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降四成 上市公司招待費“躲貓貓”有礙信披透明
進入四月中旬,A股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披露接近收官。對于公眾關注的上市公司“業務招待費”,記者對比發現,2013年度上市公司招待費比上年度銳減四成,不僅如此,上年8.37億元天價招待費的中國鐵建去年招待費竟然為零。專家認為,若不及時糾正會使得業務招待這一容易滋生腐敗的空間變得更加隱蔽,對公眾監督反而不利。
上市公司招待費大降四成
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兩市共有1908家上市公司發布2013年年度報告,其中有1269家在年報中披露了“業務招待費”數據,共計77.01億元。對比上一年度1720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招待費總額138億元,粗略計算(本年度年報未披露完畢),同比銳減44%。由此看來,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厲落實下,上市公司在上一年度大幅減少了業務招待費用。
然而,記者注意到,數據的大幅減少其實來自不少公司對“業務招待費”這一項內容的諱莫如深。從同花順統計數據得知,截至目前,至少有82家去年披露了招待費用的公司在今年的報表中直接隱去了該項目,而去年該部分上市公司披露2012年招待費合計達到26.02億元。
其中,去年披露的2012年招待費“前三甲”均為大型央企,分別是以8.37億元排名第一的中國鐵建,以及以7.8億元和3.42億元位列二、三位的中國交建和中國電建,然而,今年這三家上市公司在披露時都不約而同地隱去了“業務招待費”這一財務指標。另外幾家上年招待費超億元的“大戶”,包括葛洲壩、中國北車、中國化學等在內,也選擇“業務招待費”直接不披露。
截至目前,在2012年招待費超億元的12家上市公司中,僅有三家公司公布了2013年業務招待費用(另有三家公司未披露年報)。且這三家上市公司的招待費用呈急劇下降趨勢。如中煤能源從2012年的1.13億元降至2013年的7779萬元,降幅達30%。上海建工則從2012年1.78億元降至2013年1.49億元。
招待費或在“躲貓貓”
對于個別上市公司來說,上年尚有上億元的招待費,去年這筆費用瞬間“不翼而飛”,不禁引起公眾猜想,是企業取消一切招待行為了?顯然不太合理,那招待費到底藏哪里去了?
記者梳理部分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發現,個別上市公司通過會計科目的調整以實現巨額招待費“清零”。
以中國鐵建為例。去年,中國鐵建曾因8.37億元的“天價招待費”引起極大關注。在2013年年報中,中國鐵建“業務招待費”項目已取消。而年報中的“其他”一項卻從2012年的22.4億元增加至32.26億元,一年暴增了9.86億元,增幅達44%。而對于會計科目變更一事,中國鐵建在年報、內部審計報告及會計政策變更說明中均不見作出說明。
此外,記者發現,去年在招待費提名榜中位列“榜眼”的中國交建或將“招待費用”挪至管理費用的“其他”及“人員費用”名下。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分析師表示,今年個別央企上市公司選擇“隱瞞”業務招待費情況,主要與去年被曝光巨額招待費而遭到業務沖擊有關。
“一般來說,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對外招攬業務,都會有業務招待費的產生,這一費用通常會記在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下。為躲避監管,有些上市公司會把招待費并在其他科目下。在一些混業經營的公司,在發生招待行為時甚至會開具‘會議費’‘培訓費’發票,這樣,招待費很難在年報中體現出來。”一家上市央企的財務人員對記者表示。
有礙信披透明度提升
實際上,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不斷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才符合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方向。如今,“業務招待費”從有變零,恰恰有礙于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升。
“無論是央企或民企,只要是上市公司,就有義務向股民如實匯報支出情況。但當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還有待提升。”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道。
對于國企或央企的管理規定來說,記者了解到,當前制度對于國企或央企的招待費公開沒有硬性規定。根據目前執行的1998年推出的《關于國有企業實行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等重要事項向職代會報告制度的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向職代會報告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可見,招待費公開的范圍只在企業之內。“正是利用這一空白,國企和央企敢于在招待費問題上‘躲貓貓’。”律師周小清表示。
對如何更好規范“招待費”問題,包括周小清等在內的一些專家建議,國資委和財政部門要定期對央企的招待費做專項審計,甚至讓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定期向大眾披露審計結果,讓百姓看到一個清晰的招待費管理流程和結果;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在財務報表科目發生變動時,應向投資者說明,對有明顯變化但不做說明的需追究責任。
時間:2014-04-22 責任編輯:zjjs_c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