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藜在第三屆注冊會計師論壇上的演講
做大做強 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更大跨越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 劉仲藜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同志們:
首先,我代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向出席本屆論壇的各位來賓、各界代表表示誠摯的感謝,對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主席格雷厄姆?沃德先生、副主席費文?德瓦勒先生以及各位外國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當前,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會計職業國際化方興未艾,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正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是保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對行業建設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想就事務所的做大做強問題,談談我的意見和看法。
一、做大做強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隊伍規模、業務范圍、人員素質、執業質量、業務收入、協會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步。截至2006年4月30日,會計師事務所達到5639家,執業的注冊會計師6.98 萬人,2005年度全行業業務收入比上一年增長了20%。
建立起大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合理并存、結構均衡、和諧發展的事務所服務體系,是適應我國大中小型企業并存的多元化企業結構的。但從中國經濟與行業發展的需要來看,打造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能夠承接國內國際高端業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實現行業的做大做強,是我們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因為: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需要有相應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專業服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企業規模日益擴張,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迅速崛起:根據2005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資料,包括中石油等在內的18家中國企業入圍(其中包括2家臺灣公司和1家香港公司);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例,其國內分支機構就有幾千家,按照目前國內事務所的規模,恐怕任何一家事務所都難以獨立承擔其中一家銀行的審計業務;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幾年企業并購、重組的力度不斷加大,在過去的三年,中央國有企業已經由196家整合為168家,最終目標是保留80-100家。
大型企業集團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有相應規模的事務所提供專業服務。但目前國內事務所整體規模偏小,年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國內事務所只有100多家,擁有注冊會計師超過100名的事務所也只有50多家,迫切需要改變這種局面。
――經濟業務的復雜化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事務所提供品種多、內涵廣、水平高的專業服務。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業務多元化,使企業對專業服務的需求超出了傳統的會計報表審計服務,而對企業內部控制審核、資產評估、稅務鑒證以及管理咨詢和會計咨詢等方面的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同時,隨著全球資本市場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各種監管要求日益復雜和嚴格,企業需要熟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制度和法律、經濟及文化環境,都需要有專業人員提供相應的服務。
――會計服務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迫使事務所提高競爭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會計服務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競爭日趨激烈。國際會計公司具有上百年的發展經驗,擁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審計技術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調配和使用資源,在管理、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擁有國內事務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尤其是在一些高端領域對國內事務所造成巨大的沖擊。如果國內事務所不能夠正視這一現實,在守勢中覺醒,那么隨著高端客戶和高端市場的逐漸流失,我們的事務所或許只能越做越小,競爭力將越來越弱。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壓力,要求我們必須發展一批既大又強的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和排頭兵,承接高端業務,參與國際競爭,并影響和帶動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二、加強內部治理機制建設,構建事務所做大做強的制度基礎
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治理直接關系著事務所的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是事務所健康運轉和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會計師事務所無論規模大小、組織形式如何,都要注重提高內部治理的水平,建設良好的內部治理機制。而要實現做大做強,尤其需要加強內部治理機制的建設。如果只是規模上的做大,而缺乏好的治理機制,那么這種“做大”只是形式上的龐然大物,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強”。從現實來看,有些事務所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出現一些問題,產生一些矛盾,很難再上一個新臺階,甚至導致事務所解體,這與內部治理機制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關。可以說,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是事務所做大做強、健康發展的“瓶頸”。加強事務所內部治理,關鍵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完善事務所內部治理的制度建設。一個國家的正常秩序需要靠法律法規的約束,一個事務所的健康運轉則需要靠章程、協議的約束。文化、理念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中外的文化差異最明顯,但這么多的合資企業能夠合作下去,靠的就是規范有效的制度安排。事務所的管理和運行也是如此。
