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欧美黑人毛片-免费看毛片网站-免费看毛片的网站-免费看久久-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銀行從業 > 銀行法律法規和綜合能力 >

銀行業初級資格考試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講義第二章


第二章

  一、經濟環境

  (一)宏觀經濟運行

  1.宏觀經濟發展目標及其衡量指標

  宏觀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一般包括四個,即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能夠和國際收支平衡。

  (1)經濟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

  舉例來說,一個在日本工作的美國公民的收入要計入美國的GNP中,但不計入美國的GDP中,而計入日本的GDP中。

 

衡量指標

經濟增長 
(經濟產出+居民收入的增長)

GDP,它是指一國(或地區)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不包括中間產品) 
以市場價格表示的產品和勞務總值。 
在國內生產總值的定義中區分國內生產和國外生產,一般以“常住居民”為標準。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國的公民、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和長期居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

充分就業

失業率是指勞動力人口中失業人數所占的百分比。 
我國統計部門公布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 
勞動力人口:年齡在16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 
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是指擁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數。

物價穩定

常用的指標有三種: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國內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使用最多。

國際收支平衡

經常項目: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單方面轉移 
資本項目:直接投資、政府和銀行借款、企業信貸 
貿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進出口額)是國際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4)國際收支平衡與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國際收支差額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范圍內,既無巨額的國際收支赤字,又無巨額的國際收支盈余。

  2.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亦稱經濟循環或商業循環,是指經濟處于生產和在生產過程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經濟周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

  (二)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產品結構、所有制結構、分配結構、技術結構、消費投資機構

  1.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它行業。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低,是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在銀行業務中占比低的重要原因。

  2.消費投資結構

  從支出角度來看,GDP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大部分構成。

  消費包括私人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部分;

  投資稱為資本形成,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其中含房地產和非房地產投資)和存貨增加兩部分;

  凈出口是出口額減去進口額形成的差額。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購買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資的固定資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費之中。

  在中國,推動整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投資,而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對象是企業,業務結構是批發業務的結構。

  (三)經濟全球化

  經濟與金融全球化對銀行的要求:

  我國銀行業加速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積極應對外資銀行的壓力。

  加快“走出去”戰略,逐步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

  二、金融環境

  (一)金融市場

  1.金融市場的功能

  金融市場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場所,主要包括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保險市場等。

  (1)貨幣資金融通功能 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2)優化資源配置功能

  (3)風險分散與風險管理功能

  (4)經濟調節功能

  金融市場的經濟調節功能既表現在借助貨幣資金供應總量的變化影響經濟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又表現在借助貨幣資金的流動和配置可以影響經濟結構和布局,還表現在借助利率、匯率、金融資產價格變動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

  (5)定價功能

  2.金融市場的種類

  ①貨幣市場

  貨幣市場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為媒介進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短期資金融通市場。因為其償還期短、流動性強、風險小。我國貨幣市場主要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和票據市場。

  ②資本市場

  是指以長期金融工具為媒介進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資金融通市場,主要包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金融市場

按期限劃分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按具體的交易工具類型劃分

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股票市場、黃金市場、保險市場

按交易的階段劃分

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交割時間劃分

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

按交易場所劃分

場內交易市場(有形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3.我國的金融市場

  (1)貨幣市場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是從1984年同業拆借市場開始的。1996年1月,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形成。

  (2)資本市場

  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后成立,標志著我國股票市場正式形成。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并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債券市場。

 

構成

貨幣市場

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1984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1997年)、票據市場

資本市場

股票市場(1990年底)、債券市場(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

其他市場

1994年4月,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建立。 
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我國的商品期貨市場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目前已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3家期貨交易所。 
2006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4.金融市場發展對銀行的影響

  (1)金融市場發展對銀行的促進作用

  首先,銀行是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金融市場的發展能夠在很多方面直接促進銀行的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貨幣市場是銀行流動性管理,尤其是實現盈利性和流動性之間平衡的重要基礎。

  其次,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能為銀行提供大量的風險管理工具,提高其風險管理水平。

  再次,金融市場的發展為商業銀行的客戶評價及風險度量提供了參考標準。

  最后,金融市場的發展能夠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為銀行創造和培養良好的優質客戶。

  (2)金融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的挑戰

  第一,隨著銀行參與金融市場程度的不斷加深,金融市場波動對銀行資產和負債價值的影響會不斷加大,銀行經營管理特別是風險管理的難度也將越來越大。

  第二,金融市場會放大商業銀行的風險事件。

  第三,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一方面,大量儲蓄者將資金投資于資本市場,會減少銀行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大量的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會減少在銀行的貸款,造成銀行優質客戶的流失。

  (二)金融工具

  1.基本概念

  金融工具是用來證明融資雙方權利義務的條約。

 

