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政府大型工程建設中,到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投訴者不少,而總投資達3個億的四川省博物館項目開工以來,有關部門沒收到一件投訴信,也沒有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三超”現象。這只是四川省加強財政監督與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四川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監管制度,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追蹤問效監督等措施,打出了一套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的“組合拳”。
實施項目代建制:確保政府投資效益最大化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政府投資體制下,財政部門把工程建設資金直接撥給項目使用單位,由該單位自己負責工程建設和使用,增加面積、設施、提高檔次的沖動很難避免,建設中邊施工、邊變更設計、邊追加資金似乎成了常規。自采用新的項目代建制建設方式以來,四川省財政加強項目財政財務管理,服務項目建設,避免了“三超”現象,確保了政府投資效益最大化。
四川省財政廳制定了嚴格的資金支付制度和管理辦法,實行工程款支付三級審查制,確保了工程款及時支付和國家建設資金安全。采取動態分析的方法,預見性地分析可能出現超概的項目及投資額,形成監管項目動態投資平衡表,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可靠依據。及時跟蹤工程的投資、工期及質量,對監管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代建領導小組報告,形成了財政投資的預警機制,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在該省博物館建設項目中,四川省財政廳對博物館實施的土方回填方案進行認真審查,并進行投資優化,指出了項目管理公司提出的方案中存在的缺陷,項目管理公司按建議實施后,節約投資100多萬元。
派駐財政監管員:堵住項目建設腐敗的源頭
“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基建腐敗,今年我們將向總投資達342億元的43個省級重大政府性投資項目大規模派駐財政監管員,要讓老百姓的血汗錢見到實效。”四川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據悉,四川省是目前全國惟一實行向省級重大基建項目派駐財政監管員制度的省份。
財政監管員由省財政廳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全部具備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和5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大部分具有中級以上會計職稱和工程專業職稱。監管員派駐進入現場進行實時監管,對項目的財政性資金支付、各類合同的符合性以及設計變更等進行預審并簽注意見。監管員有權隨時查閱項目的財務數據,發現項目重大變更、預計投資超過概算,還有任何資金使用中的違規行為,將及時上報財政廳和有關部門。
從2002年試行向省級重大政府性投資項目派駐財政監管員以來,四川省財政廳共委托監管項目104個,累計總投資586億元,財政監管員發現和糾正項目擠占建設成本3214萬元,挪用建設資金180萬元,重復申報專項資金630萬元。
徹查違紀違規行為:斬斷伸向財政資金的黑手
從9月開始,四川省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建國以來本省最大規模的財政專項資金清理檢查,拉開了徹查違紀違規行為的序幕。
這次清理檢查對負責分配、撥付、管理和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的全省各級財政部門、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部門2005年以來所有財政專項資金進行徹查,用于改善農業生產、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的專項資金,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資金,與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有關的重大專項資金等成為此次清理檢查的重點。
“檢查分自查自糾、區市縣交叉檢查、區市縣抽查以及市級部門督察和直接檢查四個階段,這幾種清理檢查方式交替進行,有效防止查不嚴、查不實和查不準。”四川省財政廳負責人介紹道。對查出項目單位虛報冒領、擠占挪用財政專項資金的,將采取經濟、行政乃至法律手段全額追回,并將檢查結果作為今后安排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如果涉及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市級財政將相應扣減該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除追回資金、依法給予必要的經濟處罰外,對查出問題的項目單位,對領導和有關責任人將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查處。
投資評審發力:筑起節約型社會的安全閘
過去幾年四川省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發展狀況可以用“成績驕人”四個字來概括。該省堅持以基本建設項目評審為重點,切實做好項目概、預、結、決各階段評審,為財政投資管理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我們按照‘動態跟蹤、過程介入、嚴格監管、及時預警’的方式,通過認真細致地開展財政預算內基本建設項目的評審,審減了大量不合理資金,有力地遏制了建設項目中的資金浪費現象。”四川省財政廳投資評審中心負責人說道,通過開展對財政專項資金的審核,克服了各部門申報財政專項資金的盲目性和虛假性,規范了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管理;通過積極介入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過程,為財政部門編制項目預算、審批項目決算提供了可靠而科學的依據,為加強財政投資項目的監管和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3年―2005年,四川省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共評審各類大中型項目255個,項目送審投資額310.17億元,審定投資額287.74億元,審減22.43億元,綜合審減率為7.23%,有效地減少了項目支出、節約了財政資金,真正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