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服務“小行業”肩負“大使命”
無論是在“走出去”與“引進來”過程中如影隨形的會計服務,還是作為“智囊”角色被引入國際稅務風險管理,抑或本土品牌會計師事務所在國際會計網絡中展現“中國形象”……一次又一次,一樁又一樁,會計服務貿易創造的奇跡令人耳目一新。
會計服務貿易作為12類服務貿易領域的“小行業”,正在肩負“服務國家建設”的“大使命”。
規模化和多元化顯效
剛剛合并成立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選擇第二屆“京交會”作為自己的“首秀”,這成為會計服務板塊中的重磅新聞。
截至5月31日,瑞華已經完成了合并的各項法律手續。瑞華首席合伙人楊劍濤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此次合并既是貫徹國辦56號文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踐行行業做強做大‘走出去’戰略的具體成果,同時也是兩家事務所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從業務收入角度考量,合并后的瑞華以近28億元的業務收入有望躋身國內全行業業務收入前四。
僅僅從規模看,中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雛形初現,行業做強做大的成效顯著。來自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消息顯示,2012年,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實現業務收入509億元,增速超過15%,過10億元的事務所11家,服務著包括2000多家上市公司在內的350萬家行政、企業、事業單位客戶。
再從事務所的服務能力方面審視,新業務拓展戰略的實施為行業開辟了一片既充滿創意又帶來無限驚喜的“藍海”。
作為本屆“京交會”上最引人注目的4項合作簽約之一,蘇州工業園區地方稅務局與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簽署《國際稅收風險管理服務外包協議》,這是我國政府部門在國際稅收風險管理中引入中介機構的有益嘗試。
蘇州工業園區地稅局副局長趙新說,他們之所以“借力引智”,看重的就是專業人士在實踐中積累的智力成果,這對于整合風險識別的方式方法,提高稅務機關的風險管理能力大有裨益。
此外,首家省級會計服務示范基地—— —無錫新區“感知中國”物聯網會計示范基地將簽約儀式放在“京交會”上,意在借助“京交會”的平臺,擴大無錫示范基地的影響和知名度。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第三次聯席會議”上獲悉,自行業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以來,注冊會計師在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價值日漸凸顯。與此同時,2013年年初,中注協啟動事務所多元化經營試點政策研究,意在打造會計服務產業化鏈條。
這意味著,過去以單一審計鑒證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逐漸被一個圍繞會計審計服務,開展資產評估、稅務籌劃、工程造價、管理咨詢等相關業務的多元化發展路徑所取代。
顯然,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服務能力正逐步與經濟發展以及國內大型、特大型企業的審計服務需求相匹配,這為會計服務“走出去”與品牌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際化和品牌化提速
沒有“走出去”或者“走出去”的步伐跟不上企業的腳步,何談價值提升?沒有品牌,何談“強”與“大”?財政部部長助理余蔚平一語中的:“加快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品牌化和國際化,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因素,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的內在要求。”縱觀國際會計公司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通過不斷的行業內兼并重組,成為一個服務網絡遍布全球、執業范圍大而綜合、執業隊伍專業化與執業能力高水準的國際一流大所,不僅為國際“四大”帶來了十足的底氣,而且使其獲得了豐厚的“品牌溢價”。
針對如何提升行業專業服務能力、加快實現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品牌化和國際化,余蔚平提出五點意見:一是要堅持職業誠信,堅守職業道德,夯實走向國際的誠信基礎;二是要穩步推進隊伍建設,穩固行業人才基礎,鍛造走向國際的人才團隊;三是要優化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四是要持續推進行業資源的優化整合,引導事務所規模化發展;五是要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走出去”的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
除瑞華之外,立信、天職國際、利安達等事務所均選擇在“京交會”進行品牌推廣。“希望通過‘京交會’這一平臺,為行業與廣大注冊會計師搭建一個開闊國際視野、展示自有品牌、與客戶交流互動的平臺。”中注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毓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