金融工具

按期限的長短劃分

短期:商業票據、短期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回購協議

長期:股票、企業債券、長期國債

按融資方式劃分

直接:政府、企業發行的國庫券、企業債券、商業票據、公司股票

間接:銀行債券、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大額存單、人壽保險單

按投資人所擁有的權力劃

債權:債券

股權:股票

混合:可轉債、證券投資基金

按金融工具的職能劃分

投資和籌資的工具,如股票、債券

支付、便于商品流通的金融工具,主要指各種票據

保值、投機等目的的工具,如期權、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

  (三)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經濟目標而采用的控制和調節貨幣、信用及利息等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商業銀行是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媒介。貨幣政策的調整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1.貨幣政策目標

  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標的變動,操作目標的變動又通過一定的途徑傳導到整個金融體系,引起中介目標的變化。

  (1)最終目標

  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

  這四大目標之間既有統一性,也有矛盾性,在一定的條件下要同時實現這四大目標是不可能。

  我國的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幣值穩定包括貨幣對內幣值穩定(即國內物價穩定)和對外幣值穩定(即匯率穩定)兩個方面。

  (2)操作目標和中介目標

  貨幣政策的時滯。

  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是基礎貨幣,中介目標是貨幣供應量。

  基礎貨幣又稱為高能貨幣,是指具有使貨幣總量成倍擴張或收縮能力的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金通貨和吸收的金融機構存款構成。

  我國基礎貨幣由三個部分構成:金融機構存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流通中的現金和金融機構的庫存現金。

  貨幣供應量是指某個時點上全社會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存量。我國按流動性不同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M0 = 流通中現金

  M1 = M0 + 企業單位活期存款 + 農村存款 + 機關團體部隊存款 + 銀行卡項下的個人人民幣活期儲蓄存款

  M2 = M1 +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 企業單位定期存款 + 證券公司保證金 + 其它存款

  M1被稱為狹義貨幣,是現實購買力;

  M2被稱為廣義貨幣;M2與M1之差被稱為準貨幣,是潛在購買力。由于M2通常反映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因此,一般所說的貨幣供應量是指M2。

  2.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

  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是: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再貼現

  (1)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賣出或買進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以改變商業銀行等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

  (當中央銀行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買入貨幣,增加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通過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功能,最總導致貨幣總量的多倍增加。同時,中央銀行買入證券還可導致證券價格上漲,市場利率下降。)

  (2)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和繳存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兩部分。

  存款準備金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

  超額存款準備金主要用于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金運用的備用資金。

  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證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漸演變為貨幣政策工具。(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需要上繳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增加,可直接運用的超額準備金減少,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減少,在其它情況不變的條件下,商業銀行貸款或投資下降,引起存款的數量收縮,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

  1984年,我國建立了存款準備金制度。2004年,我國進一步改革存款準備金制度,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商業銀行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與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狀況等指標掛鉤。

  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會抑制資本充足率較低且資產質量較差的商業銀行的貸款擴張,從而提高商業銀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的積極性。

  (3)再貸款與再貼現

  ①再貸款

  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是中央銀行資產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的再貸款分為三類:

  一是為解決流動性不足的需要而發放的貸款;

  二是為處置金融風險的需要而發放的貸款;

  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貸款。

  ②再貼現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機構為了取得資金,將未到期貼現的商業匯票再以貼現方式向中央銀行轉讓票據的行為。

  一是通過再貼現率的調整;二是規定再貼現票據的種類。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更新時間2022-03-13 11:24:43【至頂部↑】
聯系我們 | 郵件: | 客服熱線電話:4008816886(QQ同號)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訴中心網站糾錯二維碼手機版

客服電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楼南光电影| 南通紫琅音乐节| 抖音网站入口| 日老妇| 八月照相馆| 北京卫视手机直播| 基础综合英语邱东林电子版答案| 日本电影小小的家| 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网站 | 久草电影| 我的幸福婚约| 浙江卫视在线直播 高清| 单身情歌 歌词| 你让我感动| 爱情电影片| 上海东方卫视节目表| 违规吃喝研讨发言材料| 最罪爱| 辰巳ゆい| 时间空间和人第二部| 男男女女 电影| deathnote| 梁以辰| 西海情歌原歌词全文| 电影《上一当》| 削发| 抗日片100部免费连续剧| 迷斯拉| 咖啡王子一号店| cctv5+体育节目表| 韩国电影诱惑| 清理垃圾360清理垃圾大师| 六扇门电影大全| 实验室火灾报警电铃响时应当| 洛可希佛帝| x档案第二季| 韩诗雅| 伊人1314| 黄雀电视剧高清完整版| 少女模特电影| 被调教的女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