因此,要健全和完善事務所內部治理制度的建設。通過制定事務所內部治理相關指南,引導事務所進一步完善章程、協議,建立議事規則、決策規則、分配規則等制度,更好地解決法律融通、文化差異、利益協調等內部矛盾和問題,充分調動事務所內一切積極因素,促進事務所健康、穩定的發展。
――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與監督檢查機制。要研究建立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把內部治理的完善情況作為對事務所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將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的完善,與事務所的綜合評價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激發事務所提升內部治理水平的內在愿望。要完善監督檢查工作,將事務所章程、協議的完善程度、執行力度作為執業質量檢查的一項內容,加強對事務所內部治理水平的監督約束。
――加強正面引導和經驗交流。經過多年來的實踐,事務所在建立適應市場需求、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其中不乏好的做法、好的經驗。雖然對眾多各具特點的事務所不能以一種模式來統一規范,但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是可以互相借鑒的。因此,要鼓勵事務所之間進行內部治理經驗的溝通和交流,加強對公司治理特別是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的研究,借鑒他們在內部治理方面的成熟經驗和有益做法。
三、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為事務所做大做強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提供滿足多種需求的產品結構。會計師事務所也是如此,要想做大做強,必須依托相應的市場規模作為支撐,必須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在所提供服務的深度、廣度、品種、結構等方面下功夫。在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的基礎上,開發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并形成以自身特長為主導、滿足客戶多方面需求的多元化產品結構。
目前,國內事務所的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傳統的會計報表審計服務,非審計服務僅占業務收入總額的17%左右。事務所服務項目,還難以滿足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也導致眾多事務所爭奪有限的審計市場資源,從而產生惡性壓價等不正當競爭現象。而過于單一的服務品種,也不利于事務所分散經營風險,合理配置資源,不利于事務所吸引各方面人才的加盟,難以做大做強。
拓展行業執業領域,首先要建立更加公平、公開、開放的市場體系,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把能夠交給市場和中介機構完成的事情,盡量交給市場和中介行業,并進一步消除市場壁壘和各種人為的資格限定。
其次,要完善有關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制度,并嚴格執法。當前,新《公司法》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定審計制度,為拓展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領域奠定了法律基礎。要以新《公司法》的貫徹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工商管理部門的溝通,明確相關政策和要求,為年報審計制度的實施創造條件。
第三,要提高事務所的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對新興市場的研究與開發能力,不斷挖掘自身潛力,開發新的業務領域,提供新的服務品種,擴大業務范圍,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為事務所做大做強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
四、開發人力資源,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事務所做大做強的保證
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根本。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將嚴重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阻礙事務所實現做大做強。中注協2005年制定發布的《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就是行業人才“三十條”,系統提出了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立足制度創新、手段創新和機制創新,在行業后續教育、高級人才培養和后備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指導性強、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辦法和措施。
中注協已經啟動了行業人才“三十條”的貫徹實施工作,在做好會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培養途徑,加強高端人才培養。比如,舉辦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管理人員境外培訓班,與高等院校合作啟動行業EMBA的招生試點工作,舉辦行業英語及綜合能力測試,選拔和培養行業領軍人才,與境外會計職業組織合作,支持中國注冊會計師取得境外會計職業資格等等。中注協還將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與境外會計職業組織的合作與交流,著力培養能夠承擔國際業務、符合行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事務所管理人才。
事務所要重視行業人才 “三十條”的實施工作,要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納入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戰略之中,加大相關投入,在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激勵等方面的機制建設上要有新舉措,積極營造與高知識、高智慧職業性質相匹配的人才機制。廣大從業人員要增強自我學習意識,提高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
五、加強事務所文化建設,促進事務所的文化融合
作為以“人合”、“智合”為主要特征的事務所,文化建設對一個事務所的健康發展,有著特別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做大做強過程中,來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執業理念和風險意識,事務所的文化融合至關重要。事務所不能成為真正融合的集體,規模即使做大了,風險也會相應增大,根本談不上做強。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誠信”、“人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汲取現代管理的成果,廣泛借鑒西方合伙文化,認真研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務所生存和發展的科學規律,構建符合注冊會計師職業特征、有益于事務所健康發展的合伙文化,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未來發展,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具有重要意義。
