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妨礙會計事務所的誠信?
“誠信危機”路線圖
在美國,各類關于審計失誤的訴訟案件正以全球最猛烈的方式襲擊“四大”,德勤、安永、畢馬威和普華永道都在尋求額外的保護對抗官司。
訴訟產生的巨大壓力迫使“四大”極力游說有關政府部門采取措施保護會計師行業,由此引發新的疑問:風口浪尖中的“四大”是需要一場徹底調查,還是更需要一場救贖?
《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商會于2006年2月發布“審計:危機四伏的行業”的調查報告。
該報告將目前審計行業的危機現狀做了類似描述:1、法律對會計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2、會計準則寬嚴不同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3、審計事務所承擔的連帶責任不斷加重;4、公眾和監管者對會計行業的誤解越來越嚴重等。
報告甚至假設,一旦失去任何一家大型審計公司,導致“四大”演變為“三大”,將對美國資本市場和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自從安然丑聞之后,這是會計師事務所第一次成功地說服美國商會采取措施保護審計行業。
投資者帶來的訴訟會破壞“四大”,還是在推動審計行業的誠信建設?報告中的諸多觀點一度招致企業界強烈不滿。
不過,該報告中的另一觀點被廣泛接受:美國商會在報告中建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應該盡快采取措施,推動中小型審計公司與“四大”之間的競爭。
類似情形發生在英國,英國貿易產業部和財務報告委員會(FRC)于4月初發布一項報告指出,“四大”的壟斷局面已經造成大型企業選擇外部審計事務所的余地非常有限,如果“四大”中有一家倒閉,產生的劇烈影響難以預料。
該項報告針對審計員、監管者、經理以及投資者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高層認為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方面,沒有足夠的選擇余地。
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間難以形成競爭,也是公司不愿聘用中型事務所進行審計的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擔心中型事務所難以承擔審計國際分公司的任務,同時也擔心股東們不信任中型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這份報告指出,其實上市公司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家“四大”消失。
對比國內市場,審計失職案件引發的“四大”危機考驗還剛剛開始。“在這場考驗中,有關監管部門的態度比較曖昧。”有分析人士指出,“科龍―德勤”審計案的處罰程序進展十分緩慢,這暴露出法制體系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去年7月28日,財政部公布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顯示,在2004年度的檢查中,財政部抽查了5家具有證券期貨許可證的會計師事務所和13家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并對8家事務所和23名注冊會計師作出相應處罰。
其中,普華永道作為唯一一家國際所被查出在京東方、黃山旅游兩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方面出了問題,從而遭遇“責令整改”的處罰。這是監管機構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第一次進行公開處罰,但業界似乎更愿意看到后續抽查行動。
“串通造假”規避
漩渦中的德勤最近開始頻頻開口說話,自從德勤全球首席執行官白禮德、客戶和市場戰略全球主管合伙人利蒙參加博鰲論壇接受媒體訪問以來,德勤其他相關負責人接連多次接受媒體訪問。
白禮德將科龍事件歸結為“串通舞弊”,這一說法一直遭到業界反駁。
在4月5日召開的70多家具有證券類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議上,與會人士就“串通舞弊”作出了深入討論。
一方面,業界并不否認上市公司目前存在造假的事實;另一方面,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如何發現造假問題,這并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誠信缺失的問題。
事實上,不僅是“四大”,更為嚴重的是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時,未能控制住上市公司會計作假,甚至參與上市公司會計作假的事件。
出現這一問題的真實原因是什么?既不是業務能力問題,也不是工作失誤,真正的原因在于利益驅動。上市公司如果有強烈的造假動機,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繼續維持商業關系,便默許上市公司會計造假。
此外,串通舞弊的客觀原因是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存在問題,導致上市公司向會計師事務所購買審計報告的現象比國外更嚴重一些。
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有目的地變換會計師事務所,也為串通舞弊提供了外部條件。截至4月30日,2005年年報表明共有142家上市公司變換會計師事務所。
中注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注協已要求有關事務所加強前后任溝通,后任事務所要切實關注審計風險、謹慎執業。
為什么上市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出現異常情況的快速更換?中注協監察部正在尋找原因。
在目前的審計市場上,少數公司有著非正常的需求,主動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作假的審計報告。不僅上市公司需要虛假的審計報告,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著同樣的需求。
據一位合伙人透露,某上市公司總裁找他談條件,要求該所將公司每股兩分錢的利潤做到兩毛錢,結果這位合伙人不干。在下一年度,很自然便遭到解聘命運。
在注冊會計師行業進入四面楚歌困局的情況下,什么才是拯救注會行業強有力的、有效的手段?
