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改革"減法"換來企業發展"加法"
1月12日~14日,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召開期間,圍繞稅制改革和減稅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營改增減稅效應,記者采訪了江蘇、浙江、上海、河南、四川、吉林6省市國稅局局長和浙江、北京、廣東3省市地稅局局長,聽他們暢談稅制改革對各地經濟轉型發展帶來的可喜變化。
稅收降速度經濟增活力
7.5%、8.1%、7.5%、6.9%——這是分別位于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的浙江、河南、四川、吉林4省2016年前三季度的地區生產總值增幅。2.18%、1.4%、2.1%、2.1%——這是上述4省2016年國稅收入增幅。相比2012年,兩組數據都有所下降,但是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下降幅度不大的情況下,稅收收入增幅下降較多。
“稅收收入增幅下降較多跟經濟增速放緩有一定關系,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營改增和其他一系列減稅政策帶來了稅負下降。”浙江省國稅局局長龍岳輝告訴記者,2012年12月浙江省實施營改增試點以來,全省增值稅納稅人僅因營改增已累計減稅645.3億元,其中2016年1月~11月減稅278.8億元。
此外,近年來各地稅務機關不斷加大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積極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支持發展中國“智造”,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2016年,北京地稅局系統全面落實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有企業重組改制以及小微企業發展等稅收優惠政策,合計減免稅費574.5億元。”北京市地稅局局長楊志強說。
“2016年1月~11月,廣東地稅局系統減免稅費1309億元,其中改善民生減免368億元,鼓勵高新技術減免84億元,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減免20億元。”廣東省地稅局局長吳紫驪說。
“2016年,浙江地稅局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讓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能夠自動享受稅費優惠,確保‘應減盡減、應享盡享、一個不漏’,所轄小微企業稅收優惠享受面達到100%。”浙江省地稅局局長錢巨炎說。
“2016年,江蘇國稅局系統累計落實稅收優惠1899.1億元,相當于本省國稅收入的26%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每征收100元稅收,納稅人就能享受到26元左右的稅收優惠。”江蘇省國稅局局長胡道新說。
據上海市國稅局、地稅局局長過劍飛介紹,作為國內最早實行營改增試點的地區,2011年營改增前,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9%。2012年營改增后,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不斷攀升,服務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9%;2012年~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累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和研發中心分別達到193個、84個和73個。
“2016年,我省國稅局系統通過落實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和惠民生等稅收優惠政策,促進河南省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河南省國稅局局長孫榮洲說,“其中支持‘三農’建設,累計為近3萬戶涉農企業減免稅收44.1億元;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收33.5億元。2016年全省累計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4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超過64萬人”。
吉林省國稅局局長梅昌新表示,2016年,各省稅收增幅普遍低于本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充分顯示出營改增等減稅舉措帶來的減負效果明顯,稅收政策紅利在逐步釋放,對經濟助推作用日益顯現。
稅收改革的“減法”換來企業發展的“加法”
工業企業是營改增最大受益者
“吉林省屬于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推開營改增后,工業企業受益尤多。”談及營改增給工業企業帶來的利好,梅昌新以吉林省第一大產業汽車產業為例說,營改增后原征收營業稅的行業全部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汽車企業可以從這些行業獲得更多進項稅發票。“像中國一汽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5月以來新增加的服務類可抵扣進項稅就有6389萬元,這對企業發展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梅昌新說。