事務所要通過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發展理念,形成合力、保證質量、樹立品牌,以此來吸引客戶、吸引員工、吸引合作伙伴。事務所合伙文化的關鍵,是以人為本。在管理理念上,要重合作意識,重團隊精神;在管理方式上,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在管理制度上,要能激勵人才,培養人才;在管理技巧上,要增強溝通,增強協調。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和壯大,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注冊會計師高智力的不斷投入。如果僅僅按照資合的原則來建立議事、決策、分配等規則,有可能埋沒人才,調動不了員工的積極性。因此,資合的所也要引進管理人才,要用人合的對策來彌補,讓資合與人合的力量共同發揮作用。要用制度和文化來體現、保障人合的管理。
六、不斷提升執業質量,是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核心
風險和質量控制是事務所發展的生命線,是事務所穩健發展實現做大做強的核心。隨著事務所規模的擴大,人員的增多,業務量的增大,對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控制要求也日益提高。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實行統一的執業標準和質量控制程序,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執業水平,從而確保事務所在做大的基礎上實現真正做強,是值得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上世紀末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國際會計公司在當地的成員所,沒有執行全球統一的執業標準,未能保持應有的執業水準,在風險和質量控制上出現重大問題,沒有及時預警即將出現的金融危機。
我國新近頒布的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實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為事務所提高執業質量、參與國際競爭和做大做強提供了條件。兩大準則體系是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兩把尺子,標準、質量、職業道德、風險防范和公眾利益盡在其中,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兩大準則體系,把兩大準則體系貫徹實施好,把高質量的準則轉化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事務所要以學習、貫徹兩大準則體系為契機,結合準則、結合業務,實實在在地抓從業人員的培養,抓執業能力的提高。要在新的執業起跑線上,抓出成效來。
會計師事務所的做大做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事務所的管理和發展是有規律的,需要我們認真探索,不懈追求。我十分贊成以“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規;l展”為主題舉辦本屆注冊會計師論壇,有規模才會大,治理好才會強,研究和解決好這兩大課題,是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更大跨越的必要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愿意和國際同行們一道,增進交流,加強合作,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奮斗!
謝謝大家!(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劉仲藜 2006-5-31)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 劉仲藜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同志們:
首先,我代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向出席本屆論壇的各位來賓、各界代表表示誠摯的感謝,對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主席格雷厄姆?沃德先生、副主席費文?德瓦勒先生以及各位外國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當前,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會計職業國際化方興未艾,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正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是保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對行業建設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想就事務所的做大做強問題,談談我的意見和看法。
一、做大做強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隊伍規模、業務范圍、人員素質、執業質量、業務收入、協會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步。截至2006年4月30日,會計師事務所達到5639家,執業的注冊會計師6.98 萬人,2005年度全行業業務收入比上一年增長了20%。
建立起大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合理并存、結構均衡、和諧發展的事務所服務體系,是適應我國大中小型企業并存的多元化企業結構的。但從中國經濟與行業發展的需要來看,打造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能夠承接國內國際高端業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實現行業的做大做強,是我們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因為: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需要有相應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專業服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企業規模日益擴張,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迅速崛起:根據2005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資料,包括中石油等在內的18家中國企業入圍(其中包括2家臺灣公司和1家香港公司);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例,其國內分支機構就有幾千家,按照目前國內事務所的規模,恐怕任何一家事務所都難以獨立承擔其中一家銀行的審計業務;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幾年企業并購、重組的力度不斷加大,在過去的三年,中央國有企業已經由196家整合為168家,最終目標是保留80-100家。
大型企業集團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有相應規模的事務所提供專業服務。但目前國內事務所整體規模偏小,年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國內事務所只有100多家,擁有注冊會計師超過100名的事務所也只有50多家,迫切需要改變這種局面。
