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財政部和證監會不斷出臺新的政策和法規制度,規范上市公司行為,壓縮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空間,以求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但是在監管部門與上市公司的動態博奕中,上市公司受內部利益的驅動,會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利潤操縱手段,拓寬利潤操縱“戲路”,以逃避監管部門的管束,達到摘牌保殼、順利向投資者圈錢和維護公司品牌形象等多重目的。本文列舉幾種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新手段和對其識別方法,以期對投資者有所裨益。
一、非關聯交易的關聯化
以往,關聯交易是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最慣用的方式,雖然此類交易本質上是上市公司利益最終向大股東轉移,但在上市公司出現財務危機時,為保住殼資源,大股東往往通過不合理價格的關聯交易向上市公司“喂水注鹽”,粉飾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欺騙投資者。為遏制此類關聯交易泛濫,財政部于去年年底執行《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把關聯交易收益確認為資本公積,由此,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有的將交易時機選擇在正式入主上市公司前,因為此時他們還不是關聯方,可以名正言順地避開對于關聯交易監管;有的在交易前出讓關聯企業股份或終止受讓相關股份,從而在名義上解除關聯關系,相應交易不再屬于關聯交易;有的采用體外循環法,通過多重參股合資公司間接控制上市公司,使兩者關系非關聯化……這樣關聯交易隱藏起來,不僅逃過監管部門的監管,而且使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面貌大為改觀,實現紙上富貴,從而投資者的潛在風險加大。
雖然關聯交易被改頭換面,但最終不會以關聯交易的不公允實質在上市公司會計報表中體現出來,關聯交易是通過低買高賣虛增主營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和通過資產置換、股份轉讓等手段提高投資收益,因此,投資者可以查看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應收賬款、投資收益等賬戶是否有異常變動,注冊會計師是否在審計報告說明及對此交易進行特別說明,交易定價和支付方式是否合乎常規,由此找出不公允的關聯交易,并剔除它的影響,以確定會計報表的可信賴程度。
二、會計判斷的貓膩
2001年財政部和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然而這項旨在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可靠性的政策,反倒被不少上市公司變成利潤操縱的秘密武器。由于八項計提的方法和比例需要一定的會計專業判斷,帶有很大的主觀人為因素,因此,很多上市公司有目的地進行八項計提:它們采用“虧往盈今”的辦法,把損失的立足點放在以往年度,把利潤增加的立足點放在當前年度,采用追溯調整法,拼命加大這些計提的追溯調查力度,在以往年度提取巨額的資產減值準備,造成當年的巨額虧損,為下一年度輕松扭虧提供方便,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
在面臨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重大會計差錯變更的問題時,有較強的專業性,需要依靠一定的會計職業判斷!镀髽I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規定對會計政策變更、重大會計差錯的更正采用追溯調整法,即若有損失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不影響本年利潤;對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即若有損失調整本年度損益,不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出于粉飾當年會計報表的目的,上市公司偏愛追溯調整法,將隱含的巨額損失由以前年度消化,因此有意混淆會計政策變更大會計差錯更正和會計估計變更的界線,將本應歸于會計估計變更的事項視為會計政策變更或重大會計差錯更正,進行追溯調整,清除對本年利潤的不利影響。
對于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區別,投資者只要把握住會計估計變更是指原來的估計方法只是不能適用目前實際情況而需要發生改進,而對過去的實際情況來說它還是恰當的,因此不需要追溯調整;會計差錯更正是指原末發現的會計差錯使過去的損益不再可靠,因而需要追溯調整保留存收益。會計準則規定,當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很難區分時,應按會計估計變更的方法處理。由此,投資者可以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利用會計判斷混淆三者的區別,投資者還可以結合期初留存收益各賬戶、八項計提等相關賬戶和會計報表附注一同分析,判斷上市公司是否進行了利潤操縱行為。
三、收入確認方式的隱晦
有的上市公司并非銷售單一產品,而是銷售整個系統,需要安裝實施和服務,銷售過程持續時間長,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實現。特別是對于跨年度實現的銷售,需要在年度間分配利潤。一般情況下企業根據銷售的不同階段劃分收入實現比率,而該類比率的變化,無疑會影響到當期盈利,上市公司可以用此“調節器”調節本年利潤。
有些上市公司通常在采用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或不以實際收入的發生為依據,而是根據購銷合同協商確認收入等手段直接操縱利潤。收入確認的復雜性為上市公司利潤操縱提供便利,因此,投資者應詳細了解銷售方式,結合會計報表附注,分析銷售收入增長率、賒銷比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考察上市公司是否利用收入確認方式進行操縱利潤。
通常來說,進行利潤操縱的上市公司具有嚴重的財務危機或財務失敗,所以投資者除了用以上單個會計指標和會計賬戶分析投資風險外,還可以運用財務預警系統預測投資風險,典型的財務預警系統是美國愛德華?阿爾曼的“Z計分模型,”其判別函數是:
Z=0.012x1+0.014 x2+0.033 x3+0.006 x4+0.999 x5
其中:Z為判別分值,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100;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100,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100;x4=股東的權益資產/負債總額×100;x5=銷售額/資產總額×100。
該模型實際上是將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x1,x4),獲利能力指標(x2,x3)和營運能力指標(x5)有機結合起來,綜合分析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一般來說,Z值越低企業是財務風險越大,當Z1.2時,企業面臨嚴重的破產危機;1.2≤Z2.675,企業財務風險較大;當Z≥2.675時,企業財務狀況良好。財務預警系統能比較有效地剔除利潤操縱影響,反映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為投資者客觀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評價投資風險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作 者:鄭波
單 位:深圳市中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深南中路2070號電子科技大廈37樓
郵 編:518031
電 話:0755-3783596(辦) (0)13902905733
E-mail: kkqzc@
(感謝 鄭波 同志投稿,其他媒體如要引用請與作者本人聯系。本站所發布的內容僅為傳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