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1日,我部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京共同主辦或協辦了三個系列會計國際會議,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受托人會議(9日-10日)、中日韓三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9日-10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大會(10日-11日)。此次系列會計國際會議聚集了全球會計界重量級人物,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主席和各地區的受托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主席和理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主席、大型跨國會計公司總裁等,可謂會計界的國際盛會。與會各方就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國際會計準則的未來發展、區域會計合作與交流,美國金融危機及公允價值會計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與此同時,我部領導通過會見、演講等方式,向來自全球與會代表介紹了中國會計準則建設與實施、趨同與等效的實際做法和經驗,受到各國和國際組織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評價。總體而言,此次會計國際會議周安排很緊湊,內容很充實,成果很有效,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有關情況如下:
一、系列會計國際會議的基本情況
(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受托人會議
10月9日-10日,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受托人會議首次在北京舉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受托人會議每年召開4次,主要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工作情況、資金運作、人員任命等重要問題進行討論并作出決定。作為基金會的最高管理機構,受托人首次將其例會在中國舉辦,且由我部參與協辦,是對其與中國財政部合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是對我國會計改革和國際趨同所取得的成績的認可。
在受托人會議召開之前,謝旭人部長和王軍副部長會見了基金會受托人主席、荷蘭前副首相兼財長蓋爾特?扎爾姆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主席戴維?泰迪爵士及隨同人員。雙方就中國會計準則建設和實施、會計國際趨同和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治理結構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謝部長介紹了中國會計準則的建設和實施情況,并表示,中國財政部希望基金會為新興市場和轉型經濟國家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從而實現會計國際趨同創造有利環境,中國愿意繼續參加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內部工作;希望理事會在準則制定過程中更多地考慮新興市場和轉型經濟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僅反映發達市場的要求,也要考慮廣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希望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積極發揮在促進會計準則國際等效認可方面的作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受托人主席扎爾姆介紹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治理結構改革工作的進展情況,并對中國在會計國際趨同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戴維?泰迪爵士介紹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中國的雙邊合作情況。王軍副部長和劉仲藜會長還分別宴請了全體基金會受托人代表。辦公廳主任胡靜林、會計司司長劉玉廷、國際司副司長陳詩新、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副主任肖書勝等參加了上述會見。
(二)中日韓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
10月9日-10日,2008年中日韓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在北京舉行。劉玉廷司長和日本、韓國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分別介紹各國會計準則建設、實施和國際趨同情況,重點討論了如何擴展亞洲-大洋洲國際或地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問題,達成了共識,擬在會后穩步推進此項工作。會議還對當前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一系列反應,以及對會計準則的影響表示了關注。來自日本會計準則理事會、韓國會計準則理事會、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香港會計師公會、澳門核數師暨會計師注冊委員會,以及我部的40多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王軍副部長出席會議,會見了與會全體代表,并對會議所取得的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高度評價了中日韓三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推動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所發揮的作用。同時指出,創建更加靈活的機制、吸納更多元化的觀點,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亞洲-大洋洲國家或地區的會計趨同,攜手并進,共同促進亞大各國經濟的發展。
(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大會
10月10日-11日,由我部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聯合主辦、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協辦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大會首次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圍繞著明日資本市場的主題,從準則制定機構、監管機構和報表編制者等多角度探討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發展議題,王軍副部長作了題為“攜手共進、服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主題演講。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理事和專家詳細介紹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項目的最新進展情況和未來發展動態,劉玉廷司長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中國會計準則建設與實施、國際趨同等效的實際情況和基本經驗,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這對于進一步采用或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必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副部長介紹了我國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過去5年來,會計準則建設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取得的進展,并詳細闡述了中國堅持的趨同原則。王副部長指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各國或地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應當開放兼容,推進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應當創新機制,在完善各國會計監管體系基礎上促進相互間的協調和國際會計監管體系的構建;應當公正透明,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與價值,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包括XBRL在內的會計信息化技術標準的建立和使用;應當順應時勢,推動會計職業的國際化,并進一步密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有效應對新形勢帶來的新挑戰。
