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四大所攬才青睞海外背景
快速擴張導致人才饑渴
我國有近14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數十萬家國有企業、近50萬家外資企業、300多萬家民營企業需要專業的審計和會計服務。近年來,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狂飆突進,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這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占據了國內審計市場的半壁江山,壟斷了我國所有海外上市公司以及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的審計業務,且紛紛實施中國擴張戰略,加大力度“跑馬圈地”。
去年10月中旬第一批起動校園招聘的“排頭兵”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齊齊亮相,且招聘規模比往年均有所擴大。
已成為內地會計服務業領跑者的普華永道,在中國的收入已占全球收入的5%。因業務量快速增長,除重點部署京滬穗深四個城市的業務之外,其余二線城市亦將逐步擴大自身規模。與此同時,普華永道工作重心將放在每年1000名人才的招聘和培養上,未來5年普華永道在中國的員工將超過1萬人。
“四大”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各類金融機構對包括財務總監、財務高管等在內的中高端財會人員需求不斷增長。日前,美世人力資源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印證了這一點。調查顯示,高級財會人員一直是企業的緊缺人才,財務總監被受訪企業列為最急需的6大財會人才之一。
不遺余力尋找人才
在CPA行業,由于人才不足而丟失客戶的事件經常發生,建行海外上市審計業務之爭就是如此。畢馬威一位注冊會計師透露,當初四大對建行審計業務的爭奪堪稱激烈,幾乎都派出了最強陣容參與競標,但建行覺得德勤和安永在人力儲備上稍嫌不足,首先否定了這兩家公司,最終畢馬威以金融人才方面的微弱優勢戰勝普華永道,取得了這單高達2億元的業務。
正是在這樣巨大的市場刺激下,四大在中國展開了史無前例的人才爭奪。
為了招攬人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在校園招聘上投入大量心力,招聘人數也是逐年增長。除了招攬未來的會計師之外,“搶人”行動在持有CPA資格的成熟人才中更為激烈。據了解,目前“四大”相互之間的人才“挖角”已經是業內人人皆知的事情。
去年,德勤拋出了一個高達1.5億美元的人才計劃,按照這一計劃,德勤在中國的員工人數將增長4倍。安永未來4年的人才戰略是在中國達到1萬員工。
“原來是人才圍著四大轉,現在是報紙廣告、網絡廣告、獵頭、員工推薦、全球崗位交換、一對一跟蹤,幾乎能用上的招數全部用上了,只為找到人才。”一位業內人士說。
海外背景最受歡迎
隨著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成立分公司或代表處,以及很多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轉戰國際市場,中國對于高層次財會人員和國際注冊會計師的需求愈發迫切,尤其對熟練掌握國際財會界游戲規則的海外人才青睞有加。
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列出的眾多招募崗位中,記者發現,諸如資深審計、財務總監、高級稅務籌劃顧問等崗位,均希望應聘者具有海外工作經歷,或有跨國公司從業背景,或持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對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汪希澄告訴記者,伴隨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步伐的加快,創造了大量對國際財會人才的需求。那些熟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視野、精通會計審計業務、能夠開拓國際市場的會計、審計是企業最急需的人才。之所以對海外人才特別青睞,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海外人才對于外資企業及國外經濟狀況的了解和適應程度比較高,具有較強的實踐運用能力,能夠很快進入工作狀態;二是目前國內本土人才所接受的專業教育與培訓,及對專業技能的靈活掌握尚有欠缺。
采訪中,汪希澄特別提到,“港才”比較符合“四大”的用人標準。這主要是因為香港與內地在地緣上比較接近,內地企業多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在聯交所掛牌的也不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無疑擁有一流的財會人才,特別是有3至5年經驗的人士,尤為企業所青睞。
據悉,德勤每年在香港嚴選20名精英進行重點培訓,作為后備人才。去年德勤在整個大中華區聘請了800新人,其中香港人約占1/3.