事實上,美國SEC正在著手研究防范方法,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就更換審計師向SEC備案。他們認為,即便公司有充足的理由解雇審計師,比如審計師工作效率不高等,也必須進行簡要披露。
然而,對投資者而言,分辨哪些更換會計所是正當的,哪些是非正當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四大事務所都將不得不應付至少一樁涉嫌審計失職案
1. 2006年5月10日,普華永道(PwC)的日本公司被日本金融廳責令停止其最大客戶的審計業務兩個月(7月和8月)。原因是該公司的內部控制措施松懈,導致化妝品公司嘉娜寶出現會計欺詐行為。
2. 2005年9月,持續數年的日本保險公司狀告德勤一案有確切消息,德勤付出至少2億美元代價,成為全球審計公司有史以來為訴訟和解付出的最昂貴的代價。訴訟原因是德勤為美國一家再保險公司(FortressReInc.)提供違規審計服務。
3. 2005年8月2日,證監會宣布,科龍電器的財務報告與事實嚴重不符。德勤被認為涉嫌在對科龍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程序不充分、不適當,未發現科龍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等問題。德勤曾為科龍審計了從2002年至2004年的年報。
4. 英國會計調查與紀律委員會亦對德勤進行了獨立調查,理由是德勤涉嫌在此前的羅孚汽車公司倒閉案中,借羅孚復雜的公司治理結構為其避稅,并為此獲得額外報酬。
5. 香港廉政公署也指控創維主席黃宏生涉嫌行賄德勤合伙人鄭建中,偽造會計記錄,以達到上市目的。
6、 畢馬威遭到了清算人的起訴,原因是據報道,它為獨立保險公司的審計收取了3億英鎊。
7. 安永和德勤的個人會計師為公平人壽(Equitable Life)和Capital Corporation所做的工作,都等待著獨立審理的結果。(據公開資料整理 21世紀經濟報道 湯白露 2006-5-13)
在美國,各類關于審計失誤的訴訟案件正以全球最猛烈的方式襲擊“四大”,德勤、安永、畢馬威和普華永道都在尋求額外的保護對抗官司。
訴訟產生的巨大壓力迫使“四大”極力游說有關政府部門采取措施保護會計師行業,由此引發新的疑問:風口浪尖中的“四大”是需要一場徹底調查,還是更需要一場救贖?
《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商會于2006年2月發布“審計:危機四伏的行業”的調查報告。
該報告將目前審計行業的危機現狀做了類似描述:1、法律對會計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2、會計準則寬嚴不同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3、審計事務所承擔的連帶責任不斷加重;4、公眾和監管者對會計行業的誤解越來越嚴重等。
報告甚至假設,一旦失去任何一家大型審計公司,導致“四大”演變為“三大”,將對美國資本市場和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自從安然丑聞之后,這是會計師事務所第一次成功地說服美國商會采取措施保護審計行業。
投資者帶來的訴訟會破壞“四大”,還是在推動審計行業的誠信建設?報告中的諸多觀點一度招致企業界強烈不滿。
不過,該報告中的另一觀點被廣泛接受:美國商會在報告中建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應該盡快采取措施,推動中小型審計公司與“四大”之間的競爭。
類似情形發生在英國,英國貿易產業部和財務報告委員會(FRC)于4月初發布一項報告指出,“四大”的壟斷局面已經造成大型企業選擇外部審計事務所的余地非常有限,如果“四大”中有一家倒閉,產生的劇烈影響難以預料。
該項報告針對審計員、監管者、經理以及投資者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高層認為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方面,沒有足夠的選擇余地。
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間難以形成競爭,也是公司不愿聘用中型事務所進行審計的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擔心中型事務所難以承擔審計國際分公司的任務,同時也擔心股東們不信任中型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這份報告指出,其實上市公司也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家“四大”消失。
對比國內市場,審計失職案件引發的“四大”危機考驗還剛剛開始。“在這場考驗中,有關監管部門的態度比較曖昧。”有分析人士指出,“科龍―德勤”審計案的處罰程序進展十分緩慢,這暴露出法制體系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去年7月28日,財政部公布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顯示,在2004年度的檢查中,財政部抽查了5家具有證券期貨許可證的會計師事務所和13家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并對8家事務所和23名注冊會計師作出相應處罰。