針對當前金融危機形勢,王副部長指出,第一,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各國會計職業界,應積極行動起來,合作應對挑戰,服務與促進國際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發展。第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各國會計職業界要牢固樹立信心和信念,并建立科學高效的應對和完善機制。第三,各國要采取措施確保會計準則在本國的平穩有效實施。中國會計準則的平穩有效實施,不僅服務于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是為會計服務于世界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發展做貢獻。
二、需要關注和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美國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
本次系列會計國際會議恰逢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了《2008年緊急穩定經濟法》,涉及美國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準則。這不屬于本次會議的議題但難以回避,成為系列會計國際會議的熱點。
基金會受托人會議原定議題未作深入討論,重點討論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意見,會后受托人發布了新聞公告,明確指出支持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當前金融危機所作出的回應、以及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合作計劃。
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大會期間,劉玉廷司長應邀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副首席會計師朱莉?埃爾哈特女士就公允價值問題交換了意見。朱莉女士表示,SEC應美國《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的要求,在救市法案通過后90天之內完成美國會計準則公允價值的研究(研究報告將于2009年1月初提交),并非研究是否暫停或取消公允價值會計或是美國第157號會計準則,而只是為了考察第157號準則運行的情況如何,將對第157號準則的應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對于提高美國與國際準則的趨同質量是有幫助的。朱莉女士表示,在可能的情況下,可與我們溝通研究進展情況。
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赫茲先生原定率團訪問中國的計劃未能成行,但該委員會理事湯姆?林斯梅爾參加了本次會議,并于10月13日來會計司介紹了有關情況。他指出,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確有待進一步完善,但與金融危機并無直接聯系,正如用體溫計給病人量體溫,公允價值是體溫計,發燒要從病人身體本身找原因,而不能歸咎于體溫計。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次貸引發的流動性不足、金融創新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監管,金融危機并不是由公允價值導致的,恰恰相反,要通過這次金融危機進一步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相關會計準則,提高會計準則在揭示、控制風險方面的功效。
(二)積極推進中美會計合作和會計等效工作
今年4月劉玉廷司長率團訪問美國,并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簽署了《中美會計合作備忘錄》,在加強雙方會計合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工作機制等方面達成共識。會計司已向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派出工作人員,加強人員交流。中美會計等效已正式列為中美經濟聯委會對話議題。中美會計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礎,在當前美國出現金融危機、且美國積極向國際準則趨同的背景下,經與美國SEC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交換意見,雙方認為,今后積極推進中美會計合作、開展中美會計等效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三)擴展和深化亞洲-大洋洲國家或地區會計合作與交流
在10月9日-10日的中日韓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上,中日韓三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負責人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一致認為,應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維護亞洲各國經濟利益,有必要加強亞洲和大洋洲等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會議期間,會計司還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和理事、澳大利亞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兼基金會受托人)、新加坡財政部和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代表,就如何擴展和深化亞洲-大洋洲國家或地區會計合作與交流問題交換了意見。各方商定,通過原定2009年3月在中國舉行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地區政策論壇,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發起創建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合作機制,旨在促進亞洲和大洋洲更多的國家或地區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與之趨同,并結合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項目提供建設性意見,從而促進亞大各國經濟的穩定和繁榮。
三、下一步的工作
(一)密切跟蹤美國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抓住時機,辦好我國自己的事情
由于美國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公允價值問題,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必將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為此,我們將密切跟蹤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會計準則制定和公允價值計量的后續動態,加強公允價值研究力度;同時,保持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溝通,積極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已經專門立項的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的研究制定,以便從中借鑒。值得提出的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已按我國準則修改了國際關聯方準則,近期再征求意見后公布。
(二)積極籌備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政策論壇,推動建立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合作機制
我部定于2009年3月在北京舉辦第三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地區政策論壇。根據本次中日韓會議達成的共識,三方將在會后穩步開展亞洲和大洋洲國家或地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合作機制相關具體工作。屆時我們作為明年地區政策論壇的主辦方,將對這一合作平臺的名稱、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等問題,在論壇召開前提出草案征求各方的意見。中日韓三國的這一設想,得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贊同和支持,認為這一平臺搞好了,將會在全球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亞大地區、歐盟、美國三方機制,對于完善高質量全球會計準則具有重要意義。
(三)落實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持續趨同機制,做好我國會計準則的完善、實施和國際等效工作
今年1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來訪并與我部簽署了準則持續趨同機制。5月份,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專門派出理事和總監來華就中國準則實施情況進行考察,對我國新會計準則的有效實施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賞。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落實完善持續趨同機制,參與國際準則制定(包括公允價值計量項目),進一步做好我國準則的完善、實施和國際等效相關工作。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 200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