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答一
1.第42頁【例3-4】中(1)的會計分錄應改為:
借:在建工程 7990424.8
未確認融資費用 2546575.2
貸:長期應付款 10530000
銀行存款 7000
購買價款的現值=2106000×3.7908=7983424.8(元)
未確認融資費用=實際應支付價款-購買價款的現值=10530000-7983424.8=2546575.2(元)
由于上述計算差錯導致第43頁表格和分錄中的數據要作相應調整。
2.提問:第35頁第6行中“不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是什么意思,是否應該改為資產減值準備?
解答:這句話中的“不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目的在于提醒考生對于因債務人重組、非貨幣性交易轉出的存貨,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應按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而不要認為應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并且,該處的表述,實際隱含“不沖減資產減值準備”。
3.提問:第149頁【例8-1】中甲公司換入的鋼材的入賬價值沒有減去可抵扣的進項稅額17萬,而是把它計入了營業外收入。但是在涉及多項資產的非貨幣性交換的會計處理中,在計算換入資產價值總值額時,換入資產價值總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可抵扣的增殖稅進項稅額,沒有將進項稅額計入營業外收入。
解答:輔導教材沒有錯誤,不用調整。
4.提問:第345頁【例17-6】甲公司的核算為什么不調整報告年度的應交稅費?
解答:輔導教材正確。題中已明確指出“根據稅法規定,上述預計負債產生的損失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5.提問:第351頁【例17-9】第(4)筆分錄是不是可以不做?因為是調本年度的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費。
解答:這筆業務的相關收入費用都經調整計入了2007年度的利潤,2008年度計算得出的稅前利潤中將不再包含這筆業務的內容,從而在計算所得稅費用時也不會包括這筆業務的影響,因此必須在調整時做這筆分錄。
6.提問:在第二章存貨中,以前用的會計科目是“應交稅金”,現在都變成了“應交稅費”科目,請問哪個正確?
解答:輔導教材正確。根據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的規定,應該使用“應交稅費”科目。
7.提問:第25頁【例2-1】中(3)月初沖回時,是做與月初相反的分錄,還是做方向相同的紅字分錄?因為以前是做紅字的,是否現在有新的規定?
解答:輔導教材系按《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第178頁“材料采購”科目的要求編寫的。
8.提問:第196頁【例10-6】(3)中轉換股數19255547.6股,不足一股部分支付現金0.60元,我認為0.6股應該支付現金0.6×10=6元。
解答:輔導教材中的舉例重點在于幫助考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因此在許多方面做了簡化。該例沒有明確指出應采用哪種方式退股,因此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在實務中,應根據雙方當事人的約定進行處理。
9.提問:第42頁【例3-4】中折現率10%是怎么計算的?購入固定資產成本中3.7908是怎么來的?
解答:3.7908是折現率為10%的5年期年金現值系數。有關折現率和現值系數的計算可參考《財務管理》教材附錄。
10.提問:第87頁【例5-6】甲企業的賬務處理是否應改為:
借:投資性房地產--xx寫字樓(成本) 90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產--xx寫字樓(公允價值變動) 5 000 0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 2 700 000
貸:投資性房地產-xx寫字樓 90 000 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 700 000
解答:輔導教材是依據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編寫的。
11.提問:會計計量屬性是指什么?另外會計計量屬性中的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分別是什么含義,怎樣才能理解?
解答:會計計量屬性通常是指用貨幣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采用的標準。根據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1)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3)可變現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4)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5)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12.提問:“其他業務支出”這個科目是否已經更換為“其他業務成本”?
解答:是的。根據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的規定,應該使用“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13.提問:第74頁分錄(2)中的“工程物資”科目是否應該改為“原材料”科目?
解答:輔導教材中隱含原有存貨是專為工程購入的物資,如在題干中作了說明,可能會有助于理解。
14.提問:第96頁“(一)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第3點,怎么理解“衍生工具”及“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和“權益工具投資”等。
解答:衍生工具的定義請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有效套期工具,是指有效套期保值關系中的套期工具,具體請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權益工具投資,是指在權益工具方面的投資,比如股票投資。
15.第58頁【例3-12】(2)中“營業廳的累計折舊金額”的計算式改為“1800000×3%×8=432000(元)”。
其他例題中相關數字一起做相應調整。
16.提問:第90-91頁【例5-11】 、【例5-12】中的投資性房地產是否應該先轉回固定資產?
解答:兩個例子中均未明確投資性房地產收回后的用途,且出售距離收回的時間較短,因此教材的處理是可以的。
17.提問:修理車間的費用計入管理費用,還是制造費用?第27頁制造費用中有修理費,但是第59頁說計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卻沒有制造費用。
解答:作為企業單獨的職能部門,修理車間為企業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應先確認為輔助費用,再予分配,從而有可能計入制造費用。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通常應計入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
18.第394頁第6行,應改為“除上述項目外,利潤表中的銷售費用20000元至期末已支付”,同時,將該例題分析部分及表19-6、表19-7中有關數據作如下調整:
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50000+20000=70000元
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小計=946665+20000=966665元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75835-20000=355835元
刪去“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金額20000元
籌資活動現金流出小計=1282500-20000=1262500元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82500+20000=-862500元
補充資料中“財務費用”項目金額=41500-20000=2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