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處理問題 剛泰控股年報遭問詢
年報事后審核意見函還關注收購國鼎黃金的處理問題。
今日(5月31日),剛泰控股(600687)公告收到上交所的年報事后審核意見函,其中,公司可能存在的突擊收購資產“沖業績”,從而規避業績承諾責任的問題,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
剛泰控股2013年分別向剛泰礦業、大地礦業和剛泰投資咨詢發行股份購買大冶礦業100%股權。剛泰礦業、大地礦業及剛泰投資咨詢彼時承諾,大冶礦業補償期限內每年的實際凈利潤數不低于同期的預測凈利潤數,其中,2015年度大冶礦業盈利預測數約為2.83億元。
而根據剛泰控股的年報,2015年大冶礦業實現業績約3.8億元,完成了業績承諾。但是,監管部門注意到其中的細微問題,并擔憂剛泰控股存在(為相關方)隱蔽規避業績承諾責任的行為。
剛泰控股年報顯示,公司對全資子公司大冶礦業的投資期初余額為9873萬元,報告期內增加了7.4億元。而根據臨時公告,上述增資全部用于大冶礦業再向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剛泰黃金飾品有限公司增資。同時,剛泰控股年報“母公司利潤表”中3.7億元的投資收益則系大冶礦業分回的紅利。此外,截至報告期末,剛泰控股作為擔保方為大冶礦業、國鼎黃金以及上海剛泰黃金飾品有限公司提供擔保余額20.8億元;同時,報告期內大冶礦業收購的國鼎黃金實現凈利潤1.2億元。
⊥此,監管層提出疑慮,要求剛泰控股補充披露通過大冶礦業向上海剛泰黃金飾品有限公司增資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以及剛泰控股向大冶礦業增資,同時,大冶礦業又大額分回紅利的主要原因。
進一步來說,上交所要求剛泰控股補充披露國鼎黃金、上海剛泰黃金飾品有限公司成為大冶礦業子公司的時間和方式;大冶礦業報告期內實現的3.8億元業績是否包括了國鼎黃金和上海剛泰黃金飾品有限公司的利潤數據;報告期內上海剛泰黃金飾品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等;并要求剛泰控股結合上述增資、擔保以及收購資金等情況,說明是否存在為確保實現盈利預測而采取資源傾斜行為。
年報事后審核意見函還關注收購國鼎黃金的處理問題。剛泰控股年報披露,報告期內為提升利潤率,大冶礦業收購了黃金珠寶實體零售企業國鼎黃金100%股權,并獲得上海黃金交易所綜合類會員、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上海造幣有限公司特許經銷商等業務資質和特許經營權。截至購買日,國鼎黃金賬面凈資產1.3億元,100%股權評估值3.17億元,公司支付交易對價3億元,取得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為1.3億元,并確認商譽1.7億元。
上交所要求剛泰控股補充披露購買日國鼎黃金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收購中或有對價的安排、購買日確認的或有對價的金額及其確定方法和依據;購買日國鼎黃金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與100%股權評估值存在差異的原因。
上交所還對剛泰控股主營業務經營模式提出問詢。