――經濟業務的復雜化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事務所提供品種多、內涵廣、水平高的專業服務。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業務多元化,使企業對專業服務的需求超出了傳統的會計報表審計服務,而對企業內部控制審核、資產評估、稅務鑒證以及管理咨詢和會計咨詢等方面的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同時,隨著全球資本市場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各種監管要求日益復雜和嚴格,企業需要熟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制度和法律、經濟及文化環境,都需要有專業人員提供相應的服務。
――會計服務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迫使事務所提高競爭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會計服務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競爭日趨激烈。國際會計公司具有上百年的發展經驗,擁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審計技術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調配和使用資源,在管理、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擁有國內事務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尤其是在一些高端領域對國內事務所造成巨大的沖擊。如果國內事務所不能夠正視這一現實,在守勢中覺醒,那么隨著高端客戶和高端市場的逐漸流失,我們的事務所或許只能越做越小,競爭力將越來越弱。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壓力,要求我們必須發展一批既大又強的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和排頭兵,承接高端業務,參與國際競爭,并影響和帶動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二、加強內部治理機制建設,構建事務所做大做強的制度基礎
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治理直接關系著事務所的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是事務所健康運轉和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會計師事務所無論規模大小、組織形式如何,都要注重提高內部治理的水平,建設良好的內部治理機制。而要實現做大做強,尤其需要加強內部治理機制的建設。如果只是規模上的做大,而缺乏好的治理機制,那么這種“做大”只是形式上的龐然大物,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強”。從現實來看,有些事務所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出現一些問題,產生一些矛盾,很難再上一個新臺階,甚至導致事務所解體,這與內部治理機制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關。可以說,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是事務所做大做強、健康發展的“瓶頸”。加強事務所內部治理,關鍵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完善事務所內部治理的制度建設。一個國家的正常秩序需要靠法律法規的約束,一個事務所的健康運轉則需要靠章程、協議的約束。文化、理念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中外的文化差異最明顯,但這么多的合資企業能夠合作下去,靠的就是規范有效的制度安排。事務所的管理和運行也是如此。
因此,要健全和完善事務所內部治理制度的建設。通過制定事務所內部治理相關指南,引導事務所進一步完善章程、協議,建立議事規則、決策規則、分配規則等制度,更好地解決法律融通、文化差異、利益協調等內部矛盾和問題,充分調動事務所內一切積極因素,促進事務所健康、穩定的發展。
――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與監督檢查機制。要研究建立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把內部治理的完善情況作為對事務所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將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的完善,與事務所的綜合評價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激發事務所提升內部治理水平的內在愿望。要完善監督檢查工作,將事務所章程、協議的完善程度、執行力度作為執業質量檢查的一項內容,加強對事務所內部治理水平的監督約束。
――加強正面引導和經驗交流。經過多年來的實踐,事務所在建立適應市場需求、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其中不乏好的做法、好的經驗。雖然對眾多各具特點的事務所不能以一種模式來統一規范,但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是可以互相借鑒的。因此,要鼓勵事務所之間進行內部治理經驗的溝通和交流,加強對公司治理特別是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的研究,借鑒他們在內部治理方面的成熟經驗和有益做法。
三、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為事務所做大做強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提供滿足多種需求的產品結構。會計師事務所也是如此,要想做大做強,必須依托相應的市場規模作為支撐,必須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在所提供服務的深度、廣度、品種、結構等方面下功夫。在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的基礎上,開發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并形成以自身特長為主導、滿足客戶多方面需求的多元化產品結構。
目前,國內事務所的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傳統的會計報表審計服務,非審計服務僅占業務收入總額的17%左右。事務所服務項目,還難以滿足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現實需要,也導致眾多事務所爭奪有限的審計市場資源,從而產生惡性壓價等不正當競爭現象。而過于單一的服務品種,也不利于事務所分散經營風險,合理配置資源,不利于事務所吸引各方面人才的加盟,難以做大做強。
拓展行業執業領域,首先要建立更加公平、公開、開放的市場體系,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把能夠交給市場和中介機構完成的事情,盡量交給市場和中介行業,并進一步消除市場壁壘和各種人為的資格限定。
其次,要完善有關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法律制度,并嚴格執法。當前,新《公司法》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定審計制度,為拓展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領域奠定了法律基礎。要以新《公司法》的貫徹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工商管理部門的溝通,明確相關政策和要求,為年報審計制度的實施創造條件。
