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一聽這四句話就發怒,會計千萬別說!
有人說,會計與老板發生分歧時,有可能發怒的一方100%是老板,顯然不會是作為下屬的會計。但一味埋怨老板發怒是否有意義呢?重要的是弄清楚老板憤怒的源頭是什么。會計應該明白,有些看似漫不經心或合情合理的話,很可能觸及老板的怒點和雷區。比如以下四句話:
一、“您說了算,怎么樣都行。”
公司周年慶將至,為了提高公司形象,給員工一個正面激勵,周年慶的各項活動都有專門的管理部門精密的籌備著,籌備過程中需要確定具體細節,各部門都有參與。別的部門準備了大量的方案和舉辦的地點,小禮品的種類,最后找到財務部門一起確定費用報銷的方案和總體預算情況,老板當然也是親力親為,親自到場參加會議,誰想到,討論2個小時,一看預算還算過得去,你只發表一句話:“您說了算,怎么樣都行。”
看起來是老好人一個,但當著老板的面絕對不能忽視自己的職責:舉辦會場是否能開出合規的發票?資金是否能夠分期支付?預算是不是有再次節約的可能?整體費用要做到什么科目?禮品發票改成什么能在所得稅前扣除?是否增加員工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風險?有責任心的會計,會珍惜每一個關鍵的環節,積極參與互動,而不是擺出習以為常的姿態,澆人一頭冷水,不出任何計策。老板都親力親為地出謀劃策了,問你意見,你隨便一句就敷衍了事。還表現一副很寬容、很聽話的樣子,做給誰看呢!
預算工作不敷衍,費用報銷要用心。
二、“有錢為什么不付”
當老板批評你付款單據都還沒簽字,為什么要給錢時,你說了一句:“有錢為什么不付?”
你在想供應商的業務員過來催著讓付款,反正要付的,公司有錢,事情老板也清楚,為什么不付。的確,企業幾乎不現付給供應商錢,這是為了其資金周轉。你作為一個會計,這都不知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老板沒批你就付帳,這顯然是你越位了,程序得正著走,不能倒過來。你樂意的話,就跟著老板一起做生意,不樂意的話,就別摻和生意經。你說“有錢為什么不付”,表面上是安慰老板資金充裕,其實潛意識里認為老板做生意心太黑了!毒蛇老板!
內控制度少不了,資金管理要效率。
三、“說了你也不懂。”
每次談到老板不太了解的話題,老板問為什么,你總是習慣說:“說了你也不懂。”最煩會計的這種自以為是,專業感爆棚的感覺!沒錯,對于會計科目、財務報告、資金管理等領域,不得不承認會計確實比老板熟悉得多。但這只是因為你常年從事于此,平時接觸的多而已。反過來,你知道公司治理和戰略規劃的區別嗎?你分得清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嗎?你能一眼看出客戶的需求是什么嗎?
老板可不是小白,不懂的東西你解釋解釋不就懂了嘛。沒有聽不明白道理的人,只有講不明白道理的人。你以為老板不懂你的這點小心思?你不過是想憑借那僅有的一點專業知識代替遠不如他們的財富和地位,在老板面前樹立一絲崇拜感而已。但是,老板那么聰明,為什么非得裝傻來迎合你?
專業知識要宣傳,耐心解釋更通俗。
四、“這是規定……”
營改增實施了,老板不明白明明是一般納稅人,為什么餐費不能開專用發票進行抵扣,你掛在嘴邊的就是“這是規定:稅法要求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外購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不視同銷售,因此沒有銷項稅額,其相應的進項稅額也就不能抵扣(否則相當于退稅)。”稅法知識是普及了,可是老板的汗也下來了。
在老板遇到交稅問題或突發稽查時,最害怕會計說出這句話的。老板認為你就是算稅的,如果交多少稅都是稅務局都定好了,老板都認為沒必要請會計了。要是真為企業著想的會計就應該直接沖上去幫老板解決問題,不需要假惺惺地說“規定”……
別怪老板小心眼,稅務政策多普及。
有意見、有分歧是每一個老板與會計都會經歷的事。令人苦惱的是,當老板和會計的關系陷入緊張之際,所謂理智的會計總是屢屢觸及老板的怒點和雷區而不自知,擺出一副“我最無辜”的姿態,好像一切都歸結于老板的不理解。再精準的語言也隱藏不了內心的實際惡意。你的語氣、措辭以及其中暗含著的意圖,這些逃不過老板們敏感的神經和細膩的心思。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