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9日)國家統(tǒng)計局將公布8月份CPI數(shù)據(jù),中秋佳節(jié)也將尾隨而至,在這個當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傳言則已經在市場內“滿天飛”。
巧合的是,中國央行上一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在中秋假期之中。總“喜歡”在節(jié)假日期間調整貨幣政策的中國央行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再加上CPI或初定下滑、股市頻頻觸底、企業(yè)融資瓶頸未解、全球經濟復蘇顯著放緩、多國調息可能性增加,多重因素讓這個傳言顯得更為“真實”。
是否下調?市場也在捕捉央行政策的蛛絲馬跡。
在本周二,中國央行在公開市場重新啟動了正回購,涉及200億的7天期和490億的28天期的正回購操作,回籠資金共計690億元,7天期和28天期的利率分別為2.7%和2.8%。這同2008年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前夕頻現(xiàn)地量央票發(fā)行的行為在政策方向上有不少相似之處。
再往前追溯,中央銀行已經將信用證、保函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擴大上繳基數(shù)的同時實際上也從側面留出了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空間。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就估算,如果按照20.5%的平均存款準備金率計算,未來6個月內將收緊約9000億元,相當于累計上調兩至三次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每次50個基點,年內存款準備金率再次調高的可能性很小,甚至不排除下調可能。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則直接預言,中國央行或有可能下調部分中小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幫助中小企業(yè)融資,并限制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的過分上揚。
然而,如果仔細比較一下2011年和2008年的情況,就會發(fā)覺,當前讓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大棒落下已經更為困難,中國央行或許也有更多煩惱。
2008年,全球經濟顯著下滑的大趨勢下,中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是應有之義。那時沒有像今天這樣巨大的通脹壓力,也沒有如今這樣大范圍貧富不均的信貸分布狀況。
8月份,市場普遍預期CPI將如期下調。但值得注意的是,引起下調的主要是基期因素。盡管政府希望中國的CPI在年內能靠基期因素下降更多,然而價格成本的普遍上升已經超越簡單的供求關系助推了CPI中的新漲價因素。包括勞動力、土地在內的成本上升是過去十幾年經濟和政策變動的結果,實在難以在短短數(shù)月中消除。
外部經濟方面,前期影響中國國內物價的輸入型通脹陰魂未散。總部位于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昨日下調了全球經濟的2011年增長的預期。OECD認為,發(fā)達國家面臨年底經濟大幅放緩的局面,作為歐元區(qū)領頭羊的德國和處于財政困境中的意大利將出現(xiàn)增長收縮。雖然類似于2008年那樣的經濟大跌不會再現(xiàn),但OECD敦促它們在經濟持續(xù)走軟之時實施進一步的刺激措施。
如果政府財政拮據(jù)的美歐相繼因為經濟增長放緩而放松貨幣政策,那么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壓力可能會卷土重來。中國的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已經就這個問題向市場發(fā)出了預警。
包括央行和發(fā)改委近期的表態(tài)都承認了物價短期內仍將在高位運行的事實,這可能讓中國央行不敢貿然放松貨幣政策。否則給予市場明確的貨幣政策放松的信號,這只會讓市場的預期更為不穩(wěn)定。
另外,當前市場上的資金狀況也不允許中央銀行過快放松政策。
中國企業(yè)聯(lián)合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胡遲在前期曾參與了一個相關部門委托的企業(yè)調查報告。胡遲說,在調查的企業(yè)中,大中小企業(yè)融資情況貧富不均,被調查的大型企業(yè)并不太缺錢,融資壓力主要集中于中小企業(yè)。
“這意味著貨幣政策調整用一刀切肯定不行,貨幣政策必須要差異化。”胡遲說。
2008年,中國在9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時候,也是采取了先下調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再逐步調整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而如果近期央行采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再次采取差別化下調有著較大的可能性。
記者注意到,中國央行9月2日發(fā)布公告披露,將對新疆地區(qū)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其中當?shù)爻巧绦袑⒈粓?zhí)行比大型商業(yè)銀行低2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對農信社則執(zhí)行比大型商業(yè)銀行低6到7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如此觀察,差異化的政策導向已露端倪。
還有三天,中秋節(jié)就將來臨。在品茗賞月時,您還可以留意中國將度過一個怎樣的政策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