第三,要提高事務所的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對新興市場的研究與開發能力,不斷挖掘自身潛力,開發新的業務領域,提供新的服務品種,擴大業務范圍,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結構,為事務所做大做強創造有利的市場條件。
四、開發人力資源,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事務所做大做強的保證
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根本。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將嚴重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阻礙事務所實現做大做強。中注協2005年制定發布的《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就是行業人才“三十條”,系統提出了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立足制度創新、手段創新和機制創新,在行業后續教育、高級人才培養和后備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指導性強、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辦法和措施。
中注協已經啟動了行業人才“三十條”的貫徹實施工作,在做好會員繼續教育培訓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培養途徑,加強高端人才培養。比如,舉辦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管理人員境外培訓班,與高等院校合作啟動行業EMBA的招生試點工作,舉辦行業英語及綜合能力測試,選拔和培養行業領軍人才,與境外會計職業組織合作,支持中國注冊會計師取得境外會計職業資格等等。中注協還將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與境外會計職業組織的合作與交流,著力培養能夠承擔國際業務、符合行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事務所管理人才。
事務所要重視行業人才 “三十條”的實施工作,要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納入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戰略之中,加大相關投入,在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激勵等方面的機制建設上要有新舉措,積極營造與高知識、高智慧職業性質相匹配的人才機制。廣大從業人員要增強自我學習意識,提高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
五、加強事務所文化建設,促進事務所的文化融合
作為以“人合”、“智合”為主要特征的事務所,文化建設對一個事務所的健康發展,有著特別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做大做強過程中,來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執業理念和風險意識,事務所的文化融合至關重要。事務所不能成為真正融合的集體,規模即使做大了,風險也會相應增大,根本談不上做強。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誠信”、“人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汲取現代管理的成果,廣泛借鑒西方合伙文化,認真研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務所生存和發展的科學規律,構建符合注冊會計師職業特征、有益于事務所健康發展的合伙文化,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未來發展,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具有重要意義。
事務所要通過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發展理念,形成合力、保證質量、樹立品牌,以此來吸引客戶、吸引員工、吸引合作伙伴。事務所合伙文化的關鍵,是以人為本。在管理理念上,要重合作意識,重團隊精神;在管理方式上,要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在管理制度上,要能激勵人才,培養人才;在管理技巧上,要增強溝通,增強協調。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和壯大,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注冊會計師高智力的不斷投入。如果僅僅按照資合的原則來建立議事、決策、分配等規則,有可能埋沒人才,調動不了員工的積極性。因此,資合的所也要引進管理人才,要用人合的對策來彌補,讓資合與人合的力量共同發揮作用。要用制度和文化來體現、保障人合的管理。
六、不斷提升執業質量,是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核心
風險和質量控制是事務所發展的生命線,是事務所穩健發展實現做大做強的核心。隨著事務所規模的擴大,人員的增多,業務量的增大,對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控制要求也日益提高。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實行統一的執業標準和質量控制程序,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執業水平,從而確保事務所在做大的基礎上實現真正做強,是值得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上世紀末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國際會計公司在當地的成員所,沒有執行全球統一的執業標準,未能保持應有的執業水準,在風險和質量控制上出現重大問題,沒有及時預警即將出現的金融危機。
我國新近頒布的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實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為事務所提高執業質量、參與國際競爭和做大做強提供了條件。兩大準則體系是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兩把尺子,標準、質量、職業道德、風險防范和公眾利益盡在其中,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兩大準則體系,把兩大準則體系貫徹實施好,把高質量的準則轉化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事務所要以學習、貫徹兩大準則體系為契機,結合準則、結合業務,實實在在地抓從業人員的培養,抓執業能力的提高。要在新的執業起跑線上,抓出成效來。
會計師事務所的做大做強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事務所的管理和發展是有規律的,需要我們認真探索,不懈追求。我十分贊成以“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規;l展”為主題舉辦本屆注冊會計師論壇,有規模才會大,治理好才會強,研究和解決好這兩大課題,是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更大跨越的必要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愿意和國際同行們一道,增進交流,加強合作,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奮斗!
謝謝大家!(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劉仲藜 2006-5-31)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