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中介機構改革六年之痛
ISO9000認證、ISO14000認證,曾經是杭州佳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業務品種中的當家花旦。不過,彼時的當家花旦如今已經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而這樣的故事,正在浙江很多的民營認證咨詢機構上演著。
佳維公司總經理陳敦春苦笑著說,“2006年,公司沒有做過一個ISO9000或者ISO14000的認證咨詢業務,F在我們的主要業務已經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培訓了。浙江像我們這樣原來做認證咨詢的民營中介機構,現在很多都轉型了,認證咨詢太難做,做中介是要靠人脈的。”
《小康》在調查中發現,在浙江民營認證機構業務普遍蕭條的狀態下,也有日子依然過得不錯的企業。比如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隸屬于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下屬企業――浙江藍劍萬幫標準技術咨詢有限公司。該公司一位林姓業務人員表示,他們可以為企業提供從咨詢到認證的一條龍服務,“盡管國家規定做咨詢企業的不可以做認證,做認證的企業不可以做咨詢,不過我們這里可以”。浙江誠信認證有限公司管理人員張平則表示,這是他們現在業務難做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同樣,不少省份環保局下屬研究院也創辦ISO14000的認證機構,其競爭優勢不言而喻。
“從2005年11月1日國務院出臺的《認證咨詢機構管理辦法》(后稱《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到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認證這個原本有些混亂的市場更加混亂了。”從事認證活動已經整整10年的山東某認證咨詢機構負責人吳先生如是說。
據了解,2005年11月1日出臺的《管理辦法》將國家認證管理委員會的權力下放到地方質量監督局。各縣市級質監部門從而也開始做起了認證咨詢業務,這些質監部門的工作人員并不是咨詢師,不具備認證咨詢資質,要價還高于市場第三方認證咨詢機構。矛盾也隨之產生了。因為,各縣市質監部門是權力部門,地方企業如果有認證需求,一般更愿意找他們。另一方面,質量部門對認證咨詢機構的資質管理政策多變,導致很多民營認證咨詢公司選擇退出。
然而中介機構與行政機構的錯亂并不止于認證咨詢,稅務事務所等其它中介機構同樣如此。僅以河北石家莊市區為例,目前,河北石家莊市區共有近20家稅務事務所。最大的一家是從政府改制出去的長河稅務事務所,共有近60名員工,而其中在重要崗位任職的10多名技術管理骨干,均是原地方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或退休人員,企業年營業收入在400萬元左右,而其它十多家稅務事務所,沒有任何一家能夠達到這樣的營業水平。
2003年,熊瑞田在河北石家莊開了一家中等規模的稅務事務所,對于公司所處的總體市場環境,他告訴《小康》:“這個市場里有太多或明或暗非市場化的東西。法制不健全,和稅務局的關系難以厘清。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哪些業務是市場可做的,哪些業務是市場不可做的!
“本來稅務事務所是政府與企業間客觀獨立的中介機構,但是現在,一方面,是政府給你業務,你才有業務可做,另一方面,是企業支付你費用,你才有錢可賺。于是稅務事務所就失去了中介的中立立場,而變成了兩邊討好,一些稅務事務所甚至幫助企業弄虛作假。而整個稅務事務所行業協會的主管單位又是稅務局,監管又是真空!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中介機構目前有40人,年收入在600萬左右,是深圳同類機構中最大的一家,不過公司合伙人之一的易釗對企業的經營現狀并不滿意,“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是中國政府最早指定的涉外專利商標代理機構之一,F在一年的收入是2億元。以他們所有的背景和資源優勢,一般企業如何競爭?”
在與江蘇某市財政局主管過會計中介機構工作的一位公務員的溝通中,《小康》得知,在該市不到10家的會計事務所中,生意最好的是當初由該市財政局直屬會計機構改制而成的那家。
“市直改制的那家一年營業收入可以達到近300萬元,而其它會計事務所高的也就100萬元的年營業收入,低的甚至只有10萬元左右!
