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內控落地加速度
2011年,中國企業不可逆轉地迎來了內控時代。
截至6月底,山東、湖南、廣西、湖北、天津等全國30個省份已全部行動起來;格力電器、濰柴動力、興業證券、柳工集團等216家由財政部和證監會共同確定的內控試點企業也已全面推開內控落地工作。
此時,距離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從而正式確立中國企業內控規范體系僅一年多時間。
政府的力量
2010年5月30日,山東省企業內控動員大會召開,在全國率先打響了落實內控的第一槍。索菲特大酒店400余人的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彼時,距離《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發布僅半個月時間。
“企業內控不同于之前的會計控制,是一項涵蓋企業全面風險的龐大體系,必須抓緊落實。”面對內控進程表,山東省財政廳會計處處長馮桂華當時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畢竟2011年要執行內控試點的68家A+H上市公司中山東就有6家。
這年8月份,北京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北京市企業內控動員大會。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北京市副市長吉林親自出席,為企業做內控的動員。事實上,如此陣容強大的內控動員大會在全國實屬罕見。
北京市財政局會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內控動員在那個階段已經成為首要任務,更令人振奮的是全市企業的熱情也異常高漲。
遠在南國的福建,成立了會計制度咨詢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將為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提供技術支持和優質服務。
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麥正華強調,“一定要真抓實干,把試點工作做好,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企業內部控制發展之路。”貫徹實施企業內控規范體系不亞于一場戰役。全國上下一盤棋,各地紛紛組建內控領導小組、專家小組,選擇試點企業,在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對企業進行指導和幫助,共同推進。
公司的創新
各省都確定了內控試點企業,每家企業都有至少兩個以上的目標,實施內控并為后繼的企業提供經驗。但是,企業更有鴻鵠之志。
濰柴動力是財政部和證監會共同確定的內控試點企業,同時也是2011年首批全面執行內控的68家A+H上市公司之一。濰柴動力從一開始就提出,“內控不僅僅是為了合規,更重要的是借此提升企業的全面風險管理。”作為河北省試點企業之一,開灤集團是一家有著130年歷史的百年老店,也因內控在自身管理和外部監管上找到了契合點。開灤集團總會計師張志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扎實做好內控更要強調實際效果。
壓力即是動力,動力讓企業在內控實施過程中不斷實現自我創新。企業內控作為一項事關企業發展的全面風險管理,在人力、物力上必然面臨著較高成本的投入,這一度成為企業推進內控的障礙之一。
然而內控不僅僅是執行,更需要智慧地執行。紫金礦業在推進內控之初,就將內控與降低成本有機結合。
早在幾年前,業界就曾探討如何將內控與企業信息化相結合。
河南瑞貝卡集團就借助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形成了“九統一分”集團管控模式。
興業證券主動申請了2011年證監會統一部署實施的內控建設試點工作。截至2011年6月底,已完成24個流程的內控梳理工作,識別出與上述流程相關的風險點643個,關鍵控制活動1212個,為下一步建立內部控制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中介的忙碌
與企業同樣忙碌的還有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咨詢機構。
立信銳思咨詢公司總經理楊芳明顯感到從去年到今年,公司有關企業內控的業務量顯著增加。她幾乎每周都奔波在全國各地的內控咨詢課上,而更明顯的改善是她覺得企業現在對于內控和風險管理的意識越來越強了。很多業務都是企業自己主動來咨詢的。
四川中砝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杜鵑告訴記者,公司的業務現在已經飽和,各項目都是一片繁忙。五洲松德會計師事務所組建的企業內控小組已明顯感覺人手不足。內控作為一項新的業務在日益顯著地影響著中介機構。
與中介機構業務量爆滿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專業人才的緊缺和執業能力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具有內控專業知識的人已成為當前業內最為緊俏的人才。中匯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合伙人張萬水表示,為了應對當前傳統審計人員IT應用水平欠缺的窘迫,他們專門配備了一支IT審計和咨詢隊伍,實現人才隊伍的復合型發展。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陳永宏曾透露,天職始終堅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并廣招英雄,多方吸引內控咨詢和內控審計方面的人才,做好各項儲備工作。
無論是政府監管部門,還是為之忙碌的中介機構,無論如何,企業內控已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情。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透露,下半年,財政部和證監會將會對原有試點企業的經驗進行總結交流,讓細化流程、融合信息化、加強合規等在企業內控管理中常態化,并對中介機構的內控咨詢和內控審計報告加強有效指導。
中國企業已經走過了30年的改革歷程,內控就像曾經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完善治理結構等一樣重要,必將成為一個開啟中國企業管理新時代的一個關鍵詞。
時間:2011-07-17 責任編輯:wuc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