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能否遏制財務丑聞
被業界稱為是中國會計和審計行業里程碑,且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質性趨同”的“新會計審計準則體系”(以下簡稱“新準則”)已于2月15日由財政部發布,并將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
理論界認為,新準則作為進一步完善中國資本市場的配套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可以更好地鞏固股權分置改革的成果,既有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保護社會公眾利益,也為資本交易提供了通用的國際商業語言,是中國積極應對資本市場全球化的重要步驟。
不過,即便是在歐洲,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過渡也意味著失誤、混亂和驚慌失措。前后僅僅10個月的消化時間,對于全國5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7萬多名注冊會計師來說,無疑是艱巨的挑戰。
新準則能否遏制財務丑聞?企業如何執行?相應的技術手段、約束機制、監管措施是否可以同步跟進?這些都給監管層提出了嚴峻挑戰。而對于新準則中諸如“公允價值”等在操作上的不確定性,更使得企業利用它來調節利潤的潛在空間增大。有鑒于此,財政部預計在8月對外發布新準則應用指南。
新準則影響利潤波動
―減值沖回被叫停,2006年部分公司利潤可能“一飛沖天”;債務重組方法有變,警惕某些高負債公司借此蓄意包裝利潤。
新會計準則主要在四方面有重大調整,即“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債務重組方法”、“存貨管理”及“公允價值應用”。而這四方面將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發生重要的影響。
減值資產一直是比較敏感的領域,因為減值沖回一般被認為是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常用手段―“盈利上升,多計提跌價準備;盈利下滑,再將跌價準備沖回。”而新準則堵住了有些企業通過計提來調節利潤的漏洞―“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后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
比如,一家公司生產了一批產品,今年有3億元的存貨,公司可以計提1億元做明年產品跌價的準備。按照以往的做法,如果明年產品跌價了,可以把1億元沖回來5000萬元,這樣利潤就被虛增。但這種做法現在被新準則叫停。業內預測,一些利用大幅計提減值準備進行利潤調節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將減值準備突擊沖回,否則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后,這些“隱藏利潤”將再也沒有機會浮出水面。由此推斷,一些“隱藏利潤”的行業和相關公司,其2006年利潤可能“一飛沖天”。
“債務重組方法”的變革是另一個亮點。新準則將原來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計入營業外收入。也就是說,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原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債務重組收益不能作為利潤、只能計入資本公積,是數年前財政部根據鄭百文的個案而制定的。當年三聯重組鄭百文前,后者僅欠建設銀行的債務就達22億元,為了確保重組成功,建行豁免了14億元,如果按照新規則,這14億元全部作為利潤的話,鄭百文將由每股虧損2-3元,一躍而為每股盈利5-6元。因此,盡管這一變革與國際準則趨同,但也很有可能對一些高負債公司利用債務重組蓄意包裝利潤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存貨計價方法的改變也會影響利潤。“存貨”新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這對于采用“后進先出”法進行存貨核算的公司和生產周期較長的公司將會產生一定影響―如果物價上漲,取消“后進先出”法,將使轉出的存貨成本減少,從而使利潤增加;如果物價下降,取消“后進先出”法,將使轉出的存貨成本增加,從而使利潤減少。
舉例來說,如果一家企業每年都采購一批鋼鐵作生產原料,去年買鋼鐵的價格是3000元/噸,今年是5000元/噸。在過去,企業可以采用“后進先出”法記賬,也就是說企業生產成本是5000元/噸。而實行新準則后,企業采取的是“先進先出”法記賬,生產成本就成了3000元/噸,從而增加了當期利潤。反之,如果原料價格下跌,就會減少當期利潤。因此,取消存貨核算的“后進先出”法對生產周期長、原材料價格波動大的上市公司影響較大。
“公允價值”難確定
―房地產等資產的價值評估受影響最大,這有可能成為某些企業調節和操縱利潤的新工具。
新準則體系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價值”來計量,這相對于以前中國會計史上以“歷史成本”為主要依據的計價基礎而言,可謂是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被廣泛引入,但“公允價值”如何取得,如何確保其可靠性,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難題。上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和介紹國際會計理論和方法時提到了國際上常用的“公允價值”概念,但只是在資產評估界小范圍使用,而且在實務操作中,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存在很大的爭議。