當《小康》詢問起其中的原因時,該工作人員顯得有一些無奈,“這近10家會計事務所,除了財政局市直改制的外,其它基本上是由市屬各區財政局以及縣財政局改制而來。表面上與政府的關系斷了,事實上還是藕斷絲連,改制人員雖然從機關到了企業,但因為和原來單位特殊那種關系,業務自然也不會發生什么樣的變更,各家保持著各家的勢力范圍,原來格局絲毫未動,6年前,蛋糕怎么切的,6年后,蛋糕還是怎么切的,甚至竟不曾有一家新的會計事務所出現。”
脫鉤改制的背后
中國的大部分社會中介機構是從1990年代初開始恢復和發展起來的。彼時,政府承擔了一部分中介機構的職能。但是,中介機構的中介性質,要求它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發揮簽證、決策支持和監督的功能。而由政府來行使中介機構的職能,顯然有悖于中介機構存在、發展的初衷。
于是,1999年國土資源部最先發出了《關于土地評估機構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的通知》。2000年5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轉發了國務院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領導小組《關于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實行脫鉤改制意見》(后稱《意見》),明確要求政府部門與中介機構在“人員、財務、職能、名稱”4個方面脫鉤。
此次中介改制幾乎涉及了所有中介機構,包括財政部門下面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建設部門下面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房地產咨詢、經紀機構;國資源部門下面的土地估價機構;司法部門下面的律師事務所;勞動部門下面的勞動力職業介紹機構;人事部門下面的人才職業介紹機構;國(地)稅局下面的稅務代理機構;專利部門下面的專利代理機構以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下面的質量認證咨詢機構等等。
當時《意見》中提出脫鉤改制工作的目標在于――“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中介機構管理體制和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自律性運行機制,促進中介機構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使中介機構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平等競爭的經濟組織!
熊瑞田感慨,“這6年,表面上看,中介機構和政府人員、財務、業務、名稱是脫鉤改制了。但是改,更多的是形改,神,很多地方還是沒能改過來--當年的直屬中介機構,至今還是和相關政府部門藕斷絲連,而這種藕斷絲連又直接惡化了中介機構的市場環境乃至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環境!
政企利益鏈條亟待打破
“像我們這些稅務中介機構在市場中還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首先我們可以保證國家收到企業應該上繳的稅款,其次我們也可以保護納稅人,只繳納自己應該繳納的稅款!睂τ谥薪闄C構自身更加健全的市場化發展,熊瑞田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嚴格的監管來規范權力和既得利益。
世紀方舟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王哲認為,那些由政府直屬改制而來的中介機構,由于和“娘家人”關系非同一般,占有了更多的信息資源,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但在他看來,這些優勢,卻可能是需要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公務員條例》等法律法規約束的。而當這種法律約束真正發揮作用時,整個中介機構市場狀況應該可以有所改善。
2006年4月初,國土資源部發出《關于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重點強調,“重點查辦國家工作人員干預和插手土地使用權等謀取私利的行為;評估中內外勾結、弄虛作假,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行為”。4月11日,許多媒體都不約而同地報道“國家認監委將向非法認證開刀”――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清理整頓非法認證專項活動。國家針對中介機構違法違規現象采取的一些舉措,也許可以讓熊瑞田們有一些希望可以期待。
而陳敦春總經理認為,國家對于中介機構的管理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政府為中介機構設立的準入門檻要合理,比如2002年,國家要求認證機構要取得營業資質,必須有2位高級審核員,很多企業因此被拒之于市場之外。同時,政府監管要有全面性,國家《認證認可條例》只管常規的ISO9000、ISO14000認證等,現在的職業資格認證種種又由誰來管理?“國家相關法律條文的出臺要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不能總等亂了再管。”
江蘇揚州財政局工作人員吳波認為,目前中國中介市場(尤其中小城市)還是一個行政化的市場,市場發育不成熟,想通過市場的力量,自發調節現狀是不太可能的,需要打破行政部門與中介機構之間現有的利益鏈條,對現有的中介機構進行分拆與合并。
“目前廣州地區共有190多家從事土地評估的中介機構。它們中那些由政府部門改制過來的、具有一定先天優勢的中介機構,開始出現分裂――由于自身的一些矛盾,骨干人員離職,自立門戶,也并不少見,市場的主體正在不斷增多!睆V東省土地估價協會薛副秘書長介紹。而這些不斷增多的市場中介主體,或許正是中介市場破除壟斷的希望所在。
易釗不諱言,中國中介機構市場的成熟、業務的發展壯大,除了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執行方面的種種問題,中介機構自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更像是掛靠在一個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下面的個體戶,缺少中介企業的品牌觀念,這也妨礙了中介機構的成長成熟。中國的中介機構需要向國外的中介機構學習,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分配機制。他們公司就常常探討如何改進管理,目前已經在深圳開了一家分公司,效果還不錯。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接受《小康》采訪時認為,中介組織由于自身性質所具有的公信力,是其它社會組織所不能擁有和實現的,但是在中國,這部分功能原來卻是由政府承擔的。現在中介機構想作為非政府組織獨立,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我國中介機構完全的獨立,乃至成熟,可能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因為,事實上它和中國的政治改革是聯系在一起的。”不過茅于軾認為,對于我國中介機構不盡如人意的現狀還是可以在技術層面上采取一些措施的:首先,中介機構的負責人,需要公開透明;其次,中介機構的財務狀況需要透明;最后,對于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以及稅務事務所等這些可能會與貪污、腐化有所關聯的中介機構,一定要重點監管。 (:《小康》雜志 陳建芬 2006-5-5)
