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87.2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06億美元,新簽合同額776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67.7億美元,新簽合同額67億美元;對外設計咨詢業務完成營業額4.9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0.3億美元。可見,中國企業正在穩步走向國際化。
王書桐說,中國企業在貫徹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過程中,如果沒有稅務服務的配合和支持,要想通過在國外的投資順利地拿回真金白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注稅行業應當順應潮流,不僅要堅守國內陣地,還要走向海外市場。
“要想順利‘走出去’,人才是關鍵。”王書桐說。他認為,稅務師事務所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實現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進一步加強注冊稅務師行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比如,積極為注冊稅務師提供學習機會,開展系統的專業培訓,選派人才到國外學習,到國外的稅務代理機構進行實踐;解決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問題,可通過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人才,通過實施個性化的人才發展規劃留住人才;積極參與國際稅務研究和實踐活動,可以通過加入國外稅務研究會,與國外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開展合作等,借鑒先進管理經驗。
事實上,在中國注稅行業“走出去”的道路上,不少事務所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北京華信誠稅務師事務所便是其中一家。
北京華信誠稅務師事務所總經理喬淑平告訴記者,2003年初,北京市國際稅收研究會辦稅人員分會在北京成立,并于2004年11月18日被世界納稅人協會(WTA)接收為正式會員單位,現與該協會所包括的45個國家的65個納稅人、辦稅人員組織建立了聯系與合作關系。作為北京市國際稅收研究會辦稅人員分會的合作伙伴,該所正借此平臺逐步走向國際市場:2005年6月,該所有關領導與辦稅人員分會會長代表北京國際稅收研究會共同出席了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世界納稅人會議,在向各國同行介紹我國現行稅收政策、納稅服務以及經濟發展趨勢的同時,向其他各國同行借鑒、學習了先進的工作經驗。2005年10月,由該所協辦的首屆亞太納稅人組織(APTU)聯誼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的納稅人協會代表共聚一堂,討論并確定了未來亞太地區納稅人協會組織的關于對外交流,為會員單位對外投資、經濟往來提供涉稅服務的合作內容。
喬淑平告訴記者,4年來,該所積極參與世界各國稅收的研討會等活動,向與會的各國同行介紹中國稅收發展和我國的稅收管理體制,并與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簽訂了業務溝通、交流、研討等專題型協議。通過這些研討會,該所將服務觸角逐漸延伸到了海外市場。
“稅務師事務所的國際化發展,需要‘內外合力’,除了加強事務所自身建設外,還離不開注冊稅務師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王書桐說。他進一步介紹,2007年,商務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擴大服務出口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支持注冊會計師進入國際會計市場,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更高水平和更為便利的專業服務,并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措施。而稅務師事務所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注冊稅務師協會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相關機構要把中介服務當作產業來發展,為其創造公平競爭的執業環境,指導和幫助事務所構建適應國際化發展需要的內部治理機制建設,積極為其提供技術咨詢、境外聯絡、信息通報等支持性服務,創造有利于事務所開拓國際市場的政策法律環境。同時開展有關稅務師事務所“走出去”的調研活動,為稅務師事務所鋪路搭橋,引導和支持稅務師事務所“走出去”。
(中國稅務報 郭濤 俎慶云 王天明 2008-5-19)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