據了解,自2013年8月~2016年11月,河南省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含“3+7”行業、四大行業)因稅制轉換累計減稅77.7億元,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168.25億元。四川省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140.56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151.9億元。在經濟大省江蘇,自2012年10月試點營改增以來,工業企業獲得來自試點行業的進項稅抵扣額整體呈快速上升態勢:2012年為19.4億元,2013年為89.8億元,2016年前11個月達到270.5億元。
胡道新表示,2012年至今,隨著營改增試點行業和地區的不斷擴圍,原增值稅納稅人減負紅利呈快速擴大趨勢,營改增在拉動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改革行業(服務業)與傳統行業(制造業)之間的互動、互促,加快了新舊產能的轉換。
四川省國稅局局長劉建國告訴記者,2012年~2015年,四川省工業增值稅分別完成563.9億元、583.4億元、596.7億元和588.9億元。同期,全省工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0800.5億元、11578.5億元、12409億元和12804.9億元,工業增值稅與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5.2%、5%、4.8%和4.7%,呈逐年下降態勢。“從四川省統計局數據看,2012年~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稅收分別為1749.4億元、1820.3億元、1850.9億元和1843.9億元,而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23325.3億元、26769.1億元、29853.2億元和30227.9億元,其比重分別為7.5%、6.8%、6.2%和6.1%,同樣呈逐年下降趨勢。”劉建國說。
吉林和浙江兩省的情況也類似。從2012年~2015年,吉林省的工業增值稅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6.17%下降到5.58%。浙江省2015年工業增值稅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9%,與2012年的15.35%相比,下降了0.16個百分點。
“浙江與四川、吉林的經濟結構和企業利潤情況不同,工業增值稅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也有所不同,但與營改增前的2012年相比,近年來工業增值稅占工業增加值比重也有所下降,說明營改增對以工業企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利好。”龍岳輝介紹說,統計部門數據顯示,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從2012年的5.4%提高到2015年的6.07%,提高了0.67個百分點。“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浙江經濟增長壓力巨大,但營改增的減稅降負為浙江省工業企業帶來了利潤增長的‘加速度’。”龍岳輝說。
小企業是營改增最廣泛受益群體
據浙江省國稅局統計,自2012年12月1日該省啟動營改增試點以來,試點納稅人中的小規模納稅人共有96.82萬戶,全部實現減稅,減稅面達100%,累計減稅36.15億元。
據上海市國稅局、地稅局統計,2012年~2015年,上海市營改增試點小規模納稅人累計減稅75.7億元。2016年1月~4月,全市試點小規模納稅人累計減稅5.4億元;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的5月~11月,累計減稅18億元。
據吉林省國稅局統計,營改增試點啟動以來,該省試點企業中小規模納稅人全部實現減稅,特別是作為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中最大群體的小規模餐飲業,由于可享受3%的征收率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減稅效果尤其明顯:2016年5月以來,該省餐飲業小規模納稅人共繳納增值稅1.6億元,減稅額7400萬元,減負率達到31.62%。
據四川省國稅局統計,營改增以來,該省試點小規模納稅人74.4萬戶,占試點總戶數的88.57%,合計減稅38.57億元,平均稅負下降超過30%。數據還顯示,2012年以來,四川省稅務登記戶由94.8萬戶增加到目前的188.8萬戶,接近翻了一番。
稅負上升戶數在減少稅務幫扶要增加
在接受記者采訪過程中,部分局長提到,盡管營改增實現了所有試點行業和絕大部分試點企業稅負只減不增,也確實存在極少數企業稅負有所上升的情況。他們對此都高度重視,目前正全力幫助企業分析原因,積極尋找對策,把營改增的紅利最大限度落實到最大范圍的企業。
龍岳輝談到,截至2016年11月底,浙江省試點企業中稅負上升的共15971戶,占全部試點納稅人總戶數的1.41%。分析其原因,龍岳輝認為,稅負是一個時期數,對具體企業而言,其當期購進與銷售一般是不同步匹配的,且購進可抵扣項目與取得抵扣憑證也是不一致的。這些客觀因素都直接影響當期稅負。“比如建筑企業,多數企業通常要在整個工程竣工后,才會與分包單位或原料供應商結算款項,這就導致其獲取進項發票的時間往往要晚于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因此,一個項目的初期通常稅負會有所上升。”龍岳輝說。
