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領軍人才需要一種廣闊的視角,一種“跳出會計看會計”的思維,一種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的方法,為了達到擴展視野,完善知識結構的目的,此次聯合集中培訓精心組織和安排了四場講座,分別是: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跨文化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周寧教授的“西方文化中的中國形象”演講,為本次聯合培訓拉開序幕。香港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錢世政教授接著做了題為“資本之旅――財務管理與金融市場”的演講。新華社倫敦分社資深記者馬建國做了題為“會計語言與國際化思維漫談”的精彩演講,他以自己20多年來的經歷、體會和對中西文化的感悟,深入探討了“國際化”這個當前非常熱門的話題。最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國琛教授就《科學發展觀下的臺灣問題》發表演講,他從兩岸關系歷史回顧、臺灣對大陸政策走向、大陸對臺灣政策走向、兩岸關系前景預測等幾個方面向廣大學員作了精辟的演講和分析,使大家更堅定了對祖國統一的信心。
聯合培訓班學員講壇開啟
為了加強各類人才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和提高綜合素質,這一次聯合集中培訓在2006年9月首次聯合集中培訓成功做法――“學習加討論,以討論為主”基礎上大膽地創新培訓思路,新增了一種學習模式――學員講壇。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更何況每一位領軍班學員都在自身工作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功底。從這一角度看,每一學員既是其他學員的老師,又都是其他學員的學生。學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教育,碰撞提高,擴展視野,可以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一學習模式特別有利于實現“每一位學員都成長為會計政策的宣傳員”的培養目標!
9月27日,聯合集中培訓班學員講壇正式開啟,通過精心組織和設計的講壇,為領軍人才們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其間,分別由四類領軍班8位學員代表走上講壇進行演講或點評,講壇非;钴S,不斷閃爍思想之火花。晚間進行的學員間跨行業分組討論和交流仍是全體學員各抒己見的舞臺,充分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悟:
――那些宗教與文化的傳承、中國與西方的溝通、國防與金融的縱橫、博弈論與衍生工具的輝映,都曾經讓我們大開眼界;
――那些領導藝術與創新的精彩描述、生動傳情的語言藝術、涉外交往的基本禮儀、理性新穎的有關資本市場的分析視角、細致到位的法律解讀,都無不讓我們茅塞頓開;
――而眾多前輩,或回顧行業歷史,闡述未來發展;或妙論會計準則,細說國際趨同;或結合現實案例,縱論監管規則,讓我們深刻理解了整個行業的歷史進程,也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大家普遍感覺通過討論,進一步深化了認識,理順了思路,加深了影響,真正達到了交流、碰撞和提升的效果。
眾多學員如是說。
目前,關于會計領軍(后備)人才的培養目標已經基本確定!翱梢哉f,財政部已為我們各位學員的未來成長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堅實的基礎,這也是今天我們學員在討論中形成的共識。我們如何抓住這個寶貴機遇,迅速成長為會計領軍人才,是擺在每位學員面前的重要課題。在相互碰撞交流后,大家心中對人才成長與發展的路線圖開始逐漸清晰!庇袑W員這樣回顧培訓的收獲。
人生精彩 事業輝煌
合格的會計領軍人才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來聽聽大家在討論中的認識:合格的會計領軍人才應該是復合型人才,不但要精通財務工作,做會計方面的專家,還應在其他諸多學科如經濟學、哲學、文學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我們不能就財務談財務,而應有戰略思維,要跳出財務看財務,這樣才能從立體思維、多角度看待事情,領略問題的實質,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四天集中培訓之后,是各班學員代表的匯報演講。先后有四類七個班級各派一位代表走上講臺向王軍副部長及各位領導、全體學員匯報本班級學員一年學習與工作情況。
企業類一期學員代表孟林以《進取求學路打造領軍才》為題匯報了企業類一期學員所取得的各方面成績。企業類二期學員代表趙昱鋒別出心裁,匯報演講前先賦詞一首――《阮郎歸?詠志》,來表達期盼重聚與不負囑托的激動心情,接著他分別從“勤學致知”、“篤行格物”、“真情團隊”三方面匯報了一年來學習、工作、合作等情況。行政事業類代表吳士勇號召大家從三個方面找好定位:一是作為高級會計人才的一部分,二是作為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三是作為政府財務部門的一員。學術班學員代表朱國泓以《共識創新詩外》為題談了“共識在心里”、“創新在手中”、“功夫在詩外”三個層次的收獲與心得體會。注冊會計師類一期學員代表李杰同樣對這次學習的文化專題感受頗豐。她認為,文化是會計的翅膀,文化成就會計的飛翔。注冊會計師類二期學員代表鄧錫麟就“勤學”、“善思”、“敏行”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匯報演講。注冊會計師類三期學員李宗義詼諧地稱,注冊會計師行業領軍人才要取的是大乘佛教的經,即不僅要通過刻苦學習,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領軍人才,還要幫助行業其他成員的進步和提高。
李杰在《文化,會計的翅膀》演講中,給所有會計人描繪了一幅美妙的風景畫:文化中的會計,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會計,是“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瀟灑從容的會計,是帶著一份大度、一份智慧的會計。會計中的文化,是會計活動和會計精神的緊密結合與相互映襯,是會計活動承托了會計精神,亦是會計精神豐富和提升了會計活動。“文化”讓會計眼睛明亮、心境寬廣,像是春天大地上的花朵,樂于接納、勇于成長、蓬勃而開朗。愿中國的會計舒展開文化的翅膀,越過時間、越過疆界、輕舞飛揚!
最后,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就“哲學與會計”這個話題做了重要講話,他認為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容器,可以從中捕捉和把握人類精神和人類歷史演變的軌跡及其趨向。他首先闡述了什么是哲學,指出哲學與會計的關系,認為哲學既是會計的放大鏡、望遠鏡,也是會計的顯微鏡;哲學要求會計重視研究特殊規律。他認為,哲學可以助會計馭全局、學思辨、辨真善、明事理、強思維和提升領導力,因此,學會計、做會計的人不可不學哲學。在會計怎樣學哲學的問題上,王軍副部長總結了三個需要把握的基本方面,要求大家要理解哲學的本質,要掌握哲學的精髓,要學會從哲學角度把握若干會計問題,如會計創新、會計誠信、會計品質、會計語言、會計未來等等。在講話中,王副部長還就領軍人才如何運用哲學的思想武裝自己提出了五點具體建議,一是要學習哲學中的整體世界觀,鍛造胸懷全局的戰略思維,二是要領會哲學中的人本主義思想,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三是要理解哲學中的個體本位意識,增強領軍人物的凝聚力,四是要關注哲學中精神世界的各種問題,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五是要品味哲學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煉就健康向上的體魄和心態。
(中國財經報 劉海凌 2007-10-12 )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