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仍是重中之重 但需警惕政策"超調"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昨天再次制造"意外",宣布上調存準率50個基點。

雖然物價仍在高位,但工業增加值指標顯示經濟有降溫跡象。(劉建平制圖)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昨天再次制造"意外",宣布上調存準率50個基點,政策緊縮力度超乎國內學者和機構投資者的主流判斷。
此前一天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物價上漲速度超過預期,但經濟降溫態勢明顯,"宏觀熱、微觀冷"狀況讓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可能暫時進入政策沉默觀察期。一些市場人士擔心,若政策持續收緊,2008年的政策"超調"的后果可能出現輪回。
不少人還清晰地記得,2008年的中國經濟曾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坐了一次過山車:當年1月開始,由于擔心經濟過熱,央行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5%,此后,3月25日、4月25日、5月20日、6月15日、6月25日,央行又接二連三上調存款儲備金率至17.5%。其時全球金融危機苗頭已現,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在下半年的集中爆發,央行不得不快速放松銀根,以保證經濟增長。市場分析認為,2008年上半年央行密集出臺調控政策,尤其是6月份的調控政策是失誤的決策,導致了2008年下半年政策轉向的難度。
如今的情況,似乎又回到了當初的原點:一邊是CPI仍然很高,央行也在不斷地顯示抗擊通脹的決心,收緊貨幣,但另外一方面,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小企業缺錢的消息就不絕于耳,時至4月份經濟數據公布,經濟降溫的數據更是初步彰顯。這讓不少觀察人士擔憂,是否貨幣政策又超調了?
對此,昨日多位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經濟降溫的跡象并不明顯,"超調"的說法還為時過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就認為,去年全年的GDP增速為10.3%,而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也達到了9.7%,這個速度并不低,因為去年同期的GDP增速為11.9%。此外,4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同比漲幅回落并不足以說明經濟增長放緩,因為環比數據顯示還是在增加的。
"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依然較大和外匯占款較多的情況下,僅憑公開市場操作難以完全回收過多流動性,因此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是非常必要的,并不存在超調的擔憂。"連平說。
不過,申萬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的觀點略顯謹慎。李慧勇首先明確表示,經濟增長有減速的跡象,但政策層面需要在"抗通脹"和"穩增長"兩個目標中做一個權衡,現在還沒有到放松貨幣政策的時候。但李慧勇也提醒,"值得注意的是,既不能出現像2008年那樣過度收緊銀根的事情,也不能像2010年二三季度那樣出現過早放松政策執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