佳維公司總經理陳敦春苦笑著說,“2006年,公司沒有做過一個ISO9000或者ISO14000的認證咨詢業務,F在我們的主要業務已經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培訓了。浙江像我們這樣原來做認證咨詢的民營中介機構,現在很多都轉型了,認證咨詢太難做,做中介是要靠人脈的。”
《小康》在調查中發現,在浙江民營認證機構業務普遍蕭條的狀態下,也有日子依然過得不錯的企業。比如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隸屬于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下屬企業――浙江藍劍萬幫標準技術咨詢有限公司。該公司一位林姓業務人員表示,他們可以為企業提供從咨詢到認證的一條龍服務,“盡管國家規定做咨詢企業的不可以做認證,做認證的企業不可以做咨詢,不過我們這里可以”。浙江誠信認證有限公司管理人員張平則表示,這是他們現在業務難做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同樣,不少省份環保局下屬研究院也創辦ISO14000的認證機構,其競爭優勢不言而喻。
“從2005年11月1日國務院出臺的《認證咨詢機構管理辦法》(后稱《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到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認證這個原本有些混亂的市場更加混亂了。”從事認證活動已經整整10年的山東某認證咨詢機構負責人吳先生如是說。
據了解,2005年11月1日出臺的《管理辦法》將國家認證管理委員會的權力下放到地方質量監督局。各縣市級質監部門從而也開始做起了認證咨詢業務,這些質監部門的工作人員并不是咨詢師,不具備認證咨詢資質,要價還高于市場第三方認證咨詢機構。矛盾也隨之產生了。因為,各縣市質監部門是權力部門,地方企業如果有認證需求,一般更愿意找他們。另一方面,質量部門對認證咨詢機構的資質管理政策多變,導致很多民營認證咨詢公司選擇退出。
然而中介機構與行政機構的錯亂并不止于認證咨詢,稅務事務所等其它中介機構同樣如此。僅以河北石家莊市區為例,目前,河北石家莊市區共有近20家稅務事務所。最大的一家是從政府改制出去的長河稅務事務所,共有近60名員工,而其中在重要崗位任職的10多名技術管理骨干,均是原地方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或退休人員,企業年營業收入在400萬元左右,而其它十多家稅務事務所,沒有任何一家能夠達到這樣的營業水平。
2003年,熊瑞田在河北石家莊開了一家中等規模的稅務事務所,對于公司所處的總體市場環境,他告訴《小康》:“這個市場里有太多或明或暗非市場化的東西。法制不健全,和稅務局的關系難以厘清。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哪些業務是市場可做的,哪些業務是市場不可做的!
“本來稅務事務所是政府與企業間客觀獨立的中介機構,但是現在,一方面,是政府給你業務,你才有業務可做,另一方面,是企業支付你費用,你才有錢可賺。于是稅務事務所就失去了中介的中立立場,而變成了兩邊討好,一些稅務事務所甚至幫助企業弄虛作假。而整個稅務事務所行業協會的主管單位又是稅務局,監管又是真空!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中介機構目前有40人,年收入在600萬左右,是深圳同類機構中最大的一家,不過公司合伙人之一的易釗對企業的經營現狀并不滿意,“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是中國政府最早指定的涉外專利商標代理機構之一,F在一年的收入是2億元。以他們所有的背景和資源優勢,一般企業如何競爭?”
在與江蘇某市財政局主管過會計中介機構工作的一位公務員的溝通中,《小康》得知,在該市不到10家的會計事務所中,生意最好的是當初由該市財政局直屬會計機構改制而成的那家。
“市直改制的那家一年營業收入可以達到近300萬元,而其它會計事務所高的也就100萬元的年營業收入,低的甚至只有10萬元左右!
當《小康》詢問起其中的原因時,該工作人員顯得有一些無奈,“這近10家會計事務所,除了財政局市直改制的外,其它基本上是由市屬各區財政局以及縣財政局改制而來。表面上與政府的關系斷了,事實上還是藕斷絲連,改制人員雖然從機關到了企業,但因為和原來單位特殊那種關系,業務自然也不會發生什么樣的變更,各家保持著各家的勢力范圍,原來格局絲毫未動,6年前,蛋糕怎么切的,6年后,蛋糕還是怎么切的,甚至竟不曾有一家新的會計事務所出現。”
脫鉤改制的背后
中國的大部分社會中介機構是從1990年代初開始恢復和發展起來的。彼時,政府承擔了一部分中介機構的職能。但是,中介機構的中介性質,要求它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發揮簽證、決策支持和監督的功能。而由政府來行使中介機構的職能,顯然有悖于中介機構存在、發展的初衷。
于是,1999年國土資源部最先發出了《關于土地評估機構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的通知》。2000年5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轉發了國務院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領導小組《關于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實行脫鉤改制意見》(后稱《意見》),明確要求政府部門與中介機構在“人員、財務、職能、名稱”4個方面脫鉤。
此次中介改制幾乎涉及了所有中介機構,包括財政部門下面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建設部門下面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房地產咨詢、經紀機構;國資源部門下面的土地估價機構;司法部門下面的律師事務所;勞動部門下面的勞動力職業介紹機構;人事部門下面的人才職業介紹機構;國(地)稅局下面的稅務代理機構;專利部門下面的專利代理機構以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下面的質量認證咨詢機構等等。
當時《意見》中提出脫鉤改制工作的目標在于――“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中介機構管理體制和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自律性運行機制,促進中介機構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使中介機構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平等競爭的經濟組織!
