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位從業經驗豐富的財務總監,根據經濟形勢、業務形勢、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所做出的精彩回應和解決方案。
正如他所說,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現金為王”的時代,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因資金鏈吃緊走向破產邊緣的企業比比皆是。
同樣,風險意識和未雨綢繆是民營企業的保護神,盲目自信和急功近利是民營企業的絆腳石。企業管理就象蓋房子的地基,管理和企業規模要相配,“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企業近幾年發展的速度可謂迅速,公司總資產超×億,公司銷售規模今年預計達到×億,公司員工近千人,預計凈利潤超億元。這樣一個經濟實體,無論如何,都不算是一個小企業了。在為企業快速發展慶賀的同時,作為財務總監的我對企業快速發展但現金流近幾月缺口越來越大的情況表示擔憂。就這個擔憂我想與×總您作個溝通,希望能引起您重視。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現金為王”的今天時代,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因資金鏈吃緊走向破產邊緣的企業比比皆是。公司1-5月實現凈利潤××多萬,但實際現金流(1-5月)為—××多萬,里外相差近×億。如把企業比作人的話,現金流則好比是血液。面對失血情況,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兩個辦法:一是立即止血,二是大量輸血。輸血雖然可以維持企業的生存,但畢竟成本過高,而且風險較大,一旦血源干竭,那就不妙了。國家宏觀依然嚴峻,中國經濟今后走向仍不明朗,國家貨幣政策忽松忽緊,對未來政策的把握不定將是今后的一種常態。在這種常態下,對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我們公司所服務的對象是船舶、石油和化工行業。船舶行業在經歷了07年的輝煌,08年開始走向回落,07年的輝煌刺激很多企業投身入船舶,因此在行業拐點來臨和宏觀調控從緊的時候,一番殘酷競爭將無法避免,競爭的最終的結果永遠是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吃掉資金鏈吃緊的企業。分析造船業背景:當時我發現公司客戶中國有控股的公司業務有明顯萎縮跡象銷售額并沒有隨著他們業務增長而增長,民營企業控股的客戶業務所占比例越來越高,而且客戶家數也越來越多。這些行業整體上仍是國家鼓勵和扶持的行業,但是在投資主體上國家會向國家控股的企業進行傾斜,而民營企業在上述行業里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受到壓縮。但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去承擔國家發展上述行業的載體,對于我們××來說未來的市場依然是巨大的。但在巨大的市場面前我們××到底如何去生存和發展?風險意識和未雨綢繆是民營企業的保護神,盲目自信和急功近利是民營企業的絆腳石。企業管理就象蓋房子的地基,管理和企業規模要相配。
如果是建一幢3層樓的房子,地基就沒必要打得象蓋10層的房子那樣結實,因為成本高,且浪費;如果是建一幢10層樓的房子,為了節省成本和趕工程進度而忽視地基的結實程度,那么這樣的房子雖然能快速建起來,但當地震或是大水等天災的時候,倒塌是這個房子唯一的命運。基于對現金流的擔心,我想與您交換下意見,以做到心中有底:1、我們是準備蓋3層高的房子,還是想蓋10層甚至更高的房子?2、在利潤和現金流選擇面前,我們是在保證資金回籠的前提下最大化追求利潤?還是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去保證現金流?3、如果按計劃,公司貸款在12月將要收掉××萬,工程建設及設備購買預計投入××萬元,僅這三項需資金××萬元。4、近×億的應收款中我們是否應再針對欠款客戶與業務員坐下來進行一次評估,即有多少是可以安全收回?有多少是不容樂觀,對不容樂觀的應收款,我們采取什么辦法來應對?上述4個問題中,1和2是方針問題,3-4是具體的現實問題,方針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3-6具體問題則是需要調查和分析后才能下結論,并且再制定方針來化解。針對1-2我發表下個人看法,問題1是依附于問題2的。也就是說公司要想做大做強,現金安全是前提。只有在現金安全的情況下實現利潤最大化才是做強企業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