比如非貨幣交易,以前大多是按照賬面價值入賬,但按照新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一般情況下,將使利潤增加。例如,企業用自用的賬面價值為6000萬元的房產換入一塊土地,如果房產的公允價值為9000萬元,則將公允價值9000萬元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6000萬元的差額3000萬元計入當期損益,使利潤增加。
以前,從謹慎性原則出發,會計報表采用的是“成本和市價孰低法”。例如,企業投資房地產,投資成本1000萬元,即使后來漲到2億元,財務報表上顯示的還是1000萬元;采用“公允價值”估值入賬以后,意味著上市公司中的投資性地產溢價將在賬面上充分體現。但是公允價值并不等于市場價值,現在是2億元,如果一年后又跌到1億元了呢?怎樣來判斷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是否恰當,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否合理,這是困擾會計行業的難題,也將成為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是否合理的關鍵,目前公允價值談得最多,但是業內對公允價值的理解、下一步具體怎么操作都很困惑。
目前在實務操作中,對公允價值有兩種判斷方式:投資金融性資產的公允價值是依據公開認可的市價,即股票市價、基金市價和相應期貨市場價格;當沒有公開的市場價格作為依據時,通常以資產在未來一段時間里的可變現凈值作為參考,或者以中介機構的評估結果為依據。前者是按照歷史成本來計算,而國際慣例大多采用后者即收益現值法,通過測算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格。但事實上目前大部分評估機構采取的是重置成本法,而非收益現值法。粗略估計,國內評估機構采用重置成本法的占85%,采用收益現值法對現金流進行評估的僅占10%到15%。
顯然,“公允價值難以確定”讓中介機構很茫然,更讓市場擔心的是,由于“公允價值”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并容易被操控,其廣泛應用極有可能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工具,從而操縱上市公司股價波動。
針對廣泛運用公允價值帶來操作上的難度,會計界提出財政部包括相應的監管部門應盡快制定并公布一個具體指南,對于公允價值的定性和定量給予一個明確標準,使公允價值這個標準不會出現太大的差異。而新會計準則的推進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系列配套措施將在企業和監管層的博弈中進一步跟進。
(中國經濟周刊 張安伶 張瀟蘭 2006-6-26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理論界認為,新準則作為進一步完善中國資本市場的配套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可以更好地鞏固股權分置改革的成果,既有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保護社會公眾利益,也為資本交易提供了通用的國際商業語言,是中國積極應對資本市場全球化的重要步驟。
不過,即便是在歐洲,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過渡也意味著失誤、混亂和驚慌失措。前后僅僅10個月的消化時間,對于全國5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7萬多名注冊會計師來說,無疑是艱巨的挑戰。
新準則能否遏制財務丑聞?企業如何執行?相應的技術手段、約束機制、監管措施是否可以同步跟進?這些都給監管層提出了嚴峻挑戰。而對于新準則中諸如“公允價值”等在操作上的不確定性,更使得企業利用它來調節利潤的潛在空間增大。有鑒于此,財政部預計在8月對外發布新準則應用指南。
新準則影響利潤波動
―減值沖回被叫停,2006年部分公司利潤可能“一飛沖天”;債務重組方法有變,警惕某些高負債公司借此蓄意包裝利潤。
新會計準則主要在四方面有重大調整,即“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債務重組方法”、“存貨管理”及“公允價值應用”。而這四方面將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發生重要的影響。
減值資產一直是比較敏感的領域,因為減值沖回一般被認為是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常用手段―“盈利上升,多計提跌價準備;盈利下滑,再將跌價準備沖回。”而新準則堵住了有些企業通過計提來調節利潤的漏洞―“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后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
比如,一家公司生產了一批產品,今年有3億元的存貨,公司可以計提1億元做明年產品跌價的準備。按照以往的做法,如果明年產品跌價了,可以把1億元沖回來5000萬元,這樣利潤就被虛增。但這種做法現在被新準則叫停。業內預測,一些利用大幅計提減值準備進行利潤調節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將減值準備突擊沖回,否則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后,這些“隱藏利潤”將再也沒有機會浮出水面。由此推斷,一些“隱藏利潤”的行業和相關公司,其2006年利潤可能“一飛沖天”。