本土人才如何競爭
“四大”對海外人才格外青睞,并不意味著本土人才無施展才華的機會。汪希澄表示,在專業技能方面,隨著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與深造的重視,本土人才完全有能力勝任新形勢下的崗位要求,關鍵看個人是否努力、勤奮。
據了解,國內本土財會人才要想成為“四大”搜獵的目標,需要具備以下專業素質:
■專業精深。嫻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財務人員的必需。有國際眼光的雇主需要擁有國際專業視野,熟知本土、國際會計準則,了解國外市場運作規則、法律法規,掌握最新行業知識,始終站在專業、行業前沿的國際會計師。
■溝通順暢。面對國際化競爭,外語工具日益重要,掌握專業、嚴謹、精準的財務英語及嫻熟的英語溝通技巧,是國際會計師的基本要求。
■能力全面。世界500強中過半CEO都是財務出身的事實告訴我們,高級財務人員的前途寬廣。因此,一個合格的國際會計師,企業管理等知識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善于學習。財會人員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極強的學習能力,努力拓寬知識結構和專業視野。這是保證其不落后于時代,始終能夠把握行業發展動向,站在行業發展前端的重要本領。
除此之外,在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還要始終保持正直、誠信的品德,不做假帳,樂于助人。(上海人才市場報 梁杰 2006-4-25)
我國有近14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數十萬家國有企業、近50萬家外資企業、300多萬家民營企業需要專業的審計和會計服務。近年來,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狂飆突進,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這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占據了國內審計市場的半壁江山,壟斷了我國所有海外上市公司以及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的審計業務,且紛紛實施中國擴張戰略,加大力度“跑馬圈地”。
去年10月中旬第一批起動校園招聘的“排頭兵”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齊齊亮相,且招聘規模比往年均有所擴大。
已成為內地會計服務業領跑者的普華永道,在中國的收入已占全球收入的5%。因業務量快速增長,除重點部署京滬穗深四個城市的業務之外,其余二線城市亦將逐步擴大自身規模。與此同時,普華永道工作重心將放在每年1000名人才的招聘和培養上,未來5年普華永道在中國的員工將超過1萬人。
“四大”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各類金融機構對包括財務總監、財務高管等在內的中高端財會人員需求不斷增長。日前,美世人力資源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印證了這一點。調查顯示,高級財會人員一直是企業的緊缺人才,財務總監被受訪企業列為最急需的6大財會人才之一。
不遺余力尋找人才
在CPA行業,由于人才不足而丟失客戶的事件經常發生,建行海外上市審計業務之爭就是如此。畢馬威一位注冊會計師透露,當初四大對建行審計業務的爭奪堪稱激烈,幾乎都派出了最強陣容參與競標,但建行覺得德勤和安永在人力儲備上稍嫌不足,首先否定了這兩家公司,最終畢馬威以金融人才方面的微弱優勢戰勝普華永道,取得了這單高達2億元的業務。
正是在這樣巨大的市場刺激下,四大在中國展開了史無前例的人才爭奪。
為了招攬人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在校園招聘上投入大量心力,招聘人數也是逐年增長。除了招攬未來的會計師之外,“搶人”行動在持有CPA資格的成熟人才中更為激烈。據了解,目前“四大”相互之間的人才“挖角”已經是業內人人皆知的事情。
去年,德勤拋出了一個高達1.5億美元的人才計劃,按照這一計劃,德勤在中國的員工人數將增長4倍。安永未來4年的人才戰略是在中國達到1萬員工。
“原來是人才圍著四大轉,現在是報紙廣告、網絡廣告、獵頭、員工推薦、全球崗位交換、一對一跟蹤,幾乎能用上的招數全部用上了,只為找到人才。”一位業內人士說。
海外背景最受歡迎
隨著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成立分公司或代表處,以及很多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轉戰國際市場,中國對于高層次財會人員和國際注冊會計師的需求愈發迫切,尤其對熟練掌握國際財會界游戲規則的海外人才青睞有加。
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列出的眾多招募崗位中,記者發現,諸如資深審計、財務總監、高級稅務籌劃顧問等崗位,均希望應聘者具有海外工作經歷,或有跨國公司從業背景,或持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對此,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汪希澄告訴記者,伴隨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步伐的加快,創造了大量對國際財會人才的需求。那些熟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視野、精通會計審計業務、能夠開拓國際市場的會計、審計是企業最急需的人才。之所以對海外人才特別青睞,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海外人才對于外資企業及國外經濟狀況的了解和適應程度比較高,具有較強的實踐運用能力,能夠很快進入工作狀態;二是目前國內本土人才所接受的專業教育與培訓,及對專業技能的靈活掌握尚有欠缺。
采訪中,汪希澄特別提到,“港才”比較符合“四大”的用人標準。這主要是因為香港與內地在地緣上比較接近,內地企業多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在聯交所掛牌的也不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無疑擁有一流的財會人才,特別是有3至5年經驗的人士,尤為企業所青睞。
據悉,德勤每年在香港嚴選20名精英進行重點培訓,作為后備人才。去年德勤在整個大中華區聘請了800新人,其中香港人約占1/3.
本土人才如何競爭
“四大”對海外人才格外青睞,并不意味著本土人才無施展才華的機會。汪希澄表示,在專業技能方面,隨著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與深造的重視,本土人才完全有能力勝任新形勢下的崗位要求,關鍵看個人是否努力、勤奮。
據了解,國內本土財會人才要想成為“四大”搜獵的目標,需要具備以下專業素質:
■專業精深。嫻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財務人員的必需。有國際眼光的雇主需要擁有國際專業視野,熟知本土、國際會計準則,了解國外市場運作規則、法律法規,掌握最新行業知識,始終站在專業、行業前沿的國際會計師。
■溝通順暢。面對國際化競爭,外語工具日益重要,掌握專業、嚴謹、精準的財務英語及嫻熟的英語溝通技巧,是國際會計師的基本要求。
■能力全面。世界500強中過半CEO都是財務出身的事實告訴我們,高級財務人員的前途寬廣。因此,一個合格的國際會計師,企業管理等知識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善于學習。財會人員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極強的學習能力,努力拓寬知識結構和專業視野。這是保證其不落后于時代,始終能夠把握行業發展動向,站在行業發展前端的重要本領。
除此之外,在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還要始終保持正直、誠信的品德,不做假帳,樂于助人。(上海人才市場報 梁杰 2006-4-25)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