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表明,在已披露2006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雖然中國銀行、中國聯通、寶鋼股份等的新舊準則股東權益差異額,遠遠高于雅戈爾的28.2億元,但這些大公司的情況均主要因少數股東權益在財務報表中列示方法的調整而導致股東權益大幅度增加,并非歸屬于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實際增加。從股東權益凈增加額中剔除這一因素后,雅戈爾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準則影響“第一股”。
在中信證券股改后,雅戈爾共持有中信證券18366.5627萬股,其中12407.5萬股于2006年8月15日上市流通。雅戈爾執行新準則后,將所持已流通的中信證券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由于雅戈爾對中信證券的持股成本僅每股1.70元多,而中信證券2006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27.38元,按已流通的12407.5萬股計算,雅戈爾所持這部分中信證券股權的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31.8億元,由此相應增加其股東權益31.8億元。
除中信證券外,雅戈爾目前還持有其他4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包括2838.80萬股廣博股份、1442.1375萬股宜科科技(與關聯企業合并持有)、逾7萬股百聯股份和逾6萬股上海九百。但對這4筆股權投資,雅戈爾在新準則下仍按成本計量,并未將其分類為金融資產。
為什么同樣是對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雅戈爾卻采用了不同的計量方法?其一,雅戈爾對其投資的宜科科技一直采用權益法核算,在新準則下,該情形屬于《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的范疇,并不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其二,雅戈爾所持廣博股份、百聯股份和上海九百股權,在2007年1月1日仍屬于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雅戈爾對上述3筆股權按成本計量,與對所持中信證券股權限售部分仍按成本計量的道理是一樣的。(上海證券報 初一 2007-4-3)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