評價繪畫的畫面語言(選題、氣韻、意境、格調)
•評價畫家的檔次(人品、學識、才情、思想)
2、如何欣賞中國繪畫
•氣韻(超越神貌的神氣、韻味)
•意境(意趣、境界)
•筆墨(與情感結合,線條憑借其活力,賦形象以生命)
•畫法(正規畫法形神兼備;寫意畫法不求形似,以無法為法;商品畫法無雅可言)
•詩、書、畫、印(畫中題詩,詩意如畫,畫境如詩,抒發心境;以書入畫,產生神采;畫上蓋印,畫印同輝;)
•留虛(計白當黑,是繪畫語言)
3.中國古代繪畫的名品杰作(P77)
(五)中西繪畫的比較p78
•西畫產生于公元15世紀前后,又分為古典油畫、近代油畫和現代油畫三個階段。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其繪畫題材各有側重:古典油畫題材多為宗教、神話故事,或者現實生活。
•散點透視與焦點透視
•寫意與寫實
•“點線結構”與“塊面結合”
•墨分五色與色彩世界
•西方重視光影與透視
•構圖:留空與全部著色
•中國講究詩、書、畫、印結合;西方僅簽名、留日期
•中國畫形式多樣,西式畫多鏡框、形式較少;題材也不同
•中國注重筆墨功夫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最新新聞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
- 管理會計師PCMA 免費試聽
- 中級管理會計師 免費試聽
- 稅務管理師 免費試聽
- 智能財務師 免費試聽
- 國際注冊會計師 免費試聽
- 國際財務管理師 免費試聽
-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 免費試聽
-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 免費試聽
- 注冊會計師考試 免費試聽
- 全國外貿會計考試 免費試聽
- 會計實務操作 免費試聽
- 管理會計師 免費試聽
-
初級會計職稱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實驗班
初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 -
中級會計職稱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