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做好外商投資企業年度會計決算工作,近日,財政部下發了《財政部關于2007年度外商投資企業會計決算工作情況的通報》(財企[2008]352號),對2007年度外商投資企業會計決算工作情況進行了必要的總結。通過數據總結和分析,財政部認為:
2007年度外商投資規模保持平穩發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截至2007年底,全國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匯編外商投資企業15.6萬戶,比上年增加1.4萬戶,增幅9.7%。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3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9%。2007年,財政部外商投資企業會計決算顯示,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外商投資企業資產總額16萬億元,同比增長28.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萬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111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萬億元,占匯編企業的21.4%。實現利潤總額1.1萬億元,同比增長41.9%;盈利企業85698戶,實現利潤1.3萬億元,同比增長35.8%;虧損企業70248戶,虧損額1943.56億元,虧損面為45.05%。外商投資企業實現稅金7844.1億元,同比增長17%。
外商投資企業聯合年檢順利完成,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
各地財政部門對外資企業聯合年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組織工作不斷加強。廣東省財政廳要求參加年檢企業的財務報表必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對年報報送不合格的企業,采取不予年檢的做法,保證了聯合年檢的工作質量。各地方聯合年檢部門普遍樹立服務意識,通過建設行政服務大廳,實現與企業有關的審批機關集中辦公,提供“一站式”服務,創建了更具吸引力、更加和諧的投資環境。
外商投資企業會計決算順利完成,決算工作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外資企業會計決算編報范圍不斷擴大,匯編戶數增長較快、企業財務信息質量不斷提高。各地財政部門按照《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財政部頒布的規章制度,要求企業的決算必須經中介機構審核,保證了財務會計數據的客觀、真實、公允,從報表驗審情況看,年報數據質量較往年有較大提高。
各地財政部門積極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決算工作中的應用,部分財政部門有效結合聯合年檢,較好地解決了報表收集困難與報表準確率偏低的歷史問題,減輕了財政部門工作人員壓力,同時方便了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會計決算工作尚存在一些問題,有關基礎性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財務管理比較混亂,財務監管不力。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會計基礎工作相當薄弱,有的企業由于會計記錄不健全造成存貨及往來賬目無法核實;有的企業銀行賬目不清,財務管理流于形式,致使會計信息失真。通過編制決算和年檢還發現,不少企業存在假合資現象,借外商投資企業之名,套取享受國家優惠政策之實;部分外商以現匯投資的少,以設備、專有技術投資的多,且機器設備未經商檢部門進行價值鑒定,專有技術也未經有關權威部門進行評估;不少企業盡可能推遲獲利年度,鉆國家“兩免三減半”政策的空子。
二是社會中介機構的執業行為不規范、不嚴謹。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沒有嚴格按照財政部門的規定出具審計報告,提供的審計報告不完整,影響數據準確性。同時,受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響,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追求收入,過分遷就企業,披露問題避重就輕,對較大的問題如出資不足、抽逃資本等披露不充分,對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則用詞含糊,影響了會計決算數據的準確性和嚴肅性。
三是少數單位上報會計決算不及時,數據錯誤較多,對財務會計決算分析及總結工作不夠重視。個別單位對決算工作重視不夠,一再拖延上報時間,影響了全國決算匯總工作進度,有的單位上報數據存在勾稽關系不正確,存在實際投資總額與所有者權益差別較大等問題。部分單位未做系統性分析和工作總結,不利于今后工作水平的提高。
(中國會計視野 杜旭冬 2008-12-10)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