熊瑞田感慨,“這6年,表面上看,中介機構和政府人員、財務、業務、名稱是脫鉤改制了。但是改,更多的是形改,神,很多地方還是沒能改過來--當年的直屬中介機構,至今還是和相關政府部門藕斷絲連,而這種藕斷絲連又直接惡化了中介機構的市場環境乃至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環境!
政企利益鏈條亟待打破
“像我們這些稅務中介機構在市場中還是起著很大的作用的,首先我們可以保證國家收到企業應該上繳的稅款,其次我們也可以保護納稅人,只繳納自己應該繳納的稅款!睂τ谥薪闄C構自身更加健全的市場化發展,熊瑞田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嚴格的監管來規范權力和既得利益。
世紀方舟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王哲認為,那些由政府直屬改制而來的中介機構,由于和“娘家人”關系非同一般,占有了更多的信息資源,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但在他看來,這些優勢,卻可能是需要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公務員條例》等法律法規約束的。而當這種法律約束真正發揮作用時,整個中介機構市場狀況應該可以有所改善。
2006年4月初,國土資源部發出《關于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重點強調,“重點查辦國家工作人員干預和插手土地使用權等謀取私利的行為;評估中內外勾結、弄虛作假,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行為”。4月11日,許多媒體都不約而同地報道“國家認監委將向非法認證開刀”――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清理整頓非法認證專項活動。國家針對中介機構違法違規現象采取的一些舉措,也許可以讓熊瑞田們有一些希望可以期待。
而陳敦春總經理認為,國家對于中介機構的管理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政府為中介機構設立的準入門檻要合理,比如2002年,國家要求認證機構要取得營業資質,必須有2位高級審核員,很多企業因此被拒之于市場之外。同時,政府監管要有全面性,國家《認證認可條例》只管常規的ISO9000、ISO14000認證等,現在的職業資格認證種種又由誰來管理?“國家相關法律條文的出臺要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不能總等亂了再管。”
江蘇揚州財政局工作人員吳波認為,目前中國中介市場(尤其中小城市)還是一個行政化的市場,市場發育不成熟,想通過市場的力量,自發調節現狀是不太可能的,需要打破行政部門與中介機構之間現有的利益鏈條,對現有的中介機構進行分拆與合并。
“目前廣州地區共有190多家從事土地評估的中介機構。它們中那些由政府部門改制過來的、具有一定先天優勢的中介機構,開始出現分裂――由于自身的一些矛盾,骨干人員離職,自立門戶,也并不少見,市場的主體正在不斷增多!睆V東省土地估價協會薛副秘書長介紹。而這些不斷增多的市場中介主體,或許正是中介市場破除壟斷的希望所在。
易釗不諱言,中國中介機構市場的成熟、業務的發展壯大,除了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執行方面的種種問題,中介機構自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更像是掛靠在一個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下面的個體戶,缺少中介企業的品牌觀念,這也妨礙了中介機構的成長成熟。中國的中介機構需要向國外的中介機構學習,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分配機制。他們公司就常常探討如何改進管理,目前已經在深圳開了一家分公司,效果還不錯。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接受《小康》采訪時認為,中介組織由于自身性質所具有的公信力,是其它社會組織所不能擁有和實現的,但是在中國,這部分功能原來卻是由政府承擔的。現在中介機構想作為非政府組織獨立,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
“我國中介機構完全的獨立,乃至成熟,可能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因為,事實上它和中國的政治改革是聯系在一起的。”不過茅于軾認為,對于我國中介機構不盡如人意的現狀還是可以在技術層面上采取一些措施的:首先,中介機構的負責人,需要公開透明;其次,中介機構的財務狀況需要透明;最后,對于審計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以及稅務事務所等這些可能會與貪污、腐化有所關聯的中介機構,一定要重點監管。 (:《小康》雜志 陳建芬 2006-5-5)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