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了!工業會計公式匯總!
工業總產值=計算期生產的成品價值+計算期已經銷售和準備銷售的自制半成品價值+計算期已完工的對外承做的工業性作業價值(大修理價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結存量差額價值工業凈產值=工資總額+職工福利基金+稅金±利潤(虧損)+利息+其他某項生產設備需要量=計劃期生產量/單位設備生產能力某項生產設備需要量=計劃年生產量/單位設備全年有效工作時數×單位設備產量定額單位設備產量定額=單位設備全年有效工作時間×單位時間的產量定額單位設備全年有效工作時間=(全年日歷數-節假日-設備檢修停工天數)×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時某項生產設備需要量=全年計劃生產任務需用設備定額總臺時/單位設備全年有效工作臺時=∑(計劃年產品產量×單位產品臺時定額×定額改進系數)/全年單(定額改進系數=計劃年度小計新定額/單位允時定額×100%)計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上年末固定資產原值+計劃年度增加固定資產原值-計劃年度1、應提折舊固定資產全年平均總值=1~12月各月應計提折舊的各項固定資產原值的月初余 計劃年度應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平均總量=期初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平均總值+計劃年內增加應計折舊固定資產平均總值-計劃年內減少應計折舊固定資產平均總值 年度內增加應計提折舊固定資產平均總值=∑(某月增加應計折舊固定資產總值×該月增加應計提固定資產的當年使用月數)/12 年度內減少應計折舊固定資產平均總值=∑(某月減少應計折舊固定資產總值)×(12-該月份減少應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當年使用月數)/12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預計清理費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季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率/4=固定資產季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2=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值全年平均余額=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資產凈值之和/24固定資產的比重=某一類固定資產原值/全部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增長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資產原值-本期減少的固定資產原值)/起初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資產的原值/期末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退廢率=本期退廢固定資產的原值/期末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凈值率=期末固定資產凈值/期末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磨損率=期末固定資產折舊余額/期末固定資產原值×100%在用固定資產占用率=在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工業總產值×100% =全部固定資產占用率×(在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全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工業生產用固定資產占用率×(在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工業生產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 全部固定資產占用率=全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生產用固定資產占用率=工業生產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工業總產值×100%=全部固定資產占用率×工業生產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全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在用固定資產占用率×工業生產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在用固定資產平均總值在用低值易耗品凈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計劃成本-已經攤銷數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額=(低值易耗品價值-預計殘值)/預計可使用數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額=(低值易耗品價值-預計殘值)/預定使用期內的預計產量×計算期月產量報銷時消耗額=在用低值易耗品計劃成本×150%-殘值 =(計劃產量×計劃廢品數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回收廢料數量 =[計劃產量/(1-廢品率)]×材料消耗定額-(1-回收廢料率)輔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單位產品產值(或工時)輔助材料消耗量×計劃期產品產值(工時)××(1-壓縮系數)工具需要量=計劃期工具消耗量+計劃期末工具周轉量-計劃期初工具周轉量某種工具消耗量=計劃期某種產品的計劃產量×該單位產品某種工具的消耗定額某種工具的消耗定額=制造一定數量的產品使用某種工具的時間/某種工具的壽命(分)材料供應量=材料需要量+計劃期末儲備量-計劃期初庫存量-企業內部可利用資源材料最高儲備量=(供應間隔日數+檢驗日數+使用準備日數+保險日數)×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最低儲備量=(檢驗日數+使用準備日數+保險日數)×平均每日耗用量23.材料采購量
材料訂購量=(訂購時間+訂購間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險儲備量-實際庫存量-訂貨余額
訂貨點訂購量=訂貨時間×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險儲備量
24.材料采購次數:
材料采購次數=材料年需用量/經濟采購批量
25.材料儲備量對生產的保證率
材料儲備量對生產的保證率(天)=材料儲備量/材料計劃每日消耗量
26.材料儲備定額執行情況
材料儲備定額執行情況=(材料實際儲備量/材料計劃每日消耗量)×100%
27.材料的平均單價:
1、 移動加權平均法:
材料平均單價=[(以前結余+本批收入)×材料實際成本]/(以前結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數量
2、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材料平均單價=[(月初庫存+本月收入)×材料實際成本]/(月初庫存+本月收入)×材料數量
28.材料價格差異率
1、按當月材料累計數計算
本月材料累計數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本月材料價格差異率=[材料價格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價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價格)]×100%
材料價格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價格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價格差異
=(月初結存材料的實際價格-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價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實際價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價格)
2、按當月發生數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本月材料價格差異率=(本月收入材料價格差異額/本月發出材料計劃價格)×100%
本月收入材料的價格差異額=本月收入材料的實際價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價格
3、按月初結存數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本月材料價格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價格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價格)×100%
4、按材料價格差異率和調整率的關系計算,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價格差異率=本月材料價格調整率-1
本月材料價格調整率=(月末結存材料實際價格/月末結存材料的計劃價格)×100%
或=[(月初結存材料實際價格+本月收入材料實際價格)/(月初結存材料計劃價格+本月收入材料計劃價格)]×100%
發出材料應分配的價格差異額=發出材料計劃價格×材料價格差異率
29.材料年平均倉庫保管費
材料年平均倉庫保管費=該種材料單價×材料保管費率
材料保管費率=(材料年保管費/材料平均儲備價值)×100%
材料消耗總量
某種產品材料總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庫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庫成品的折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領料量-退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領料量+期初領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領而未用的余料量
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庫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種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庫成品的結存量×材料消耗定額
30.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
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材料消耗總量/產品產量
31.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
1、一種產品消耗一種材料,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單位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100%
2、一種產品消耗多種材料,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計劃價格)/∑(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計劃價格)]×100%
3、多種產品消耗一種原材料,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消耗定額執行情況指標=[∑(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實際產量)]×100%
32.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產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總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產品產量/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消耗總量×100%
33.原材料損耗率:
原材料損耗率=原材料的工藝性損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34.原材料綜合利用率:
原材料綜合利用率=不同規格零件凈重之和/不同規格零件消耗原材料總重量×100%
原材料綜合利用率=(主產品重量+副產品重量)/原材料總消耗量×100%
35.廢料利用率:
廢料利用率=(副產品重量/廢料重量)×100%
36.原材料利用定額完成情況
原材料利用定額完成情況=實際利用率-定額(計劃)利用率
37.原材料消耗定額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額完成率=(實際消耗/消耗定額)×100%
38.原材料節約量:
原材料節約(或耗損)數量=(實際單耗-消耗定額)×報告期產量
39.原材料代用節約額
原材料代用而節約的材料數量=原用原材料單位產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產的產品產量
材料的材料金額
原材料代用而節約材料金額=(原用原材料生產的單位產品原材料價值-代用品生產的單位產品原材料價值)×用代用品生產的產品產量
40.材料變動對產量的影響額
1、材料供應量變動對產量的影響額,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供應量變動對產量的影響額=(材料實際購入量-材料計劃購入量)/單位產品材料計劃消耗量
2、材料儲備量對產量的影響額,其計算公式為:
材料儲備量變動對產量的影響額=(材料實際儲備量-材料計劃儲備量)/單位產品材料計劃消耗量