劉建國談到,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至今,四川有1.52%的試點一般納稅人出現稅負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7”行業5454戶,四大行業7389戶。在他看來,這些納稅人稅負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個別納稅人仍未完全吃透政策,企業自身管理還不太適應。“增值稅對新的試點納稅人來講是一個全新的稅種,國稅機關雖然前期做了大量的政策宣傳和培訓輔導工作,但仍然存在個別納稅人對增值稅稅制原理和運行機制理解不深入,沒有用足用好增值稅進項抵扣和減免稅優惠政策。”劉建國說。
一些受訪的局長還談到,稅制轉換初期,一部分納稅人尚未完全適應新的稅制,沒有及時調整財務核算模式,梳理客戶對象,導致外購服務和商品沒有及時充分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短期內稅負有所上升。此外,部分納稅人在市場競爭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處于強勢地位的下游客戶為增加自身抵扣稅額而要求其必須選擇一般計稅方式,且全額按適用稅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使得這部分納稅人無法享受簡易計稅的過渡性扶持政策,造成了稅負上升。
受訪的局長們都表示,針對少數企業稅負上升的情況,2017年稅務機關將密切跟蹤企業稅負變動情況,對部分試點改革初期減稅效應不明顯的行業予以重點關注,加強調研和輔導,特別是對稅負增加的企業逐戶走訪調研,找出問題所在,與企業一起解決。同時,各地將強化納稅服務,全面落實稅收減免、差額征收和簡易征收等營改增優惠政策,幫助試點納稅人實現進項稅額應抵盡抵、稅收優惠應享盡享,并積極將政策執行中發現的問題向國家稅務總局反映。
政策雖給力企業當自強
受訪中,不少局長提到,盡管在本次營改增試點工作中國家層面在政策細節上作了大量科學合理的安排,稅務機關也為政策落實傾注了大量的心力,但企業自身努力的程度也至關重要。
位于四川的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建筑業企業,為適應營改增,通過及時調整供給、優化內部管理、改變總分支機構、加強和完善對經濟業務的跟蹤管理,促進了企業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型。2016年5月~11月,該公司繳納增值稅2737萬元,與原應納營業稅比較,減負549萬元,稅負下降比例為16.7%。
浙江省的烏鎮是著名的五星級景區,也是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面對營改增,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早籌劃,早準備,早調整,為充分享受進項稅額抵扣政策,對供應商進行篩選。營改增后,企業稅負由4.01%下降至1.47%,降幅達63.34%,減稅金額超過1800萬元。
上海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初就提前配備了專職從事增值稅管理的人員,專門聘請第三方開發和完善企業內部的增值稅管理核算系統,以全面滿足增值稅管理的要求。正是基于這樣提早籌劃的內控管理,營改增后,僅企業員工出差這一項取得的增值稅發票,每月即可降低成本上百萬元。
百勝餐飲吉林分公司是一般納稅人,在營改增后不斷改進財務管理,購進的固定資產、原材料等都盡可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2016年5月以來,企業稅負由5%下降至0.5%。“通過百勝餐飲在營改增中的實踐就可以看出,只要是管理規范、正規經營的一般納稅人餐飲企業,營改增后實際稅負都應該有所下降。”梅昌新表示。
過劍飛提到,交通運輸業是上海市2012年初即納入營改增的行業,改革初期稅負同樣有所增加。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該行業通過擴大投資、購置資產和規范管理等方法,自2012年7月起逐步實現了減負,至2012年底累計減負8000萬元。截至2016年12月底,上海市交通運輸業累計減負已達52.5億元,減負規模持續擴大。“可見,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隨著時間推移,只要企業經營管理不斷改進,進項抵扣就會越來越充分,營改增減稅紅利會越來越明顯。”過劍飛說道。
提升服務不停歇落實政策不打折
采訪最后,局長們還談了2017年在改進服務、落實政策、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的設想和打算。
在提升納稅服務方面,各地稅務機關將繼續牢牢把握“放管服”的要求,簡政放權,規范執法,大膽創新,千方百計降低納稅人的制度性辦稅成本,通過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著力規范稅收執法,優化辦稅流程,減輕辦稅負擔,想方設法解決“難點”,打通“痛點”,消除“堵點”,切實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在依法治稅方面,各地稅務機關將繼續牢固樹立科學任務觀,既要算好經濟、稅收協調發展的大賬,也要算好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細賬,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項工作目標和進度,既要堅決依法征稅,堅決不收過頭稅,又要堅決把各項減免稅政策落實到位,同時堅決打擊偷騙稅。
在服務發展大局方面,各地稅務機關將嚴格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落實好稅收優惠,服務好企業發展,全員抓落實,全程督落實,全力促落實,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轉型和優生態作出新的貢獻,以優質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