“債務重組方法”的變革是另一個亮點。新準則將原來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計入營業外收入。也就是說,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原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債務重組收益不能作為利潤、只能計入資本公積,是數年前財政部根據鄭百文的個案而制定的。當年三聯重組鄭百文前,后者僅欠建設銀行的債務就達22億元,為了確保重組成功,建行豁免了14億元,如果按照新規則,這14億元全部作為利潤的話,鄭百文將由每股虧損2-3元,一躍而為每股盈利5-6元。因此,盡管這一變革與國際準則趨同,但也很有可能對一些高負債公司利用債務重組蓄意包裝利潤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存貨計價方法的改變也會影響利潤。“存貨”新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這對于采用“后進先出”法進行存貨核算的公司和生產周期較長的公司將會產生一定影響―如果物價上漲,取消“后進先出”法,將使轉出的存貨成本減少,從而使利潤增加;如果物價下降,取消“后進先出”法,將使轉出的存貨成本增加,從而使利潤減少。
舉例來說,如果一家企業每年都采購一批鋼鐵作生產原料,去年買鋼鐵的價格是3000元/噸,今年是5000元/噸。在過去,企業可以采用“后進先出”法記賬,也就是說企業生產成本是5000元/噸。而實行新準則后,企業采取的是“先進先出”法記賬,生產成本就成了3000元/噸,從而增加了當期利潤。反之,如果原料價格下跌,就會減少當期利潤。因此,取消存貨核算的“后進先出”法對生產周期長、原材料價格波動大的上市公司影響較大。
“公允價值”難確定
―房地產等資產的價值評估受影響最大,這有可能成為某些企業調節和操縱利潤的新工具。
新準則體系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價值”來計量,這相對于以前中國會計史上以“歷史成本”為主要依據的計價基礎而言,可謂是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公允價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被廣泛引入,但“公允價值”如何取得,如何確保其可靠性,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難題。上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和介紹國際會計理論和方法時提到了國際上常用的“公允價值”概念,但只是在資產評估界小范圍使用,而且在實務操作中,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存在很大的爭議。
比如非貨幣交易,以前大多是按照賬面價值入賬,但按照新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一般情況下,將使利潤增加。例如,企業用自用的賬面價值為6000萬元的房產換入一塊土地,如果房產的公允價值為9000萬元,則將公允價值9000萬元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6000萬元的差額3000萬元計入當期損益,使利潤增加。
以前,從謹慎性原則出發,會計報表采用的是“成本和市價孰低法”。例如,企業投資房地產,投資成本1000萬元,即使后來漲到2億元,財務報表上顯示的還是1000萬元;采用“公允價值”估值入賬以后,意味著上市公司中的投資性地產溢價將在賬面上充分體現。但是公允價值并不等于市場價值,現在是2億元,如果一年后又跌到1億元了呢?怎樣來判斷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是否恰當,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否合理,這是困擾會計行業的難題,也將成為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是否合理的關鍵,目前公允價值談得最多,但是業內對公允價值的理解、下一步具體怎么操作都很困惑。
目前在實務操作中,對公允價值有兩種判斷方式:投資金融性資產的公允價值是依據公開認可的市價,即股票市價、基金市價和相應期貨市場價格;當沒有公開的市場價格作為依據時,通常以資產在未來一段時間里的可變現凈值作為參考,或者以中介機構的評估結果為依據。前者是按照歷史成本來計算,而國際慣例大多采用后者即收益現值法,通過測算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格。但事實上目前大部分評估機構采取的是重置成本法,而非收益現值法。粗略估計,國內評估機構采用重置成本法的占85%,采用收益現值法對現金流進行評估的僅占10%到15%。
顯然,“公允價值難以確定”讓中介機構很茫然,更讓市場擔心的是,由于“公允價值”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并容易被操控,其廣泛應用極有可能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工具,從而操縱上市公司股價波動。
針對廣泛運用公允價值帶來操作上的難度,會計界提出財政部包括相應的監管部門應盡快制定并公布一個具體指南,對于公允價值的定性和定量給予一個明確標準,使公允價值這個標準不會出現太大的差異。而新會計準則的推進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系列配套措施將在企業和監管層的博弈中進一步跟進。
(中國經濟周刊 張安伶 張瀟蘭 2006-6-26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