3、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變動對產量的影響額,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變動對產量的影響額=(材料實際消耗量/單位產品材料實際消耗量)-(材料實際消耗量/單位產品材料計劃消耗量)
41.生產設備需要量
生產設備需要量=(計劃生產任務/單臺設備的生產能力)×100%
單臺設備的生產能力=單臺設備的工作時間×單位時間的產量定額
42.設備的生產能力:
1、 某設備的生產能力:
某設備的生產能力=單項設備的生產能力×該類設備的數量×規定的全年開動時間
單項設備的生產能力=設備的作業時間數×單位時間的產量定額
2、 同類設備的生產能力:
同類設備的生產能力=同類設備臺數×設備有效工作時間×每一臺產量定額
=(同類設備允數×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單位產品的臺時定額
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日歷天數-節假日)×日制度工作時間-設備修理停歇時間
3、 設備組的生產能力
設備組的生產能力=(設備組的設備臺數×單位設備有效工作時間)/(單位產品臺時定
額×改進壓縮系數)
設備組的生產能力=(設備組的設備臺數×設備有效工作時間)/單位代表產品臺時定
設備有效工作時間=(日歷日數-節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時數×(1-設備停修率)43.年末的設備生產能力:
年末的設備生產能力=年初生產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產能力-本年減少的生產能力
設備的年平均生產能力=年初生產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產能力-減少的年平均生產能力
新增的年平均生產能力=新增設備的年生產能力×(自投入生產到年底的日歷日數)/365
減少的年平均生產能力=減少設備的年生產能力
44.鍛錘生產能力
鍛錘生產能力=鍛錘每小時鍛件產量(噸/時)×全年有效工作小時
化鐵爐生產能力
化鐵爐生產能力(噸/年)=化鐵爐每小時產量(噸/小時)×全年有效工作小時×改
進系數
改進系數=1-(自然損耗率+澆胃口殘頭等消耗率+廢品率)
45.電弧煉鋼生產能力
電弧煉鋼生產能力(噸/年)=煉鋼爐容量(噸)×(全年有效工作時間/煉鋼周期)×改進系數
46.3生產面積生產能力
生產面積生產能力=(現有生產面積×制度工作時間)/(單位產品占用生產面積×單位產品占用時間)
47.生產面積負荷系數
生產面積負荷系數=完成生產任務所需生產面積的平方米小時數/現有生產面積的平方米小時數
設備的全年計劃總臺時數
設備的全年計劃總臺時數=日歷臺時數×(制度臺時數/日歷臺時數)×(計劃臺時數/制度臺時數)
=日歷臺時數×日歷臺時數利用率×制度臺時數利用率
48.設備臺時平均產量
設備臺時平均產量=按定額工時計算的產品產量/(設備平均數量×每臺設備工作小時數)
完成計劃任務所需設備臺時數
完成計劃任務所需設備臺時數=各種產品計劃產量×單位產品臺時定額
49.設備組的有效臺時數:
設備組的有效臺時數=設備組的設備數量×單位設備有效時間
50.設備的時間潛力:
設備的時間潛力(臺時)=使用設備臺數×平均每臺不必要的停臺時間
51.設備的能力潛力:
設備的能力潛力=設備設計能力的臺時產量-設備的實際臺時產量
52.設備的時間增長潛力:
設備的時間增長潛力=設備時間潛力×實際平均臺時產量
53.設備能力增長潛力:
設備能力增長潛力=每臺設備能力潛力×設備可能利用的臺時數
設備可能利用的臺時數=設備實際運轉臺時數+設備時間潛力(臺時)
54.設備全部增長潛力:
設備全部增長潛力=設備時間增長潛力+設備能力增長潛力
55.設備平均數:
報告期設備平均數=∑報告期每日擁有的設備數量/報告期日歷日數
=期初設備數量+(報告期增加設備臺日數)/報告期日歷日數
-(報告期減少設備臺日數/報告期日歷日數)
56.實用設備安裝率:
實有設備安裝率=已安裝設備臺數/實有設備臺數×100%
57.已安裝設備完好率:
已安裝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臺數/已安裝設備臺數×100%
58.已安裝設備利用率:
已安裝設備利用率=實際使用的設備臺數/已安裝設備臺數×100%
59.完好設備使用率:
完好設備使用率=實際使用設備臺數×完好設備臺數×100%
60.設備時間利用率:
設備時間利用率=實際作業時間/最大可能利用時間×100%
61.設備日厲臺時利用率:
設備日歷臺時利用率=實際工作時間/日歷時間×100%
=實際使用臺時/已安裝設備或實際使用設備的日歷臺時數×100%
平爐日歷時間利用率=煉鋼作業時間/(日歷時間-冷爐大修理時間)×100%
62.設備制度臺時利用率:
設備制度臺時利用率=實際使用臺時數/制度工作臺時數×100%
制度工作臺時數=已安裝設備臺時數(或實際使用設備)×制度工作日數×工作班次×每班次工作小時
63.設備計劃臺時利用率
設備計劃臺時利用率=(實際使用臺數/計劃使用臺數)×100%
計劃使用臺數=計劃使用設備×設備計劃使用的時間
64.設備綜合利用指標
設備綜合利用指標=設備時間利用指標×設備能力利用指標
65.高爐綜合利用率
高爐綜合利用率=生鐵產量(噸)/[有效容積(立方米)×(日歷晝夜數-大中修理晝夜數)]
=[生鐵產量(噸)/(有效容積×實際作業晝夜數)]×[實際作業晝夜數/(日歷晝夜數-大中修理晝夜數)]
=高爐生產效率×高爐時間利用率
66.平爐綜合利用率
平爐綜合利用率=合格平爐鋼產量(噸)/[爐底面積(平方米)×(日歷晝夜數-大修理晝夜數)]
=平爐生產效率×平爐時間利用率
平爐生產效率=合格平爐鋼產量(噸)/(有效面積×實際作業晝夜數)
平爐時間利用率=實際作業晝夜數/(日歷晝夜數-大中修理晝夜數)
67.設備現代化的費用節約額
設備現代化的費用節約額=采用新設備后的單位產品成本降低額×計劃產量+(單位產品出廠價格-采用新設備后的單位產品成本)×實際比計劃增加的產量
68.設備修理工作量
設備修理工作量=設備的修理復雜系數×一個修理復雜系數的工時定額
69.設備修理停歇時間
設備修理停歇時間=設備修理工作量(工時)/(一個輪班參加修理的工人數×每個輪班工作時間×輪班次數)
70.設備維修材料消耗定額
設備維修材料消耗定額=用于設備大修理的材料實際消耗量/單臺設備修理復雜系數
71.設備平均在修日數
設備平均在修日數=各臺設備在修日數之和/修完設備的臺數
72.單位產品的設備維修費用
單位產品的設備維修費用=設備維修費用/產品生產量
73.設備維修費用效率
設備維修費用效率=(產品生產量/設備維修費用)×100%
74.設備維修計劃完成率
設備維修計劃完成率=(報告期累計完成檢修臺數/本年計劃檢修臺數)×100%
75.設備修理質量平均等級
設備修理質量平均等級=[∑(質量等級×修理完畢的各等級設備數)]/∑修理完畢的各等級設備數
76.設備修理返修率
設備修理返修率=(修理設備返修臺數×/修理設備送檢臺數)×100%
77.設備泄漏率
設備泄漏率=(泄漏點總數/靜密封點總數)×100%
78.設備故障率
設備故障率=(設備故障停歇時間/設備開動總臺時)×100%
79.設備事故率
1、以設備事故次數與實際開動的設備臺數對比,其計算公式為:
設備事故率=報告期設備事故次數/報告期實際開動的設備臺數
2、以設備因事故停開臺時與設備實際開動臺時對比,以百分數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設備事故率=(報告期設備事故停開臺時/報告期設備實際開動臺時)×100%
時間:2020-03-17 責任編輯:chenzhife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