其中,普華永道作為唯一一家國際所被查出在京東方、黃山旅游兩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方面出了問題,從而遭遇“責令整改”的處罰。這是監管機構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第一次進行公開處罰,但業界似乎更愿意看到后續抽查行動。
“串通造假”規避
漩渦中的德勤最近開始頻頻開口說話,自從德勤全球首席執行官白禮德、客戶和市場戰略全球主管合伙人利蒙參加博鰲論壇接受媒體訪問以來,德勤其他相關負責人接連多次接受媒體訪問。
白禮德將科龍事件歸結為“串通舞弊”,這一說法一直遭到業界反駁。
在4月5日召開的70多家具有證券類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議上,與會人士就“串通舞弊”作出了深入討論。
一方面,業界并不否認上市公司目前存在造假的事實;另一方面,作為會計師事務所如何發現造假問題,這并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誠信缺失的問題。
事實上,不僅是“四大”,更為嚴重的是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時,未能控制住上市公司會計作假,甚至參與上市公司會計作假的事件。
出現這一問題的真實原因是什么?既不是業務能力問題,也不是工作失誤,真正的原因在于利益驅動。上市公司如果有強烈的造假動機,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繼續維持商業關系,便默許上市公司會計造假。
此外,串通舞弊的客觀原因是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存在問題,導致上市公司向會計師事務所購買審計報告的現象比國外更嚴重一些。
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有目的地變換會計師事務所,也為串通舞弊提供了外部條件。截至4月30日,2005年年報表明共有142家上市公司變換會計師事務所。
中注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注協已要求有關事務所加強前后任溝通,后任事務所要切實關注審計風險、謹慎執業。
為什么上市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出現異常情況的快速更換?中注協監察部正在尋找原因。
在目前的審計市場上,少數公司有著非正常的需求,主動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作假的審計報告。不僅上市公司需要虛假的審計報告,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著同樣的需求。
據一位合伙人透露,某上市公司總裁找他談條件,要求該所將公司每股兩分錢的利潤做到兩毛錢,結果這位合伙人不干。在下一年度,很自然便遭到解聘命運。
在注冊會計師行業進入四面楚歌困局的情況下,什么才是拯救注會行業強有力的、有效的手段?
事實上,美國SEC正在著手研究防范方法,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就更換審計師向SEC備案。他們認為,即便公司有充足的理由解雇審計師,比如審計師工作效率不高等,也必須進行簡要披露。
然而,對投資者而言,分辨哪些更換會計所是正當的,哪些是非正當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四大事務所都將不得不應付至少一樁涉嫌審計失職案
1. 2006年5月10日,普華永道(PwC)的日本公司被日本金融廳責令停止其最大客戶的審計業務兩個月(7月和8月)。原因是該公司的內部控制措施松懈,導致化妝品公司嘉娜寶出現會計欺詐行為。
2. 2005年9月,持續數年的日本保險公司狀告德勤一案有確切消息,德勤付出至少2億美元代價,成為全球審計公司有史以來為訴訟和解付出的最昂貴的代價。訴訟原因是德勤為美國一家再保險公司(FortressReInc.)提供違規審計服務。
3. 2005年8月2日,證監會宣布,科龍電器的財務報告與事實嚴重不符。德勤被認為涉嫌在對科龍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程序不充分、不適當,未發現科龍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等問題。德勤曾為科龍審計了從2002年至2004年的年報。
4. 英國會計調查與紀律委員會亦對德勤進行了獨立調查,理由是德勤涉嫌在此前的羅孚汽車公司倒閉案中,借羅孚復雜的公司治理結構為其避稅,并為此獲得額外報酬。
5. 香港廉政公署也指控創維主席黃宏生涉嫌行賄德勤合伙人鄭建中,偽造會計記錄,以達到上市目的。
6、 畢馬威遭到了清算人的起訴,原因是據報道,它為獨立保險公司的審計收取了3億英鎊。
7. 安永和德勤的個人會計師為公平人壽(Equitable Life)和Capital Corporation所做的工作,都等待著獨立審理的結果。(據公開資料整理 21世紀經濟報道 湯白露 2006-5-13)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