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如何進行納稅申報
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是企業較為常見的一種銷售貨物確認收入的形式,《企業會計準則―――收入》中將“分期收款銷售商品”解釋為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即商品已經發出,貨款分期收回(通常情況下超過3年)。如果延期收取的貨款具有融資性質,其實質是企業向購貨方提供信貸,一方面企業應當按照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金額,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通常應當按照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或商品現銷價格確定;另一方面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內,按照應收款項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如果與直線法攤銷結果差異不大,也可采用直線法)計算確定的金額攤銷,沖減財務費用。《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根據上述規定,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處理,會計上依從于權責發生制原則,稅務上則更多考慮稅收實現的可能性。因此兩者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確認收入的時間不同。會計準則要求只要符合收入的確認條件,即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應在商品發出日作銷售處理,核算銷售收入。稅法規定納稅申報銷售收入的時間為合同約定的分期應收款日。二是確認銷售收入的金額不同。會計準則確認的金額為商品銷售時的公允價值,一般情況下為會計確認收入當期商品的市場價。合同約定價與市場價之間的差額在合同期間分期沖減財務費用。稅法規定納稅申報本期確認收入的金額為合同約定的本期應收款金額,銷售商品的全部收入為各期應收款金額之和。舉例分析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處理。
2008年1月1日,A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某公司銷售一套大型設備,合同約定的銷售價為10000萬元,自2008年度起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額收款。該設備成本7500萬元,2008年的市場價8000萬元,A公司在2008年1月商品發出時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并收到增值稅額1700萬元。(A企業采用“內插法”計算出折現率為7.93%,計算過程略)詳見文尾。
一、根據上表的計算結果,A企業各期賬務處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銷售實現日的處理:
借:長期應收款 10000
銀行存款 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0
未實現融資收益
2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7500
貸:庫存商品 7500。
2.2008年12月31日(第一年末)的處理:
借:銀行存款 2000
貸:長期應收款 2000。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634
貸:財務費用 634。
2009年12月31日(第二年末)到第五年末,每年的會計處理相同,數據依次為:526,410, 283,147。
二、A公司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處理
1.2008年度匯算清繳申報
(1)2008年1月1日賬務的納稅申報處理:填報附表一《收入明細表》第4行“銷售貨物”主營業務收入8000萬元;填報附表二《成本費用明細表》第3行“銷售貨物成本”主營業務成本7500萬元。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1行“營業收入”及第2行“營業成本”。
合同約定2008年~2012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2000萬元(10000萬元的1/5),2008年~2012年的匯算清繳申報中應每年確認收入2000萬元,因此2008年度申報時,需要對已在財務上確認的8000萬元收入在附表三《納稅調整明細表》中進行納稅調整。
此項收入調整填報附表三《納稅調整明細表》第5行“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入”:第1列“賬載金額”8000萬元、第2列“稅收金額”2000、第3列“調增金額”0萬元、第4列“調減金額”6000萬元。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15行“納稅調整減少額”。
(2)2008年12月31日賬務的納稅申報處理:
財務處理在“未實現融資收益”中沖減的當期“財務費用”應填報附表二《成本費用明細表》第32行“財務費用”-634萬元,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6行“財務費用”并用負數調增了利潤。
由于此項費用不并入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同時填報附表三《納稅調整明細表》第36行“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的第4列“調減金額”634萬元,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15行“納稅調整減少額”。
2.2009年~2012年匯算清繳申報
(1)由于企業財務已將銷售收入8000萬元全額計入2008年度,因此2009年~2012年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直接調增收入2000萬元。
2009年度申報時填報附表三《納稅調整明細表》第5行“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入”:第1列“賬載金額”0、第2列“稅收金額”2000萬元、第3列“調增金額”2000萬元、第4列“調減金額”0。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14行“納稅調整增加額”中。2010年~2012年納稅申報中同類事項作相同處理。
(2)2009年度申報時,財務處理在“未實現融資收益”中沖減的當期“財務費用”應填報附表二《成本費用明細表》第32行“財務費用”-526萬元,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6行“財務費用”并用負數調增了利潤。
由于此項費用不并入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同時填報附表三《納稅調整明細表》第36行“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的第4列“調減金額”526萬元,該數據自動帶入主表第15行“納稅調整減少額”。2010年~2012年納稅申報中同類事項作相同處理。
完成上述5年的納稅處理后,A公司應納稅所得額中2008年~2012年銷售收入合計10000萬元,結轉銷售成本7500萬元。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